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综述
本文导读:随着2004年西气东输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我国天然气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07年,我国天然气行业已开始进入发展期的“平稳上升”阶段,表现在:天然气资源多元化,储运设施进一步管网化,天然气消费趋于合理,天然气价格稳定。
随着2004年西气东输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我国天然气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07年,我国天然气行业已开始进入发展期的“平稳上升”阶段,表现在:天然气资源多元化,储运设施进一步管网化,天然气消费趋于合理,天然气价格稳定。
一、2007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1. 天然气储量持续增长
天然气资源是天然气行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储量持续增长。2007年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为4.1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6.7%。其中,中国石油集团为3.02万亿立方米,占当年全国探明可采储量的73.6%;中国石化集团为0.75万亿立方米,占18.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为0.33万亿立方米,占8.1%。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约为3.24万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24万亿立方米,增长幅度约为4.8%。其中,中国石油为2.3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的72.5%;中国石化为0.63万亿立方米,占19.5%;中海油为0.26万亿立方米,占8.0%。
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到2007年底,我国第一个万亿立方米储量的气田——苏里格气田(含东区),累计探明储量达到1.19万亿立方米;龙岗气田显示出巨大潜力,初步预测,龙岗地区有利勘探面积为6000平方千米,储量规模可达1万亿立方米以上;随着原油的勘探开发,冀东油田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也超过1000亿立方米,前景良好。
我国非常规气资源也进入大规模勘探开发期。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45个聚煤盆地煤层气总资源量达到36.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1130亿立方米,尤其是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资源已进入工业化开发阶段。
2. 天然气产量增长过“百”
2007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约为694.05亿立方米,增长幅度约为18%,我国天然气年产量增长首次超过100亿立方米。其中,中国石油集团的天然气产量为542.45亿立方米,约比上年增长10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78.2%;中国石化集团、中国海油的天然气产量分别为77.43亿立方米和66.63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11.2%和9.5%;其他天然气产量为7.54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1.1%。
在各油气区中,川渝、塔里木、长庆三大气区的天然气产量均超过100亿立方米,分别达到171.6亿立方米、163.6亿立方米和124.6亿立方米,长庆气区的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100亿立方米。2007年,这三大气区的天然气产量达到459.8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66.3%。产量增幅最大的是塔里木气区和长庆气区,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4.8亿立方米和33.9亿立方米,分别增长27.3%和27.2%。
3. 天然气消费市场更为旺盛
(1)消费量增长最快
200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为682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142亿立方米,增长了26%,是“十五”以来天然气消费量增幅最大的一年。这主要是由于国产天然气产量的增长和进口LNG的引进。2007年我国管输天然气市场增长迅速,全年管输天然气销售量为274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市场销售总量的40%;LNG销售量为39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市场销售总量的6%;其他销售量主要分布于油气田周边市场。
(2)消费区域不断扩大
截至2007年底,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已经扩展到全国30个省市区。天然气消费量超过10亿立方米的省市区达到19个。其中四川省是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最大的省份,消费量近10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5%;广东省的消费量为37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了26亿立方米,是天然气消费量增长最多的省份。
(3)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随着城市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天然气利用产业政策的发布,居民、公共福利以及城市其他用户天然气用量越来越大。2007年城市燃气(包括居民、公共福利、CNG汽车、采暖等,不含城市小工业)天然气消费量为178亿立方米,若不包括油气田的生产自用气,城市燃气占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27.8%,为天然气的主要利用方向。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走高,天然气价格越来越具有竞争力,天然气作为工业燃料的消费量也在大幅增长。2007年工业燃料用气消费量比上年增长42亿立方米。随着西气东输和广东LNG项目下游市场的开发,2007年天然气发电消费量达到13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6亿立方米。化工用天然气也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油气田周边地区。
4. 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调配逐步实现网络化
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约3.5万千米,其中管径大于426毫米的管道总长度为2.42万千米。中国石油的天然气管道总长度为2.86万千米,占全国总量的81.7%。
2007年,无论是管道建设还是气源调配,都体现出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化进程的加快。2007年7月30日,兰银线正式向长宁线供气,标志着青海、塔里木、长庆三大气田的顺利联网,首次实现了四大气区资源的互相调配;此外,西气东输管线向陕京线系统转供天然气23亿立方米,通过淮武线向忠武线转供天然气5亿立方米;涩宁兰管线通过兰银线向长庆周边市场转供天然气3亿立方米;冀宁联络线调配天然气3亿立方米。
2007年建设的天然气主要管线包括兰银线、“川气东送”管线以及福建、上海LNG项目外输管线。兰银线起自涩宁兰管道,经过西气东输管道,终于宁夏银川末站,干线长457千米,于2007年7月建成投产。“川气东送”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重点工程,工程总投资627亿元人民币,于2007年8月31日开工建设,设计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增压后可达到170亿立方米/年,输气干线起自四川普光气田,经重庆、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后到达上海,全长1702千米。与“川气东送”同时建设的还有达州专线以及重庆、南昌、南京、常州、苏州等地供气支线。福建、上海LNG项目于2006年开工,2007年外输管线建设加速,进展顺利。
5. LNG进口业务快速发展
2007年是我国广东LNG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第一年。全年我国共进口LNG 291万吨,是2006年进口量的3倍多。其中248万吨为来自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项目的长期合同供货,约占进口总量的85%,平均价格为206.16美元/吨(3.9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由于广东省对LNG强劲的需求超过LNG期货供应量,自2007年4月起,我国开始以市场价进口现货LNG。2007年,我国共从阿曼、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进口LNG现货43.54万吨。阿尔及利亚是中国现货LNG最大的供应国,2007年对我国的现货供应量为31.27万吨。非洲生产商对中国出口的LNG价格最高,均价达到8.6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6. 天然气利用政策正式发布
为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优化天然气使用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9月正式发布《天然气利用政策》。《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了天然气利用顺序,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并根据不同用户的用气特点,将天然气利用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该政策的发布,给出了三个主要信号:一是目前我国的天然气供应形势为供不应求;二是政府对需求侧加强了管理;三是鼓励城市燃气消费,限制天然气发电和化工。该政策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未来天然气的利用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2007年中国天然气行业热点透视
1. 中国石油管道代输中国石化天然气
2007年,中国石油所属陕京管道系统代输了中国石化14亿立方米的鄂尔多斯天然气,这是一个令人喝彩的举动,充分说明了中国天然气市场参与者在理念上的进步。长期以来,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合作少、竞争多,代输行为体现了一种宝贵的合作精神,将对我国管输业务准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为中国天然气业务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此次代输行为也为三大石油公司天然气业务的全面合作,包括上游气田的联合开发、管道项目的合资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共同调峰、区域性管网的合作以及LNG项目的联合建设等,提供了可能性。三大石油公司联合开发上游气田,将提高我国的天然气供应能力;互为代输、互为调峰,实现统一调配,可以真正实现天然气的供应安全;加强合作,建设区域性管网,可以有效地开发市场;共同引进LNG项目,可以降低成本。总之,如果三大石油公司能够以一种合作的姿态共同推动我国天然气业务的发展,则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将会又快又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2. 工业用气“涨”价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电[2007]301号),自2007年11月10日起,上游油气田供工业用户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上调0.4元/立方米,相当于上涨35%;各地可适当上调工业用和车用天然气的销售价格。此次调价的背景是,“在调整油价后,还要适当提高除用于生产化肥以外的工业用天然气出厂价格和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以缩小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的差价,抑制工业项目用气的过快增长和汽车用气的盲目发展”。
《通知》下达后,各地纷纷调高了天然气工业用户的供气价格,对工业项目用气尤其是对天然气发电项目,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价格的提高也调动了供应商的积极性。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天然气价格上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然而,此次涨价的做法有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工业用气价格上涨,而民用气价格维持不变,使工业用气价格和民用气价格倒挂,不符合天然气定价的规律,也使我国的天然气定价又走回了老路。按照国际天然气定价模式,天然气民用价格应高于工业用户价格,而按照《通知》的精神,我国的做法正好相反。这必将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即国家不支持天然气工业用户的发展,从而对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次,天然气定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经过充分的论证或听证,而不是国家有关部门的任意行为。如果我国的天然气定价按此发展,不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就不可能建立起成熟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民用市场可承受较高的气价,而工业用户可承受的气价偏低,此次涨价显然与市场实际情况不符。
3. “川气东送”工程开工建设
2007年“川气东送”管线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是继“西气东输”工程之后,我国又一重大长输管道工程。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石化跨入了长输管线的建设行列。该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天然气工业产生以下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是促进上游勘探开发;二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天然气管网建设,与我国其他基干管道联接成网,形成灵活的资源调运系统;三是提高下游市场的供应保障能力,有效地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天然气市场开发。
建议“川气东送”项目在建设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注重分输口的预留和支线的建设。应尽可能预留分输口,统筹支线的建设,避免因支线建设滞后影响供应,造成工期延误。
二是考虑与其他基干管道的联接,以及与调峰设施的配套,以实现互相调配,合理配置调峰资源,安全供气。
三是正确处理油田周边市场与管道下游市场的关系,既要考虑油气田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也要突出东部地区的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做到和谐发展。
三、2008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展望及建议
1. 2008年我国天然气行业主要发展趋势
2008年,我国天然气供应仍将以国产气为主,广东LNG进口增量较少。根据天然气下游利用的建设进展和落实程度,预计2008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为880亿立方米;而根据天然气供应计划,200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比2007年增加120亿立方米,约为800亿立方米,主要为城市燃气、发电和工业燃料。因此,我国天然气资源仍将供不应求。
2. 有关建议
(1)组织力量开展定价机制研究
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我国天然气价格涨价压力加大。我国现行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基本上是成本加成法。除广东进口LNG外,目前我国没有其他天然气进口,基本上以国内气为主,与国际油价联动的条件并不成熟。国家发改委2007年11月针对天然气工业用户的涨价政策,尽管有其合理性,但却不符合价值规律,显得生硬而盲目。2008年,我国有多个天然气进口项目的谈判,预计2010年以后将有大量的高价气引入中国,显然,目前的定价机制不能适应未来气源的变化。
为了适应未来天然气资源的变化和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形势,建议国家定价部门组织有关力量,加强定价机制研究,尽快提前制定有利于市场开发的配套定价机制。在定价过程中,要统筹兼顾供应商和用户的利益,既不能仅考虑用户利益,使进口项目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害,挫伤供应商的积极性,也不能完全将进口气价的成本转嫁于用户,使市场开发受到抑制。
(2)重新审视天然气发电
天然气供不应求,天然气价格上涨,再加上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发布,使我国天然气发电受到了全面限制。在“十一五”期间,除了LNG配套电厂和个别城市热电联产项目外,没有新的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获批,天然气发电一时成为“老大难”项目。
然而,天然气发电项目并非一无是处。首先,天然气发电作为煤电的重要补充,可以改善我国的电力燃料结构,实现电力能源多元化;其次,天然气发电起停方便,便于调节,有利于天然气管线的平稳运行;再者,天然气发电是天然气重要的利用方向之一,当天然气供不应求时,天然气发电可以被限制,当天然气供应充足时,如果没有适当比例的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利用规模有限,天然气市场不能快速启动,不利于市场的开发。
因此,从促进天然气市场开发和天然气发电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建议实施如下措施:一是配套专门的电价与气价联动机制,提高天然气发电的价格竞争力;二是鼓励热电冷联产项目的发展,组织有关机构大力推广;三是制定时间表,适当放宽天然气发电的有关利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