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08年中国石油工业的回顾与思考
http://www.cction.com 2008-11-25 09:12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石油企业实现了从政府的附属物向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石油工业实现了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向全面开放的战略转变。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石油企业实现了从政府的附属物向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石油工业实现了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向全面开放的战略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工业在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书写了改革发展的辉煌篇章。值此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有必要对石油工业的改革开放实践进行总结和思考,以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石油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成就喜人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石油企业实现了从政府的附属物向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石油工业实现了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向全面开放的战略转变,保持了较快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石油工业的政府管理体制发生重大改变
石油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是调整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改革前,石油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政府主管部门集出资者、管理者和经营者于一身,对全行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统一管理,指令性计划统领一切。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对石油工业的管理基本实现了政企职能分开和政资管理分开。政府综合管理部门侧重制定政策,监督运行,实施宏观调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行使出资人代表的职责。管理方式实现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取消了指令性计划,不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国家石油公司拥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利,已经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石油工业市场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石油工业改革的中心是调整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建立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改革初期,石油工业完全是国有经济成分,目前已形成国有经济为主体、多元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市场竞争格局。在勘探开发领域,除三大公司外,还有延长等地方企业和多家外资公司参与;在炼油领域,合资合作规模越来越大,地方和民营炼厂原油加工能力约占全国1/5;在石油化工领域,已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多元竞争的局面;在油品零售领域中,三大公司以外的加油站数量约占40%。改革前,石油石化企业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完全实行计划配置。目前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资料可以自主地从市场采购,用工制度实现了市场化和合同化,资金可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多种手段从市场获取。石油产品销售取消了计划配置,油品流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石油价格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目前除成品油实行政府指导价、天然气实行政府定价外,原油和其他石化产品价格已经放开。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化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石油石化企业的管理体制不断变革创新,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建立。上市公司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运营效率明显提升。未上市部分通过结构调整和专业化重组,“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布局和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多级法人实体和管理层级被取消。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财务、人力资源和物流信息等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更加适应市场化,更趋现代化。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理念经历了从追求生产数量到追求企业效益,再到追求企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发生了质的变化和提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也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石油国际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30年来,石油工业打破封闭、半封闭的思想禁锢,积极实行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资本输入到资本输出,从单一领域到多个领域,逐步融入世界石油工业体系。国际合作的地域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国内合资合作遍及石油工业各个领域。海外合作区域已扩展到非洲、中亚—俄罗斯、亚太、美洲和中东地区等世界主要油气资源富集地;业务范围涉及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贸易和工程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国际合作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在“引进来”方面,从单纯的技术、设备进口到以市场换资金、换资源,水平不断提升。在“走出去”方面,从开发项目到风险勘探,从参股合作到兼并收购公司,从联合运营到独立运作,能力明显提升。在国际合作中,不仅成功运作了一批大型项目,获得了可观的油气储产量,更培养了一支熟悉国际石油合作规则的人才队伍,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已被国际石油界所认可,赢得了良好信誉。
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30年的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石油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石油产量稳步提高,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1978年至2007年,国内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7亿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7万亿立方米,分别是改革开放前累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的3倍和36倍。原油产量年均增长2.3%,是同期全球平均增速的2.5倍;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5.6%,为同期全球平均增速的2.1倍。2007年国内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87亿吨和694亿立方米,分别比1978年增长79%和406%。
炼油能力不断增加,石化工业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的原油年加工能力还不到1亿吨,2007年已达到3.7亿吨,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2007年加工原油3.27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乙烯产量由1978年的38万吨猛增到2007年的1048万吨,增长26.6倍;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产量分别达到3074万吨、222万吨和2202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44.3倍、20.7倍和150.6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化产品生产大国。
管道运输突飞猛进,管网体系初步形成。2007年底,我国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总里程已经达到5.4万千米,初步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尤其是全长约4200千米,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的西气东输管道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大大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矛盾。
跨国经营成果丰硕,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海外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海外原油作业产量和权益产量分别达到8800万吨和4100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和权益产量分别达到80亿立方米和60亿立方米,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5300千米,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合同额达到52亿美元,原油成品油进出口贸易量达到2.1亿吨。
技术水平快速提高,装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掌握了高分辨率地震、山地地震、水平井、多分支井、欠平衡井、超深井、三次采油等各种先进的陆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掌握了滩海和中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复杂条件下的管道施工技术;高酸高硫原油加工和清洁油品生产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石油装备制造体系,大部分装备产品实现了国产化。12000米特深井钻机、大口径高钢级油气输送管、百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系统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千万吨级炼油装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设备国产化率也已达到85%以上。
企业竞争力大幅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2007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销售收入合计达2.37万亿元,占中央企业总量的24.1%;实现利润总额3242亿元,占中央企业总量的32.5%;上交国家税费3400亿元,占中央企业总量的40%,成为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在2007年全球石油公司50强排名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列第7位和第29位;在2008年《财富》杂志500强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分别排第16位、25位和409位。
发展之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石油工业改革和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从国际看,石油供求关系总体偏紧,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石油价格将继续在较高水平震荡。从国内看,今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对外依存度将呈逐年加大的趋势,保障我国石油的安全供应已成为更加突出的战略问题。
过去30年,石油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今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仍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供应为中心,坚持市场化、国际化、公司化的改革取向,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和机制问题,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不断完善石油市场经济体系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市场体系。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市场作用的有效性与其完善程度成正比,而市场作用的有效性又影响着一个国家和行业的经济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完善石油市场经济体系包括提高市场化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市场监管等诸多方面。当务之急是要健全石油价格市场决定机制,使价格真正反映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有效解决供应紧缺和消费过度扩张的问题。成品油价格的改革应在总结过去几次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抓紧建立起既参照国际价格水平,又反映国内供需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并逐步放开进出口限制,增加市场供应的弹性。
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发展较快,进口天然气将会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既低于可比能源的价格,又低于国际价格水平,不利于有效利用和节约。应及时研究并出台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改进现行定价机制,提高价格市场化程度。
完善石油市场体系还应探索建立油气勘察开采矿业权市场,推动油气储量资源的商品化和有序流转;进一步健全炼油化工和管道运输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销售企业的资质管理,规范油品市场的监管制度。从长远发展看,还应在条件具备时开辟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统一规范的石油商品交易市场,以规避风险,扩大中国在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体系中的话语权。
继续改善政府宏观调控
我国是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石油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坚持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也应当设立行业管理部门,这一点已为30年的改革历史所证明。改善政府宏观调控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管理部门职能,明确哪些职能是需要退出的,哪些职能是需要加强的,哪些职能是短期过渡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和核准事项,切实改变忙于应对眼前事务、陷入处理具体事项的状况。重点抓好石油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定、石油资源和市场的监管、石油政策法规的建设等,使宏观调控更具前瞻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应进一步理顺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少宏观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和出资人代表机构之间的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
据调查,国外不少国家对石油工业的行政管理是把政策制定和实施监管分开进行的。这既有利于宏观政策的制定,也有利于政策的执行监督,我们不妨加以借鉴。从石油行业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对资源市场、管输市场、流通市场和技术安全环保等方面改进监管体制,依法进行监管,改变监管多头、监管不力的现象。
另外,还应加快能源领域立法。石油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走法制化道路,目前石油法制建设明显滞后。应当抓紧修改颁布能源法,并制定与能源法相配套的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法律法规,完善石油工业法律体系。
加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基本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目标,也是石油石化企业改革的目标。这一任务尚未完成,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石油石化企业深化改革,首先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已上市的公司要择机扩大公众股的股权比,逐步改变“一股独大”的状况;未上市的企业要创造条件通过注入上市公司、重组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实现股权多元化。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又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石油石化企业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董事会,推进外部董事和监事制度,建立起规范的制衡机制,同时要完善重大决策失误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要继续探索新形势下党委政治领导、职工民主管理与法人治理有效结合的途径。继续健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人文化要求的石油石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基础管理,完善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形成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内控机制。
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石油工业的国际化程度和竞争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决定了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才能保证我国的石油安全供应,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当前“走出去”更为重要。“走出去”开展国际石油合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首先需要政府制定明确的战略和规划,统一指导政府各部门及各相关企业的思想和行动。上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美国政府对此一直高度重视,从未间断,值得我们借鉴。其次,各石油公司“走出去”发展应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供应为中心,坚持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注重协作配合,形成合力。今后国际石油资源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加大,政府应及时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给予大力支持。
要继续扩大国内全方位对外合作,包括石油勘探开发和炼油化工领域,油品进出口贸易和销售,新能源开发及节能降耗等领域。同时,要积极探索合作的新方式,寻找用市场和资金换取资源和技术的多种有效途径,更好地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和关键技术制约的问题。
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最大限度解放石油工业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石油工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供应保障能力,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更积极的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工业在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书写了改革发展的辉煌篇章。值此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有必要对石油工业的改革开放实践进行总结和思考,以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石油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成就喜人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石油企业实现了从政府的附属物向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石油工业实现了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向全面开放的战略转变,保持了较快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石油工业的政府管理体制发生重大改变
石油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是调整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改革前,石油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政府主管部门集出资者、管理者和经营者于一身,对全行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统一管理,指令性计划统领一切。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对石油工业的管理基本实现了政企职能分开和政资管理分开。政府综合管理部门侧重制定政策,监督运行,实施宏观调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行使出资人代表的职责。管理方式实现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取消了指令性计划,不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国家石油公司拥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利,已经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石油工业市场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石油工业改革的中心是调整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建立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改革初期,石油工业完全是国有经济成分,目前已形成国有经济为主体、多元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市场竞争格局。在勘探开发领域,除三大公司外,还有延长等地方企业和多家外资公司参与;在炼油领域,合资合作规模越来越大,地方和民营炼厂原油加工能力约占全国1/5;在石油化工领域,已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多元竞争的局面;在油品零售领域中,三大公司以外的加油站数量约占40%。改革前,石油石化企业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完全实行计划配置。目前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资料可以自主地从市场采购,用工制度实现了市场化和合同化,资金可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多种手段从市场获取。石油产品销售取消了计划配置,油品流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石油价格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目前除成品油实行政府指导价、天然气实行政府定价外,原油和其他石化产品价格已经放开。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化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石油石化企业的管理体制不断变革创新,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建立。上市公司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运营效率明显提升。未上市部分通过结构调整和专业化重组,“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布局和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多级法人实体和管理层级被取消。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财务、人力资源和物流信息等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更加适应市场化,更趋现代化。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理念经历了从追求生产数量到追求企业效益,再到追求企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发生了质的变化和提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也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石油国际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30年来,石油工业打破封闭、半封闭的思想禁锢,积极实行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资本输入到资本输出,从单一领域到多个领域,逐步融入世界石油工业体系。国际合作的地域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国内合资合作遍及石油工业各个领域。海外合作区域已扩展到非洲、中亚—俄罗斯、亚太、美洲和中东地区等世界主要油气资源富集地;业务范围涉及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贸易和工程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国际合作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在“引进来”方面,从单纯的技术、设备进口到以市场换资金、换资源,水平不断提升。在“走出去”方面,从开发项目到风险勘探,从参股合作到兼并收购公司,从联合运营到独立运作,能力明显提升。在国际合作中,不仅成功运作了一批大型项目,获得了可观的油气储产量,更培养了一支熟悉国际石油合作规则的人才队伍,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已被国际石油界所认可,赢得了良好信誉。
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30年的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石油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石油产量稳步提高,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1978年至2007年,国内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7亿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7万亿立方米,分别是改革开放前累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的3倍和36倍。原油产量年均增长2.3%,是同期全球平均增速的2.5倍;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5.6%,为同期全球平均增速的2.1倍。2007年国内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87亿吨和694亿立方米,分别比1978年增长79%和406%。
炼油能力不断增加,石化工业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的原油年加工能力还不到1亿吨,2007年已达到3.7亿吨,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2007年加工原油3.27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乙烯产量由1978年的38万吨猛增到2007年的1048万吨,增长26.6倍;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产量分别达到3074万吨、222万吨和2202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44.3倍、20.7倍和150.6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化产品生产大国。
管道运输突飞猛进,管网体系初步形成。2007年底,我国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总里程已经达到5.4万千米,初步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尤其是全长约4200千米,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的西气东输管道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大大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矛盾。
跨国经营成果丰硕,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海外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海外原油作业产量和权益产量分别达到8800万吨和4100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和权益产量分别达到80亿立方米和60亿立方米,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5300千米,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合同额达到52亿美元,原油成品油进出口贸易量达到2.1亿吨。
技术水平快速提高,装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掌握了高分辨率地震、山地地震、水平井、多分支井、欠平衡井、超深井、三次采油等各种先进的陆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掌握了滩海和中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复杂条件下的管道施工技术;高酸高硫原油加工和清洁油品生产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石油装备制造体系,大部分装备产品实现了国产化。12000米特深井钻机、大口径高钢级油气输送管、百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系统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千万吨级炼油装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设备国产化率也已达到85%以上。
企业竞争力大幅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2007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销售收入合计达2.37万亿元,占中央企业总量的24.1%;实现利润总额3242亿元,占中央企业总量的32.5%;上交国家税费3400亿元,占中央企业总量的40%,成为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在2007年全球石油公司50强排名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列第7位和第29位;在2008年《财富》杂志500强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分别排第16位、25位和409位。
发展之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石油工业改革和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从国际看,石油供求关系总体偏紧,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石油价格将继续在较高水平震荡。从国内看,今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对外依存度将呈逐年加大的趋势,保障我国石油的安全供应已成为更加突出的战略问题。
过去30年,石油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今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仍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供应为中心,坚持市场化、国际化、公司化的改革取向,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和机制问题,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不断完善石油市场经济体系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市场体系。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市场作用的有效性与其完善程度成正比,而市场作用的有效性又影响着一个国家和行业的经济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完善石油市场经济体系包括提高市场化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市场监管等诸多方面。当务之急是要健全石油价格市场决定机制,使价格真正反映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有效解决供应紧缺和消费过度扩张的问题。成品油价格的改革应在总结过去几次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抓紧建立起既参照国际价格水平,又反映国内供需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并逐步放开进出口限制,增加市场供应的弹性。
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发展较快,进口天然气将会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既低于可比能源的价格,又低于国际价格水平,不利于有效利用和节约。应及时研究并出台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改进现行定价机制,提高价格市场化程度。
完善石油市场体系还应探索建立油气勘察开采矿业权市场,推动油气储量资源的商品化和有序流转;进一步健全炼油化工和管道运输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销售企业的资质管理,规范油品市场的监管制度。从长远发展看,还应在条件具备时开辟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统一规范的石油商品交易市场,以规避风险,扩大中国在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体系中的话语权。
继续改善政府宏观调控
我国是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石油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坚持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也应当设立行业管理部门,这一点已为30年的改革历史所证明。改善政府宏观调控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管理部门职能,明确哪些职能是需要退出的,哪些职能是需要加强的,哪些职能是短期过渡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和核准事项,切实改变忙于应对眼前事务、陷入处理具体事项的状况。重点抓好石油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定、石油资源和市场的监管、石油政策法规的建设等,使宏观调控更具前瞻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应进一步理顺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少宏观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和出资人代表机构之间的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
据调查,国外不少国家对石油工业的行政管理是把政策制定和实施监管分开进行的。这既有利于宏观政策的制定,也有利于政策的执行监督,我们不妨加以借鉴。从石油行业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对资源市场、管输市场、流通市场和技术安全环保等方面改进监管体制,依法进行监管,改变监管多头、监管不力的现象。
另外,还应加快能源领域立法。石油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走法制化道路,目前石油法制建设明显滞后。应当抓紧修改颁布能源法,并制定与能源法相配套的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法律法规,完善石油工业法律体系。
加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基本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目标,也是石油石化企业改革的目标。这一任务尚未完成,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石油石化企业深化改革,首先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已上市的公司要择机扩大公众股的股权比,逐步改变“一股独大”的状况;未上市的企业要创造条件通过注入上市公司、重组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实现股权多元化。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又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石油石化企业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董事会,推进外部董事和监事制度,建立起规范的制衡机制,同时要完善重大决策失误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要继续探索新形势下党委政治领导、职工民主管理与法人治理有效结合的途径。继续健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人文化要求的石油石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基础管理,完善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形成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内控机制。
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石油工业的国际化程度和竞争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决定了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才能保证我国的石油安全供应,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当前“走出去”更为重要。“走出去”开展国际石油合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首先需要政府制定明确的战略和规划,统一指导政府各部门及各相关企业的思想和行动。上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美国政府对此一直高度重视,从未间断,值得我们借鉴。其次,各石油公司“走出去”发展应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供应为中心,坚持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注重协作配合,形成合力。今后国际石油资源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加大,政府应及时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给予大力支持。
要继续扩大国内全方位对外合作,包括石油勘探开发和炼油化工领域,油品进出口贸易和销售,新能源开发及节能降耗等领域。同时,要积极探索合作的新方式,寻找用市场和资金换取资源和技术的多种有效途径,更好地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和关键技术制约的问题。
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最大限度解放石油工业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石油工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供应保障能力,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更积极的贡献。
与 石油工业 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