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网络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概况(上)
本文导读:家庭网络从上个世纪90年代被首次提出至今日已经历近20年,国内外的消费电子、IT、通信等产业已从各自角度进行了多种研究和产业化尝试。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家庭网络技术的特征正逐渐显现:多技术共存,多场景实现,多商业模式推进,多产业互动与竞争。家庭网络的这种多关联性体现了未来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征。因此能否把握各要素的关系,是能否推动家庭网络产业发展的首要前提。笔者通过近年来参与中国家庭网络技术标准化进程,希望借助此篇文章与读者分享在家庭网络的技术标准和产业化方面的一些体会。
中国家庭网络标准现状
家庭网络关联的技术、产业众多,而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可以理顺关系,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规范和引导,利于实现产品的互操作和产业规模化,因此技术标准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石作用。中国的家庭网络技术标准制定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从时间上讲与国外基本同步,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在这一领域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步性。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在电子、通信、建筑业、家电等几个领域出台了首批结合中国产业基础、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家庭网络标准,其基本目标是解决技术体制这一基础性问题。
(1)电子信息领域
家庭网络是传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它的应用推广是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的一个环节。因此,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现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在家庭网络标准领域首当其冲,先后组建了“信息产业部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和“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IGRS)”等两个部直属标准工作组,在消费电子和信息设备同时开展技术攻关与标准研究,并于2005年颁布了由“信息产业部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提出的家庭网络标准6项,由“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IGRS)”提出的标准2项,列举如下:
SJ/T11312-2005 《家庭主网通讯协议规范》
SJ/T11313-2005 《家庭主网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SJ/T11314-2005 《家庭控制子网通信协议规范》
SJ/T11315-2005 《家庭控制子网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SJ/T11316-2005 《家庭网络系统体系结构及参考模型》
SJ/T11317-2005 《家庭网络设备描述文件规范》
SJ/T11310-2005 《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第1部分:基础协议》
SJ/T11311-2005 《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第4部分:设备验证》
上述标准解决了家庭网络技术体制和基础通信协议等基本问题。8个标准的颁布之初曾引来一些争议,认为同一领域不应该出现两个标准,其实这是对家庭网络的不了解。这些标准源自不同的产业需求,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侧重点,虽然可能出现相同的应用场景下由不同方式实现,但这正是为了应对不同商业模式以及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技术共存的体现。正如一台笔记本电脑有红外、蓝牙、USB、有线或无线以太网等多种数据通信接口,不同的接口有不同的应用,不同的接口也可以有相同的应用,他们都是为了适应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基于上述标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积极组织相关国内企业在IEC/TC100提交了家庭多媒体网关规范(现已进入CD阶段),在ISO/IEC/JTC1/SC25提交了闪联系列技术标准(现已进入FCD或CD阶段)。国内企业力图通过国际标准化的方式,实现中国自主技术的国际化,争夺技术标准制高点,同时为自主标准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兼容和融合提供可操作的平台。
(2)通信领域
随着以语音服务为主体的通信网络的完善,服务竞争的激烈性提高,服务价格呈现下降趋势,通信行业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家庭网络在电信业看来可作为电信网络的延伸,将高速数据业务引入家庭内部,构建服务于电信业务的终端网络,有利于丰富电信业务模式,带来更多的商业利润,因此它被电信业当作未来发展的重点业务之一。
2005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组建了家庭网络特别工作组,研究基于电信网络的家庭网络技术标准。信息产业部于2006年颁布了首批2个标准:
YD/T 1449.1-2006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设备技术要求第1部分:网关》
YD/T 1448-2006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上述2标准初步解决了家庭网络的电信网关与电信网络的衔接问题。笔者注意到,由于电信网络侧标准体制还在建设、业务模式尚未成熟,因此这两个标准对于具体业务的规范性内容并不多。但值得高兴的是,据“信息产业部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有关人士介绍,该工作组制定的终端侧家庭网关标准已全面支持电信的这两个标准,这有利于双方的业务拓展,也体现了家庭网络的多场景实现和多产业互动。
(3)建筑与社区信息化领域
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要求,2003年,国家建设部牵头成立了《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编制委员会,负责起草用于社区物业管理、建筑与家庭的安防、报警、三表等系统的标准化工作。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颁布了由国家建设部制定的《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列国家标准,包括四个子标准:
GB/T 20299.1-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第1部分系统通用要求》
GB/T 20299.2-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第2部分检测验收》
GB/T 20299.3-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第3部分物业管理》
GB/T 20299.4-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
上述标准部分解决了家庭网络与数字社区的连接,在家庭内部网络技术体制的选择上,该系列标准在家庭内部网络技术选择上采纳了信息产业部颁布的家庭网络标准,为不同行业技术的衔接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多业务模式。
(4)家电行业
家电产业特别是传统白色家电行业对于家庭网络应用同样存在自身需求。为了能够将通信体制落实到家电终端,在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于2006年成立了标准工作组,负责起草用于白色家电的网络家电控制规范。其成员包括了国内主要白色家电厂商。如海尔、海信、长虹、康佳、美的、小天鹅、西门子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6年颁布了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制定的QB/T2836-2006《网络家电通用要求》。该标准解决了白色消费电子产品中的网络家电终端产品内部与家庭网络接口的技术要求,其技术标准也部分支持了信息产业部颁布的家庭网络标准技术标准。
中国家庭网络标准的未来走向
从已颁布的标准来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家庭网络技术标准化进程中一直是一支重要的主导力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活跃性使之有可能影响中国家庭网络产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几年的推进,在完善已有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电子信息领域率先提出了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力图促进在更多的行业使用已有技术体制,推动多行业共进的局面。2007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由“信息产业部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和“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IGRS)”骨干单位提出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共19项:
20079540-T-469《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IGRS)基于IPv6的通讯协议标准》
20079541-T-469《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IGRS)媒体中心设备标准》
20079542-T-469《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IGRS)数字媒体内容保护及可信发布框架(DMCP)标准》
20079543-T-469《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IGRS)体系结构及参考模型》
20079544-T-469《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IGRS)通用控制测试验证规范》
20079545-T-469《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IGRS)通用控制基础协议》
20079546-T-469《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IGRS)通用控制设备描述规范》
20079547-T-469《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IGRS)网关设计规范》
20079548-T-469《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IGRS)无线超宽带(UWB)网络中服务质量(QoS)规范》
20079549-T-469《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IGRS)网络多媒体终端的网络接口及基础应用规范》
20079550-T-469《家庭控制子网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20079551-T-469《家庭控制子网通讯协议规范》
20079552-T-469《家庭网关标准规范》
20079553-T-469《家庭网络普通设备规范》
20079554-T-469《家庭网络设备描述文件规范》
20079555-T-469《家庭网络系统体系结构及参考模型》
20079556-T-469《家庭网络移动控制终端设备规范》
20079557-T-469《家庭主网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20079558-T-469《家庭主网通讯协议规范》
上述标准项目将继承已有技术体制,完善或补充技术要素,增加典型设备规范,为服务规范的制定打下基础。预计这些标准的编制工作将在2009年完成。
从国内家庭的标准组织推动成效和未来应用前景看,最具有商业潜力的是消费电子、电信和建筑智能化等几个领域。因电信领域网络侧设备、协议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近期基于电信网络的家庭网络宽带应用前景还不明朗。建筑智能化领域因其具有自身产业背景,因此可成为相对独立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消费电子的家庭网络应用是家庭网络走向市场的先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