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顾问-为中国企业提供精准咨询服务 cction.com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内容标签
全国客服热线(7*24小时)

400-700-9228

(86)010-69365838
 

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新特点

http://www.cction.com  2008-12-29 12:05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出已有3年时间。在新一轮农村改革浪潮和新的经济形式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建设均表现出了新的特点。

  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出已有3年时间。在新一轮农村改革浪潮和新的经济形式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建设均表现出了新的特点。透视农村居民当前生活、挖掘他们需求特征,既可衡量现状与目标间差距,还可发现实现目标的新动力、新着力点和新的条件要求。
  生产发展的新动力:农资供应服务模式创新与农技服务效能提升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农资供应和农技服务作为代表性的农业支持性产业,其发展水平是农业生产效益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11月发布的《2008年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中针对农资供应和农技服务的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阶段,农资供应的安全性、农技服务的充足性和有效性都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改革思想下,农资供应的模式创新和农技服务的效能提升有着较大的想象空间,有望成为新一轮农业生产效益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
  《2008年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指出:尽管农资购买方便性基本不成问题(76.3%的受访农村居民表示目前购买农资农具比较方便),但方便性只是农资服务的一个方面,农资农具流通领域中一直广受诟病的农资农具质量问题,有望通过农资供应模式的创新来得到保证。受假化肥、假农药、劣质种子事件影响,传统农资销售渠道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统一形象、统一标识、统一采购渠道的农资超市开始出现。但在小农经济下,这一供应模式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发展性值得探讨。在小农经济模式下,农资供应商面对的是广阔而分散的市场,需要较多的农资超市才能满足需求。但是,因土地规模较小,单个用户农资农具的用量很有限,导致单店开设的成本与收益难成比例;同时,高素质加盟店和店铺管理者欠缺,使得连锁超市赖以快速扩张的“加盟”法宝难以奏效。在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化经营模式下,对于农资供应商而言,市场和客户集中度提升,集中物流可有效降低成本,服务效率可大大提高,农民在农资购买上不但更方便,也会更有质量保障。因此,适度规模经营后的农资销售模式,有望逐渐升级为类似于西方农庄经济的“点对点”模式。我国农资供应商在商业模式前瞻性创新方面可借鉴西方农庄经济的模式和思路。
  《2008年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还指出:当前阶段农村居民对于农业科技服务的接触和认知非常有限(累计55.5%受访农村居民表示乡村里“根本不提供”或“提供的农技服务比较有限”)。过去30年,农业技术服务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力持续提高的重要促进因素。但是,农业发展到今天,化肥、技术、良种在提升生产效率方面已临近天花板,农技服务如何才能进一步发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分析来看,当前诸多因素制约了农技服务的效能。首先,农技服务内容复杂但服务资源有限,有限的服务资源只能支撑数量有限的农民接受辅导,在服务对象无法聚集情况下,服务资源无整合的动力与价值。其次,有限土地规模下农技服务的投入产出比有限,农户使用和政府投入的意愿都较低。最后,农业实际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下滑客观上也加大了农技服务工作的难度(大量有一定文化程度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地区,农业实际从业人员多为老弱病残者,他们对于农技服务的主观需求和客观理解接受能力均比较有限)。而在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化经营模式下,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或部分解决。
  生活宽裕的新着力点:农村社保体系建设与农村就业服务工作
  生活宽裕,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更是衡量其工作效果的基本指标。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历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指出:2003年—2005年间,农村居民经济状况满意度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2005年达到相当低水平(5分制下仅有2.96分)。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较大幅度地拉升了农村居民经济状况满意度水平,但在2006—2008年间又呈下降趋势(3.26分→3.23分→3.08分)。
  “增收、减负”一直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两条并行路径。依靠政策支撑的“减负”路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见到成效,但在农业税全面取消之后,将难有进一步作为;“增收”路径是长期工程,发展农业经济是增收的主力,农民其它就业和创业是增收的辅力。在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上,一条新的路径越来越受到关注,那就是建立农村社保体系、加大农村居民通过社会保障来抵抗风险的能力。资料显示,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扩大至3.33倍,如果算上社会福利,城乡差距则会扩大到5至6倍以上。
  《2008年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指出:尽管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已达较高水平(88.1%),但结构单一、力度不足依然是农村社保体系的主要特点,当前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需求已经比较突出。当被问及“最需要加强的社保领域是什么?”时,45%受访农村居民首选养老保险。而在预计自己今后的养老费用主要来源时,近半数(49%)农村居民认为主要靠子女晚辈,三成(31%)人认为主要靠自己的积蓄,这两个比例远高于城市和小城镇居民。当城镇居民对于“社会养老”具有比较普遍的心理预期之时(城市居民中42.1%预计今后依靠养老金/退休工资,35.3%预计依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来养老),农村居民依然预期“养儿防老”、“自己养老”,这是养老保障未能覆盖到农村地区的必然反应。
  《2008年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还指出:尽管农村居民对政府就业服务的评价分值连续三年稳定增长(40.7分→45.7分→47.2分),但就业服务依然是整个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短板,特别是就业信息交流服务和就业技能培训服务非常欠缺(分别仅仅获得33分和44.3分的评价分值)。当前农村地区的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显然与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和乡镇企业发展的规模不相适应(61%的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没有任何就业信息交流场所,与城镇差距较大),农村居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主要依靠亲戚朋友口碑传播的信息外出找工作现象比较普遍。同时,就业技能培训也非常欠缺,导致农村居民就业能力低下,绝大多数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机械性或体力性工作,既拿不到理想报酬,更谈不上就业技能的获取和进一步发展。另外,广义上的农村就业服务还包括对于务农者的农业技术服务,而农技服务工作在当前也处于瓶颈期,期待进一步突破。
  当前经济危机已经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以此次经济危机的规模和中国农民工群体的规模(约2亿),已失业和终将失业农民工的数量将是非常庞大的。在这种形式下,农村地区的就业服务工作将更加重要和紧迫。
  乡风文明的新保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硬件,管理群众文化需求是软件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2007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中指出:农村居民对于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快速增长,并且其需求满足程度会极大地影响其总体生活感受。在2006年和2007年,影响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首要因素均是业余娱乐生活满意度,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
  由于各级财政投入不足,农村文化建设中一直存在基础设施匮乏或落后、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困难、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享受。2008年度“零点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发现:2008年农村居民业余娱乐生活满意度水平有较大降幅下降(3.36分→2.74分),休闲娱乐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匮乏是影响农村居民业余娱乐生活质量的最根本原因(提及率达49.1%)。在本次调查所涉及到的农村区域,基本都不具备图书馆、电影院、剧院/音乐厅、体育馆/健身场所、公园、科技馆等文体娱乐场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具体目标是:在2010年达到“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显然,目前离这一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农村地区必要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硬件保证。
  在加大农村地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还要把握广大农村居民精神和文化生活需求的变化特征,比如从单纯求乐需求向求新、求知需求的转变,从单纯娱乐功能向文体功能相结合转变等,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特征,比如留守务农群体、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留守老年群体、外出务工群体等等,他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何不同?他们所追求的业余娱乐生活方式和活动类型又有何差异等等。可以说,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文化生活需求,是资源有限条件下,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效能最大化的软件保证之一。
  村容整洁的新目标:从垃圾处理着手,打一场向农村转移的环卫治理持久战
  村容整洁,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2008年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指出,在整体环境治理工作不容乐观的大环境下,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与城市之间还存在显著差距,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总体评价分值显著低于城市居民(68.7分,73.5分),其中垃圾处理(64.1分)和污染治理(65.3分)是最薄弱环节。报告还指出,在环境治理工作中,应该从垃圾处理着手,打一场向农村发展的持久战。
  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垃圾逐渐出现“量变”和“质变”:垃圾总量不断加大,垃圾结构发生变化,塑料袋、塑料薄膜等不可降解物比例迅速增加,不再是以前可循环、可分解物居多的状况。另外,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排放物以及一些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产业,向郊区城镇和农村地区的转移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和垃圾处理工作的难度。相关资料显示,在农村地区,1.5亿亩耕地已被污染,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已危及到生命安全: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已经从1988年的0.0952‰上升到了2000年的0.1126‰。
  但是,农村地区环境治理工作不仅没有做到未雨绸缪、先行一步,甚至在问题已很严重情况下,依然未能做出相应调整。农村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如垃圾处理厂)严重匮乏;垃圾处理技术落后,依然主要依靠堆肥、焚烧、简易填埋、自然腐烂等传统方法,由于垃圾结构的变化,这些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极容易引发二次污染。另外,乡镇企业和居民自身的环保安全意识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环境问题是一体化的,农村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威胁到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还会通过水源、大气和食品等渠道最终“传染”回城市。因此环境治理工作要向农村地区加大投入,农村地区不能再重蹈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管理民主的两个层面: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与群众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的提升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管理民主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基层政府的管理能力、态度、作风和效率,二是群众的民主意识和能力。
  基层政府是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承接载体,其管理能力、态度和效率,是影响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因素。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历年《公众评价政府及政府公共服务报告》显示:尽管农村居民对乡镇政府工作表现的满意度水平在逐年稳步提升,但其受评分值还处在较低水平,与区县政府的受评分值有一定差距,与省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差距则更大。2007年度报告指出:在评价乡镇政府表现时,近半数农村居民认为乡镇干部“和有钱人亲近”(47.4%)、“和上面领导亲近”(49%),而不是和普通百姓亲近;42.3%群众认为乡镇干部“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好处”,而不是关心普通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利益;39%认为乡镇干部“高高在上”,而不是和群众亲密无间;20%群众认为乡镇干部是“愚蠢的”。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实际存在的诸多客观困难:①青年人外出务工多,农村干部队伍存在年龄老化、文化偏低、活力不足等特征,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②在外出搞活经济思想下,部分素质较高、经济活动能力较强的农村干部外出频率较高;③乡镇政府财力有限,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政府服务功能弱化甚至是完全缺失,影响群众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认同和信任感,群众不认同、不信任反过来又会影响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主动性;④待遇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基层干部的效能发挥。
  广大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有当家作主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建设积极性。当前阶段,农村居民普遍具有比较强的参政议政意愿,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8年行政首长支持率研究》结果表明,63.7%的农村居民愿意参与投票选举地方行政首长,对于通过民选方式选出优秀干部也具有较强信心(比较有信心和非常有信心者比例累计为63.6%),并且表现出信心越强者参与选举意愿越强的特点。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具有较强参政议政意愿,当前阶段农村居民实际参政议政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2008年行政首长支持率研究》指出:在本次调查所涉及到的7个农村地区,只有10.8%的人知道当地现任县长是谁,知道本省现任省长是谁的比例则更低,只有7.3%。农村基层干部能力建设中有一项重要要求,那就是要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并培养他们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年度追踪调查项目—《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揭示出:历年来,支撑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主要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自豪感、国家管理信心度等宏观因素,而个人经济、个人社会保障、业余娱乐生活质量等微观因素却一直是制约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提升的主要因素。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目标尚需时日,而在新形式下,20字目标的实现基础、实现动力等都有了新的内容。

关于中企顾问

  作为中企顾问咨询集团核心基础研究机构,中企顾问不懈地致力于互联网经济领域基础性行业研究、研究产品的创新研发以及数据挖掘,以此实现对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推动。
  中企顾问下设行业研究、创新研发和企业研究三个部门,通过众多分析师的不断积累,已发展成为国内权威的互联网经济研究团队,每年发布各类权威报告超过70份,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了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