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研究分析
http://www.cction.com 2008-07-10 10:27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提供能源矿产、石油化工、IT通讯、房产建材、机械设备、电子电器、食品饮料、农林牧渔、旅游商贸、医药保舰交通物流、轻工纺织等行业专业研究报告
(一)汽车的界定和内涵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汽车制造业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中类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包括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自行车制造业、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7个中类行业。汽车制造业包括汽车整车制造业、改装汽车制造业、电车制造业、汽车车身及挂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汽车修理业等6个小类行业,原载重汽车制造业、客车制造业、小轿车制造业归并到汽车整车制造业,不再单独划分小类行业。
根据新的国家标准(GB/T3730.1-2001),我国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轿车也即乘用车辆,分为普通商用车、活顶商用车、高级商用车、小型商用车、敞篷车和舱背乘用车。客车属于商用车辆,分为小型客车、城市客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铰接客车、无轨客车、越野客车和专用客车。商用车辆还包括货车,货车分为普通货车、多用途货车、全挂牵引车、越野货车、专用作业车和专用货车。
但是由于工业统计的原因,目前中国常用的标准是已使用了十多年的汽车分类国家标准(GB9417-89)。根据这个分类标准(GB9417-89),中国汽车产品分为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专用汽车、客车、轿车、半挂车等8个大类、34个车型,并根据汽车燃烧油料的不同进一步分类。将我国客车划分为微、轻、中、大和特大型客车。
(二)汽车行业在相关产业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已由过去机械工业中的一个小行业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行业之一。"十五"时期是中国汽车工业增长非常迅速的时期。"十五"初期,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总产量仅为206.82万辆,2005年的汽车总产量是2000年的2.76倍。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轿车产量为60.74万辆,2005年的轿车产量是2000年的4.56倍。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历史上最快的规模扩张,总产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年产值突破1万亿,达到11296.51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772.4亿元;利税突破1081.87亿元。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汽车年平均消费量将超过1000万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但中国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制造大国,也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输出大国。汽车工业对上游和下游产业有极大的带动效应,除了对钢材、铝材、橡胶产品、塑料产品等行业的带动,更重要的是汽车工业对服务业也有更好的带动作用,汽车销售带动了相关贸易业、金融服务、保险、维修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对公路建设、运输业、汽车维修和保养、加油站、汽车保险业、金融信贷等服务业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汽车制造业总体运行态势
继续2004年的稳定增长,2005年汽车生产和销售同比增长率有所下降。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完成的生产量与销售量分别570.77万辆和575.82辆,分别比2004年增长12.56%和13.54%,其中乘用车产销393.07万辆和39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3%和21.40%;商用车产销177.70万辆和178.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0.60%和0.75%。各车型中,多功能型乘用车销售量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率达42.76%,成为市场上增长最快的车型。中国目前的民用汽车保有量约3300万辆。
2005年汽车整车出口势头十分迅猛,延续了2004年出口高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出口整车(含底盘)17.28万辆,同比增长近1.2倍,比进口车多出近1.09万辆。其中轿车出口首次突破3万辆,达到3.11万辆,同比增长近2.3倍。2005年汽车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946.42亿元,同比增长44.18%;增长额为290.02亿元,增幅同比提高4.85%。
受到汽车价格下降、原材料大幅上涨以及厂家库存和销售费用增加的影响,汽车制造业经济效益增长停滞。2005年中国汽车行业产销指标保持平稳增长,但利润、利税总额下降较大。数据显示,2005年汽车行业6315家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21.63亿元,同比下降7.81%,下降额为95.0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26.17亿元,同比下降24.33%,下降额为169.22亿元。数据显示,2005年汽车行业6315家企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929.70亿元,同比增长8.60%,增幅低于上年8.89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895.64亿元,同比增长10.65%,增幅低于上年6.23个百分点。
2005年,中国汽车消费需求尽管仍增长较快,但产能扩张的速度更快,行业内部的竞争明显加剧,挤压了部分利润空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汽车价格的下降压缩了企业利润的空间。2005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车市价格继续下降,而在价格不断下跌的同时,汽车行业制造成本却呈上升趋势。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依然高位运行,使得汽车类企业生产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虽然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类产品价格下降的幅度,但是,在竞争加剧、产能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加上进口汽车配额取消,消费者对汽车价格新一轮调整的预期都促使汽车价格继续下跌。汽车暴利时代已经远去,我国的汽车行业已经逐步回归理性,步入微利时代。
另外据嘉肯咨询资料,目前中国汽车行业产大于销约200万辆,在建的生产能力还有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产能达800万辆。如果都建成的话,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需求。专家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产能过剩不可避免。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汽车行业面临重新洗牌即产业重组。国家将调整目前汽车产业的布局结构和生产企业组织结构;鼓励居民消费小排量经济型轿车;通过重组做大做强汽车龙头企业,提高它们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汽车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随着这些措施出台,实力弱小的企业将不得不在产业重组的浪潮中被湮没,而实力强大的企业将在兼并重组中发展壮大。
近几年,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汽车支柱性产业地位的确立,政府明显加快了汽车行业各项规范性政策的研究和制订,特别是2004年6月新《汽车产业政策》颁布实施后,围绕该政策的各项配套政策陆续出台。2005年,几部广受关注的政策如《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汽车贸易政策》、《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和进口车落地完税政策等分别在4月、8月和10月相继正式实施。嘉肯咨询认为这些政策和措施分别从生产和流通领域对汽车行业做出了规范,有些短期内对市场可能会产生一些冲击,但长远来看,对加强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汽车交易市场的健康有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汽车行业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现
我国多数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开始于2000年前后,总体发展比较顺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的前两年,增长更为迅速,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2004年5月份起乘用车总体市场出现滑坡,自主品牌受影响更大。然而,经过自主品牌企业自身的艰苦努力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在2005年得到了全面提升,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销量大幅度增长(见表)。由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出口能力显著增强,多年来汽车工业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在2005年首次得到扭转。其中,在经济型轿车市场中,自主品牌成为亮点,2005年增幅达到59%,而合资品牌的刹车效果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由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出口能力显著增强,多年来汽车工业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在2005年首次得到逆转。
表:2005年1~11月主要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和增长率
厂商
|
2005年1~11月销量(辆)
|
同比增长(%)
|
奇瑞汽车
|
167427
|
112.00
|
哈飞汽车
|
43005
|
26.50
|
天津汽车
|
174486
|
54.20
|
吉利汽车
|
127018
|
44.90
|
江淮汽车
|
28978
|
31.70
|
就轿车市场而言,2005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量达23.5%,同比增长4.1%,成为按国别划分的细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
经过多年积累,2006年汽车市场上自主品牌的新产品将会迭出。仅以目前公布的33款新车计划看,自主品牌的新产品就有15款,接近百分之五十。无论是奇瑞、吉利、比亚迪、哈飞这些民族品牌的先行者继续高歌猛进,还是一汽、上汽、南汽等,都会有个良好的开端。一汽C301、南汽MGZT的推出是我国两大汽车集团在自主品牌建设上的重要里程碑;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项目也已经悄然提速,第一款自主品牌车于2006年9月出炉。可以预见,未来自主品牌的发展将越来越快,新产品也将日趋丰富。
(五)汽车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可以预见,2006年小排量、低油耗、节能、环保的经济型轿车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价格有望进一步保持稳定。2005年夏利取得的好成绩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虽然我国的汽车行业已经度过了极度繁荣的三年,现在面临着许多困境。但是,据专家估计,中国汽车市场还能够在未来10年内维持年均8%~10%左右的增长速度,这仍将是世界汽车工业中最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几年的车市仍然会面临着比较广阔的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