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之战
http://www.cction.com 2008-11-26 15:20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太阳能电池之战,提供能源矿产、石油化工、IT通讯、房产建材、机械设备、电子电器、食品饮料、农林牧渔、旅游商贸、医药保舰交通物流、轻工纺织等行业专业研究报告
原油价格飙升及欧洲实行奖励政策,这些让太阳能电池的需求急剧增加,新兴厂家势力在不断扩大,日本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比例开始下降,日本企业是否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在美洲大陆西北沿岸靠近大西洋的地方,有一群属于西班牙领有的卡纳里亚群岛,这里是度假圣地,在欧洲久负盛名。其间有一个小岛名为特涅利菲岛,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太阳能公园”。
太阳能公园由日本住友商事公司投入85亿日元巨资建设起来的,大小程度相当于两个鸟巢(中国国家体育场)。在如此广大的土地面积上,设置了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一年产生出的电力为9兆瓦时(MWh)。据住友商事说,这个发电量能为岛上3500家住户提供全部电力。
欧洲各地在这几年先后建设了巨大规模的太阳能公园,而那里实行的“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推动了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普及。这种制度的内容为,使用太阳能发出的电力,电力公司必须长期地用较高的固定价格收购。目前在二十多个欧洲国家已经采用了这项制度,韩国等国家也在准备引进这项制度。
2000年首先导入新制度的是德国。04年,德国提高了收购价格后,太阳能发电系统开始在德国广为普及。到了05年,德国的发电能力已经超过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国际社会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到了06年,西班牙充实了该制度后,其导入量也开始猛增,其单年度的导入量开始超过了日本。西班牙大使馆说:“我们在2007年的太阳能发电量为500兆瓦时,而此前我们计划在2010年达到400兆瓦时,现在提前三年就完成了计划。”
能如此快速地发展,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从德国看,电力公司的收购价格为普通电力价格的2-3倍,而且20年内价格不能变化。而西班牙则是用25年时间收购电力,如果其间出现了通货膨胀,收购价格将会提升得更高。现在在德国或者是西班牙,使用这项制度大概在10年时间内能回收投资,而之后的所有电力销售收入能成为一笔不小的利润。
看到有效益以后,很多家庭、企业开始在自家屋顶、空地上设置太阳能电池,全世界找不到投资对象的资金也开始流向这里,一些基金公司到处寻找太阳能电池方面的项目,世界各地均开始建造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设施,住友商事建造的就是其中的一个。
换句话说,在欧洲太阳能发电是一种回报很高的投资对象,高盛证券评论员渡边崇说:“这种投资资金的介入,带来了太阳能电池方面需求的急剧扩大。”该证券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结果是07年全世界的需求比上一年增加了1.5倍,扩大到了3000兆瓦时,其中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占了六成,仅仅两年全世界的需求就增加了1倍。
海外新兴厂家迅速扩大势力
欧洲是因为导入了固定价格收购制度,让太阳能电池的需求出现了急剧扩大,从厂家势力图的变化上,就能清楚地看到这点。其中急剧扩大了势力的企业有德国的Q-CELLs、中国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及美国的第一太阳能公司。日本的夏普、京瓷、三洋电机等太阳能电池企业则悉数败退,一时掌控的占全世界5成以上的市场,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仅剩下了2成多一点。
在产量上超越夏普跃居世界首位的Q-CELLs,从企业建立到现在仅有9年历史,该企业乘欧洲需求扩大的东风,取得了飞跃的发展,04年其生产量为75兆瓦时,但到了07年已经达到389兆瓦时,销售额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早已突破了100亿人民币大关。
而中国的尚德、美国的第一太阳能,和日本企业比较起来,均属于小字辈,从成立到现在尚不满10年。
太阳能电池应该说是由日本培育、在日本开花的一项技术。石油危机后,日本原通产省制定了“阳光计划”,在官民协作相互努力的体制下,进行了太阳能电池的技术研究,并在1994年就开始向普通家庭推荐了太阳能电池,对于导入这种设施的家庭,国家支付一定的补助金,成为世界上最先建设国内市场的国家。也正是因为有这个背景,过去一段时间,日本一直在太阳能电池方面位居世界首位,号称太阳能电池是日本的“看家本领”。
但为何日本企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就败给国外的新兴企业了呢?一位日本企业的干部对记者说:“短时间内国际市场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们的应对相对迟缓。特别是我们一直把持着世界第一的位置,很长时间没有把其他企业放在眼里。”
当欧洲的太阳能电池需求出现增加时,德国的Q-CELLs公司及中国的尚德公司把这看成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从股票市场上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积极地进行了设备投资。京瓷公司总裁川村诚对记者说:“海外的新兴企业的动作非常的快!”现在在市场上占主流的结晶系太阳能电池,需要使用大量的单晶硅,市场上的单晶硅开始供不应求,而日本之外的企业为了让增产的生产线动起来,开始向大型单晶硅企业出资,或者与之建立了长期贸易合同,在单晶硅的大量供应方面粮草先行。
夏普让出第一把交椅太阳能产业联盟
日本之外的企业在机动性、商机的把握方面大大地超出了日本企业,特别是在设备投资、原材料争夺战上,由于企业行动缓慢,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市场占有率的下跌。特别是夏普由于筹集不到单晶硅,07年的产量为389兆千瓦,比上一年的434兆千瓦要下跌不少。连续7年稳坐的世界第一把交椅,不得不让给了德国的Q-CELLs公司。夏普则因为工厂的开工率不足,太阳能电池事业出现了赤字,而此时正是有多少能卖出多少,在欧洲能卖高价的时候,不少企业购买单晶硅的价格并不低,却也拿到了10%的利润。业内最大的企业夏普竟落得这个地步,让人不可思议。
如果把日本企业占优势地位的时代当作太阳能电池产业的“第一阶段”的话,现在欧洲及亚洲的新兴企业,它们以机动力为武器不断扩大势力范围的时期,可以说是“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日本企业在拼死争夺市场。去年夏季,在大阪**堺市,夏普建设了一家巨大工厂,而日本几家企业先后决定要向太阳能电池产业追加投资。三洋常年赤字,现在正处于重建之中,但也决定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向太阳能电池事业投资700亿日元,将生产能力从目前的260兆千瓦提升到600兆千瓦。今年4月,该公司还设立了新一代技术战略开发据点,在今后3年里,另外拿出75亿日元进行研究开发。
三洋的结晶系具有业内最高的发电性能,特别是设置面积较受限制的住宅屋顶,能发挥很大的优势。三洋电机执行董事太阳能事业部长前田哲宏对记者说:“我们将维持在住宅方面使用的电池的强势地位,在低成本方面,将研究开发新一代太阳能电池,准备在3年时间内实现产业化。”
京瓷准备将目前的240兆千瓦的生产能力,用3年时间提升到500兆千瓦。该公司主管太阳能电池事业的董事前田辰巳对记者说:“日本企业的特点是,产品能够保持长期信赖,我们将重点维持这个特点,在增加生产能力的同时降低成本。”
日本国内企业基本上都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当成了一种危机,开始增加生产能力,但是日本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市场占有率的下滑,包括德国的Q-CELLs公司在内,在第二阶段还有一个新的重大变化。
悲壮的成本竞争太阳能产业联盟
在第二阶段,欧洲的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出现了变动。德国开始变动太阳光发电的新收购价格,每年均会降低几个百分点,今年6月还决定从2010年开始降低1成左右的收购价格。西班牙也从9月开始降低收购价格,很有可能一下子降低30%。原因在于随着太阳光发电设施大量增加,消费者及国家负担的维持成本也开始增加,国家不得不适当降低电力收购价格。过去发多少电,电网悉数收购,现在则是要纳入价格竞争的机制。
夏普的堺工厂正在独资开发薄膜太阳电池制造装置,其中形成膜的“等离子CVD”装置,将极大地左右成本及变换效率。工厂方面希望变换(发电)效率,能拿下薄膜太阳电池业内最高点,即10%的变换率。
一场悲壮的成本竞争之战已经打响。
在美洲大陆西北沿岸靠近大西洋的地方,有一群属于西班牙领有的卡纳里亚群岛,这里是度假圣地,在欧洲久负盛名。其间有一个小岛名为特涅利菲岛,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太阳能公园”。
太阳能公园由日本住友商事公司投入85亿日元巨资建设起来的,大小程度相当于两个鸟巢(中国国家体育场)。在如此广大的土地面积上,设置了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一年产生出的电力为9兆瓦时(MWh)。据住友商事说,这个发电量能为岛上3500家住户提供全部电力。
欧洲各地在这几年先后建设了巨大规模的太阳能公园,而那里实行的“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推动了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普及。这种制度的内容为,使用太阳能发出的电力,电力公司必须长期地用较高的固定价格收购。目前在二十多个欧洲国家已经采用了这项制度,韩国等国家也在准备引进这项制度。
2000年首先导入新制度的是德国。04年,德国提高了收购价格后,太阳能发电系统开始在德国广为普及。到了05年,德国的发电能力已经超过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国际社会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到了06年,西班牙充实了该制度后,其导入量也开始猛增,其单年度的导入量开始超过了日本。西班牙大使馆说:“我们在2007年的太阳能发电量为500兆瓦时,而此前我们计划在2010年达到400兆瓦时,现在提前三年就完成了计划。”
能如此快速地发展,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从德国看,电力公司的收购价格为普通电力价格的2-3倍,而且20年内价格不能变化。而西班牙则是用25年时间收购电力,如果其间出现了通货膨胀,收购价格将会提升得更高。现在在德国或者是西班牙,使用这项制度大概在10年时间内能回收投资,而之后的所有电力销售收入能成为一笔不小的利润。
看到有效益以后,很多家庭、企业开始在自家屋顶、空地上设置太阳能电池,全世界找不到投资对象的资金也开始流向这里,一些基金公司到处寻找太阳能电池方面的项目,世界各地均开始建造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设施,住友商事建造的就是其中的一个。
换句话说,在欧洲太阳能发电是一种回报很高的投资对象,高盛证券评论员渡边崇说:“这种投资资金的介入,带来了太阳能电池方面需求的急剧扩大。”该证券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结果是07年全世界的需求比上一年增加了1.5倍,扩大到了3000兆瓦时,其中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占了六成,仅仅两年全世界的需求就增加了1倍。
海外新兴厂家迅速扩大势力
欧洲是因为导入了固定价格收购制度,让太阳能电池的需求出现了急剧扩大,从厂家势力图的变化上,就能清楚地看到这点。其中急剧扩大了势力的企业有德国的Q-CELLs、中国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及美国的第一太阳能公司。日本的夏普、京瓷、三洋电机等太阳能电池企业则悉数败退,一时掌控的占全世界5成以上的市场,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仅剩下了2成多一点。
在产量上超越夏普跃居世界首位的Q-CELLs,从企业建立到现在仅有9年历史,该企业乘欧洲需求扩大的东风,取得了飞跃的发展,04年其生产量为75兆瓦时,但到了07年已经达到389兆瓦时,销售额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早已突破了100亿人民币大关。
而中国的尚德、美国的第一太阳能,和日本企业比较起来,均属于小字辈,从成立到现在尚不满10年。
太阳能电池应该说是由日本培育、在日本开花的一项技术。石油危机后,日本原通产省制定了“阳光计划”,在官民协作相互努力的体制下,进行了太阳能电池的技术研究,并在1994年就开始向普通家庭推荐了太阳能电池,对于导入这种设施的家庭,国家支付一定的补助金,成为世界上最先建设国内市场的国家。也正是因为有这个背景,过去一段时间,日本一直在太阳能电池方面位居世界首位,号称太阳能电池是日本的“看家本领”。
但为何日本企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就败给国外的新兴企业了呢?一位日本企业的干部对记者说:“短时间内国际市场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们的应对相对迟缓。特别是我们一直把持着世界第一的位置,很长时间没有把其他企业放在眼里。”
当欧洲的太阳能电池需求出现增加时,德国的Q-CELLs公司及中国的尚德公司把这看成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从股票市场上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积极地进行了设备投资。京瓷公司总裁川村诚对记者说:“海外的新兴企业的动作非常的快!”现在在市场上占主流的结晶系太阳能电池,需要使用大量的单晶硅,市场上的单晶硅开始供不应求,而日本之外的企业为了让增产的生产线动起来,开始向大型单晶硅企业出资,或者与之建立了长期贸易合同,在单晶硅的大量供应方面粮草先行。
夏普让出第一把交椅太阳能产业联盟
日本之外的企业在机动性、商机的把握方面大大地超出了日本企业,特别是在设备投资、原材料争夺战上,由于企业行动缓慢,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市场占有率的下跌。特别是夏普由于筹集不到单晶硅,07年的产量为389兆千瓦,比上一年的434兆千瓦要下跌不少。连续7年稳坐的世界第一把交椅,不得不让给了德国的Q-CELLs公司。夏普则因为工厂的开工率不足,太阳能电池事业出现了赤字,而此时正是有多少能卖出多少,在欧洲能卖高价的时候,不少企业购买单晶硅的价格并不低,却也拿到了10%的利润。业内最大的企业夏普竟落得这个地步,让人不可思议。
如果把日本企业占优势地位的时代当作太阳能电池产业的“第一阶段”的话,现在欧洲及亚洲的新兴企业,它们以机动力为武器不断扩大势力范围的时期,可以说是“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日本企业在拼死争夺市场。去年夏季,在大阪**堺市,夏普建设了一家巨大工厂,而日本几家企业先后决定要向太阳能电池产业追加投资。三洋常年赤字,现在正处于重建之中,但也决定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向太阳能电池事业投资700亿日元,将生产能力从目前的260兆千瓦提升到600兆千瓦。今年4月,该公司还设立了新一代技术战略开发据点,在今后3年里,另外拿出75亿日元进行研究开发。
三洋的结晶系具有业内最高的发电性能,特别是设置面积较受限制的住宅屋顶,能发挥很大的优势。三洋电机执行董事太阳能事业部长前田哲宏对记者说:“我们将维持在住宅方面使用的电池的强势地位,在低成本方面,将研究开发新一代太阳能电池,准备在3年时间内实现产业化。”
京瓷准备将目前的240兆千瓦的生产能力,用3年时间提升到500兆千瓦。该公司主管太阳能电池事业的董事前田辰巳对记者说:“日本企业的特点是,产品能够保持长期信赖,我们将重点维持这个特点,在增加生产能力的同时降低成本。”
日本国内企业基本上都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当成了一种危机,开始增加生产能力,但是日本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市场占有率的下滑,包括德国的Q-CELLs公司在内,在第二阶段还有一个新的重大变化。
悲壮的成本竞争太阳能产业联盟
在第二阶段,欧洲的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出现了变动。德国开始变动太阳光发电的新收购价格,每年均会降低几个百分点,今年6月还决定从2010年开始降低1成左右的收购价格。西班牙也从9月开始降低收购价格,很有可能一下子降低30%。原因在于随着太阳光发电设施大量增加,消费者及国家负担的维持成本也开始增加,国家不得不适当降低电力收购价格。过去发多少电,电网悉数收购,现在则是要纳入价格竞争的机制。
夏普的堺工厂正在独资开发薄膜太阳电池制造装置,其中形成膜的“等离子CVD”装置,将极大地左右成本及变换效率。工厂方面希望变换(发电)效率,能拿下薄膜太阳电池业内最高点,即10%的变换率。
一场悲壮的成本竞争之战已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