欧洲eCall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http://www.cction.com 2008-07-02 17:16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提供能源矿产、石油化工、IT通讯、房产建材、机械设备、电子电器、食品饮料、农林牧渔、旅游商贸、医药保舰交通物流、轻工纺织等行业专业研究报告
1、基本介绍
2001年欧盟启动eSafety计划,参与者包括欧盟、各国产业协会及公部门,目的在于透过资通讯技术,加速智能化安全系统发展(Intelligent Integrated Safety Systems),以降低事故发生率与伤亡率。eCall计划是eSafety计划的一部份,该计划目的在于:发生事故后,透过资通讯技术,协助公部门提供实时性道路救援以降低伤亡率。根据欧盟文件的解释,在2010年之前,欧洲各车厂应「自愿」将eCall系统列为所有欧盟市场新车的标准选配。
eCall系统主要服务包括:1、在车辆上安装黑盒子,当安全气囊击发时,结合车上GPS,自动将求救讯号与车辆定位信息透过无线通讯网路,传送至当地紧急事故处理中心(E112);2、当事故发生(但气囊未击发)或车辆临时抛锚,可透过车上的通讯按钮,联络当地紧急事故处理中心或维修中心。
2、欧盟的效益评估
2006年欧盟境内发生120万件交通事故,导致160万人受伤,38,600人死亡。欧盟预估,全面推行eCall计划可有效降低事故响应时间、伤亡率与相对医疗支出,进而节省巨额社会成本。
在事故响应时间方面,由于乡间居住密度较低,若发生意外,求援不易,预计推行eCall计划可节省50%反应时间,在都会区也可节省40%反应时间;在伤亡率方面,由于能更快将伤员送至适当的医疗机构,及时挽救伤员性命,预计到了2010年可将每年交通事故伤亡人数降至目前的一半;在医疗支出方面,透过eCall计划可以让伤员在抢救的黄金时刻受到照顾,因而大幅缩短伤员复原时间,欧盟预期:透过此计划,每年因交通事故所产生的医疗支出可以节省15%。基于上述种种效益,预期2009年于欧盟25个区域市场全面推行此计划后,每年可节省欧元260亿。
3、市场发展现况
Frost &Sullivan针对目前欧盟市场的现况,对未来eCall发展提出几个结论,包括:
若以欧盟市场装设eCall系统的车辆数而言,PSA在2011年之前,将仍持续维持市场龙头地位。
基于价格优势与欧盟市场极高手机渗透率,未来在售服市场发展可携式产品(PND或手机结合eCall系统),前景可期。
英国与法国仍未签署eCall计划的合作备忘录,预计将延迟欧盟推展公部门全面实施的时程。
业界普遍共识认为,必须等到2017年才有可能达到欧盟市场新车装设率100 %。
若以2010年所有车厂自愿性将eCall列为标准选配,2017年新车全面配备eCall两个假设来推估,2007年装设量约42万台(其中32万台来自PSA品牌),2017年可达1 ,950万台,2007-2017年CAGR高达41.8%。此装设量在2007年创造产值约1.51亿欧元,预计到了2017年28.50亿欧元,2007-2017年CAGR约30.6%。由于目前eCall大多以免费服务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因此该产值计算不是以车厂销售给车主的零售价计算,而是以Tier 1供货商销售给车厂的价格进行计算。
尽管欧盟希望在2010年之前,所有车厂应自愿性加入eCall计划,但目前欧洲提供此服务的车厂包括BMW、PSA与Volvo。该服务无法扩展到所有车厂,主因在于虽然绝大部分民众都认为eCall是必须配备(Must Have)的安全产品,但对该服务年费的付费意愿很低,平均愿付价格低于100欧元,导致车厂的eCall产品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因此BMW、PSA与Volvo皆将该产品转型为车载资通讯系统的免费加值服务,其中BMW与Volvo提供3年及5年的免费服务,PSA的eCall免费服务则没有期限,直到车辆生命周期结束。
为了弥补eCall产品开发成本,上述三大车厂仅将eCall免费服务提供给购买车载资通讯系统/导航系统的车主,此类系统定价往往超过1,000欧元,车厂一方面可透过eCall吸引消费者购买车载资通讯/导航产品,另一方面将eCall的价格隐含在车载资通讯/导航产品的定价中,一次卖断,不需消费者额外支付年费,消费者感觉负担较低。
4、小结
近年来美欧日三大区域市场已趋于成熟,为了创造产品附加价值,车厂先后运用资通讯技术,整合车载机与无线通讯网路,提供各式安全与资通讯产品,然而市场接受度仍偏低,成长不如预期,eCall产品是典型的例子。在欧盟大力推行之下,车厂与市场反应冷淡的主因在于,消费者虽认同到该产品之价值,但付费意愿偏低。之所以付费意愿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可携式产品可提供满足类似的需求(可以用手机代替eCall打电话报警或求救、或用PND或手机问路),价格比车载机更为低廉,加上可随身携带、使用弹性较高;另一方面是政府推动效果不彰,以eCall为例,尽管欧盟不断强调透过此计划可有效降低事故伤亡率,但仍有英国、法国等公部门因技术、成本及国家利益等因素,拒绝签署eCall的合作备忘录。
展望未来eCall产品发展,公部门的态度仍是关键。可携式产品的发展机会仍高于车载系统。因此eCall等结合资通讯之车载系统很有可能仍限于高档车的利基市场。就产品核心价值而言,eCall毕竟还是属于被动式安全系统,只能降低事故的伤亡率,不能减少事故发生,对交通问题的帮助有限,对政府而言,如何透过ITS降低事故发生率,才是根本之道,从此衍生之产业效益更值得厂商注意。另外对消费者来说,eCall的使用情境与保险类似,目标客群也相似,或许将来可以将eCall产品与车险结合,切入旧车市场。
2001年欧盟启动eSafety计划,参与者包括欧盟、各国产业协会及公部门,目的在于透过资通讯技术,加速智能化安全系统发展(Intelligent Integrated Safety Systems),以降低事故发生率与伤亡率。eCall计划是eSafety计划的一部份,该计划目的在于:发生事故后,透过资通讯技术,协助公部门提供实时性道路救援以降低伤亡率。根据欧盟文件的解释,在2010年之前,欧洲各车厂应「自愿」将eCall系统列为所有欧盟市场新车的标准选配。
eCall系统主要服务包括:1、在车辆上安装黑盒子,当安全气囊击发时,结合车上GPS,自动将求救讯号与车辆定位信息透过无线通讯网路,传送至当地紧急事故处理中心(E112);2、当事故发生(但气囊未击发)或车辆临时抛锚,可透过车上的通讯按钮,联络当地紧急事故处理中心或维修中心。
2、欧盟的效益评估
2006年欧盟境内发生120万件交通事故,导致160万人受伤,38,600人死亡。欧盟预估,全面推行eCall计划可有效降低事故响应时间、伤亡率与相对医疗支出,进而节省巨额社会成本。
在事故响应时间方面,由于乡间居住密度较低,若发生意外,求援不易,预计推行eCall计划可节省50%反应时间,在都会区也可节省40%反应时间;在伤亡率方面,由于能更快将伤员送至适当的医疗机构,及时挽救伤员性命,预计到了2010年可将每年交通事故伤亡人数降至目前的一半;在医疗支出方面,透过eCall计划可以让伤员在抢救的黄金时刻受到照顾,因而大幅缩短伤员复原时间,欧盟预期:透过此计划,每年因交通事故所产生的医疗支出可以节省15%。基于上述种种效益,预期2009年于欧盟25个区域市场全面推行此计划后,每年可节省欧元260亿。
3、市场发展现况
Frost &Sullivan针对目前欧盟市场的现况,对未来eCall发展提出几个结论,包括:
若以欧盟市场装设eCall系统的车辆数而言,PSA在2011年之前,将仍持续维持市场龙头地位。
基于价格优势与欧盟市场极高手机渗透率,未来在售服市场发展可携式产品(PND或手机结合eCall系统),前景可期。
英国与法国仍未签署eCall计划的合作备忘录,预计将延迟欧盟推展公部门全面实施的时程。
业界普遍共识认为,必须等到2017年才有可能达到欧盟市场新车装设率100 %。
若以2010年所有车厂自愿性将eCall列为标准选配,2017年新车全面配备eCall两个假设来推估,2007年装设量约42万台(其中32万台来自PSA品牌),2017年可达1 ,950万台,2007-2017年CAGR高达41.8%。此装设量在2007年创造产值约1.51亿欧元,预计到了2017年28.50亿欧元,2007-2017年CAGR约30.6%。由于目前eCall大多以免费服务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因此该产值计算不是以车厂销售给车主的零售价计算,而是以Tier 1供货商销售给车厂的价格进行计算。
尽管欧盟希望在2010年之前,所有车厂应自愿性加入eCall计划,但目前欧洲提供此服务的车厂包括BMW、PSA与Volvo。该服务无法扩展到所有车厂,主因在于虽然绝大部分民众都认为eCall是必须配备(Must Have)的安全产品,但对该服务年费的付费意愿很低,平均愿付价格低于100欧元,导致车厂的eCall产品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因此BMW、PSA与Volvo皆将该产品转型为车载资通讯系统的免费加值服务,其中BMW与Volvo提供3年及5年的免费服务,PSA的eCall免费服务则没有期限,直到车辆生命周期结束。
为了弥补eCall产品开发成本,上述三大车厂仅将eCall免费服务提供给购买车载资通讯系统/导航系统的车主,此类系统定价往往超过1,000欧元,车厂一方面可透过eCall吸引消费者购买车载资通讯/导航产品,另一方面将eCall的价格隐含在车载资通讯/导航产品的定价中,一次卖断,不需消费者额外支付年费,消费者感觉负担较低。
4、小结
近年来美欧日三大区域市场已趋于成熟,为了创造产品附加价值,车厂先后运用资通讯技术,整合车载机与无线通讯网路,提供各式安全与资通讯产品,然而市场接受度仍偏低,成长不如预期,eCall产品是典型的例子。在欧盟大力推行之下,车厂与市场反应冷淡的主因在于,消费者虽认同到该产品之价值,但付费意愿偏低。之所以付费意愿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可携式产品可提供满足类似的需求(可以用手机代替eCall打电话报警或求救、或用PND或手机问路),价格比车载机更为低廉,加上可随身携带、使用弹性较高;另一方面是政府推动效果不彰,以eCall为例,尽管欧盟不断强调透过此计划可有效降低事故伤亡率,但仍有英国、法国等公部门因技术、成本及国家利益等因素,拒绝签署eCall的合作备忘录。
展望未来eCall产品发展,公部门的态度仍是关键。可携式产品的发展机会仍高于车载系统。因此eCall等结合资通讯之车载系统很有可能仍限于高档车的利基市场。就产品核心价值而言,eCall毕竟还是属于被动式安全系统,只能降低事故的伤亡率,不能减少事故发生,对交通问题的帮助有限,对政府而言,如何透过ITS降低事故发生率,才是根本之道,从此衍生之产业效益更值得厂商注意。另外对消费者来说,eCall的使用情境与保险类似,目标客群也相似,或许将来可以将eCall产品与车险结合,切入旧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