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顾问-为中国企业提供精准咨询服务 cction.com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内容标签
全国客服热线(7*24小时)

400-700-9228

(86)010-69365838
 

改善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对策研究

http://www.cction.com  2008-07-23 23:35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汽车工业是最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由于其在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发上的巨额资本投入,必然要求制造企业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实现生产效益。而我国汽车工业的最突出特点是生产分散、规模过校生产规模过小同样也是造成开发能力和零部件工业落后的根源。

  汽车工业是最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由于其在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发上的巨额资本投入,必然要求制造企业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实现生产效益。而我国汽车工业的最突出特点是生产分散、规模过小。生产规模过小同样也是造成开发能力和零部件工业落后的根源。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国内汽车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年产量超过千万辆的国际竞争强手的挑战,按照当前的生产规模水平,绝大多数小企业将会失去生存机会。因此,当前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过渡期里进行产业重组,按规模经济的原则,建立以高技术为基础的专业化大批量生产体制,促进生产的集中和专业化协作。
 
  1 规模经济与汽车工业
 
  规模经济源于对汽车工业的研究,是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其长期平均成本呈下降的趋势。汽车工业是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按照规模经济的原则组织生产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汽车业的生产规模和长期平均成本呈很强的相关性。在以产量(规模)为横轴,长期平均成本为纵轴的坐标系中,汽车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变形了的U型线:开始时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成本会急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渐小(对应曲线段f(x));到达最低点(最小有效规模点)后,会经历一段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对应曲线段g(x));越过最优生产规模点以后,成本会缓慢上升(对应曲线段h(x)),马克斯和斯尔伯斯在他们所著的《汽车工业》一书中,对汽车工业规模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的“马克斯—斯尔伯斯”曲线(图1)详细地描述了汽车产业中规模经济过程。
 
  在整理英国某公司成本结构数据中发现,单位成本随产量扩大而呈下降趋势。其主要结论为:当年产量由0.1万辆增加到5万辆时,成本下降40%;由5万辆增加到10万辆时,成本下降15%;由10万辆增加到20万辆时,成本下降20%;由20万辆增加到40万辆时,成本下降5%;以后产量每增加10万辆,成本下降比例及下降幅度更小,直到100万辆为止。从边际成本角度来分析,这时的规模是最小经济规模(MES),因为成本降低到极限。最优规模点要求的产量更大,部分外国学者认为,最优规模点,产量为200万辆。
 
  2 国内外汽车企业规模经济现状及其比较
 
  目前,我国共有1000多家汽车厂,这些厂家遍布于全国除西藏、宁夏以外各个省份,它隶属不同部门,互相分割。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生产批量小。据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103家整车生产企业,比日本、美国、西欧所有汽车生产企业的总和还要多;但我国汽车工业的年产量总和还不及丰田汽车公司的年产量。在这103家企业中,年产5万辆以上只有12家,其余91家的生产规模都相当小。有些汽车企业只生产几千辆,远未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2.1 国内外汽车产量比较
 
  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为728万辆,比2005年增长27.6%,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2007年全年的汽车产量中轿车产量为387万辆,增长39.7%。与此同时,2005年新增汽车产量为157万辆,其中轿车为110万辆,年度增幅之高,为世界各国所罕见。我国汽车产业总体规模很大,但单一企业的规模却相对很小。与国际汽车企业横向比较可看出(表1),我国汽车企业的生产规模虽然近两年增长很快,但规模仍然很小。
 
  2.2 集中度比较
 
  汽车工业生产要求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生产集中度是衡量企业规模结构的重要指标,直接表示了企业生产的垄断程度。由于众多汽车生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使企业规模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产业集中度提高,市场结构向寡头垄断格局演变。然而,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集中度却比较低,这也是和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水平低相适应的。测量集中度的具体方法和相应指标有很多,这里选用绝对集中度(CRn)和哈菲尔德指数(HHI)作为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CRn是指某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HHI是指某产业中每一个企业市场份额平方后的加总。例如一产业拥有3家市场份额分别为50%、30%和20%的厂商,比HHI=2500+900+400=3800。据美国颁布的《水平兼并指导原则》认为,如果兼并后行业内的HHI指数较高,是寡头垄断市场。从表2中可看出我国汽车产业的HHI指数较低。
 
  2.3 产出的规模比较
 
  使用d值从另一个侧面分析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见表3)。
 
  表3中的mess指一家企业的最小最优经济规模,即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的最小产出。轿车工业的最小最优经济规模为年产30万辆。d值则表示达到MES的企业的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比。表3说明,美国、日本、韩国的d值都非常高,接近100%,而中国d值为0,还没有一家轿车企业达到规模化生产。在这方面,我们与美、日、韩等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以上分析充分表明,我国的汽车产业存在着严重的规模不经济。因此,进行结构调整,实施横向购并,实现规模经济确实是我国汽车产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工业。但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投资仍显不足,投资比重占不到整个汽车工业的30%。地方、部门零部件工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按专业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根据对120种零部件工业的调查,同一种零部件有20个以上厂家(不含乡镇企业)生产占60%,最高可达65家生产。由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生产,带来的结果是生产批量小,技术及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难以体现出零部件工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
 
  3 实现规模经济的基本思路与途径
 
  目前,世界范围内汽车行业中的竞争日益激烈。加入WTO以来,我国民族汽车业逐步失去贸易保护和政策庇护,被迫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同世界各大汽车巨头同台竞技。然而如前所述,汽车业是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没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将无法取得相对成本优势,从而失去竞争地位。我国汽车业的企业个体规模普遍偏小,均未达到最小有效生产规模,离最优生产规模距离更远,同外国大汽车企业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务之急应尽快扩大我国汽车业的个体生产规模。根据我国实际,结合规模经济的有关理论成果,当前要扩大我国汽车业的个体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对汽车产业进行战略重组
 
  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资源互补的行为,可以发挥经营管理上的协同效应,便于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专业化分工,采用先进技术,产生规模效益。我国汽车企业的并购行为目前应以横向并购为主,由行业的优势企业并购相同类型的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实现汽车产业的战略重组。美国历史上曾有2000多家汽车企业,现有三大巨头企业是经过上百年的竞争、淘汰、兼并、联合而形成。我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的散、小、乱必须通过并购进行战略重组。在整车市场上,针对不同车型的市场结构采取横向并购的方式,轿车、轻型载货车应以上汽、一汽、东风为龙头进行并购重组,淘汰一批劣势企业,加快企业产业的结构调整,提高整个行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促使市场结构向寡头型过渡。同时通过并购培育5—10家初具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大型企业集团。2007年上汽集团以20.95亿元现金和上海汽车3.2亿股股份,约合107.38亿元收购南汽集团控股股东——跃进集团的全部汽车业务。“上南合作”是国内汽车业几十年来的最大一项并购,两者的合作将有效弥补上汽在商用车上的短板,也将为自主品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合作协议》签订后,上汽高达200万的年产量将一汽抛在背后,使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暂时形成了“1+x”的新格局。上汽和南汽,两个大型国有企业的合作,彻底推翻了国内汽车市场并购重组的多米诺骨牌。目前,东风集团已把并购的触角伸向了哈飞汽车;一汽也不得不把并购重组提上案头。三大汽车集团将成为这股并购重组中的弄潮儿,假以时日,中国汽车的“散、乱、差”将得到本质的改观。
 
  3.2 构筑有效的行业壁垒,加强汽车工业的宏观调控
 
  在规模经济效益显著、起始生产规模高的汽车工业,规模经济是构成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而现有企业规模不够、经济力量不足以构成进入壁垒时,为振兴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之真正发挥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关键要有一个符合汽车工业发展客观规律的产业政策。政府对企业起始生产规模法规化,对生产达不到起始规模的企业不准其进入,从而将规模经济壁垒转化成政策壁垒。同时,要改变汽车工业部门的条块分割体制,对全国的汽车市场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法规。在对外开放市场之前完成向内开放,切实减少企业之间竞争障碍,通过政策的支持鼓励,让企业在统一的市场竞争中去自发进行市场扩张。
 
  3.3 通过战略联合提高汽车工业竞争能力
 
  我国汽车工业尚处在“幼稚期”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汽车产品不论在质量、价格等方面都与国外产品存在不小差距。采取与国外汽车工业巨头结成战略联盟方式,分享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能迅速缩短我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我国汽车企业应依据我国优势,与若干个具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使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国内化,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和竞争中全面提高汽车企业的实力。通过战略联盟,改善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不足的现状,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我国企业的生产规模,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3.4 改善市场环境。
 
  汽车工业规模的实现,要有强大的市场购买力作为先决条件。而市场的形成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国汽车消费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现象。为实现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增加汽车市场的需求,加速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政府有必要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首先要取消各种不合理的税费,切实减低消费者的购后成本,从而让汽车企业有更大的空间来通过价格支撑市场。其次做好汽车信贷消费,放宽消费者购车贷款条件,缩短消费者信贷消费的环节,从而推动汽车需求的增加。有力的信贷支持将为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分期付款等各种购车方式,大大推动我国汽车市场的需求。再次是加快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改革城市交通管理以适应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的需求。
 
  3.5 把创新作为汽车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创新。企业要持续全面创新,为其发展壮大注入不竭的动力。要坚持制度创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坚持技术创新,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开发体系。坚持管理创新,形成高效灵活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中国汽车企业集团应特别强调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可以形成企业核心技术充满生机的技术群体,从而获得持续的新产品研制与开发能力,并转化为进入市场和开拓市场的强大力量,开发出与规模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规模。
 
  我国自200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来,截止2008年4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国内累计召回128次,涉及车辆1390867辆。按年份、故障所在总成及故障产生原因进行了分类统计(表1、2和3),供读者参阅。
 

关于中企顾问

  作为中企顾问咨询集团核心基础研究机构,中企顾问不懈地致力于互联网经济领域基础性行业研究、研究产品的创新研发以及数据挖掘,以此实现对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推动。
  中企顾问下设行业研究、创新研发和企业研究三个部门,通过众多分析师的不断积累,已发展成为国内权威的互联网经济研究团队,每年发布各类权威报告超过70份,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了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