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专家谈内地家禽业未来发展
http://www.cction.com 2009-01-13 14:15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正视并尽快解决各地禽苗交易市场延伸的问题,建立禽病分析与解决的正确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家禽业,重视水禽育种,培养水禽人才
正视并尽快解决各地禽苗交易市场延伸的问题
据我所知,长江以南(含四川)的主要家禽产区都存在着规模大小不一的禽苗交易市场,最初各地的禽苗市场是作为周边地区养禽户的禽苗或种蛋批发与零售的交易中心,是过去重要的交易集散平台。这种禽苗市场规模不大,周围存在有各类(鸡、鸭、鹅)孵化场,在过去交通不变的情况下有其存在的必要与价值,这也是那个时代环境所必需的。但现在内地的家禽饲养规模已急剧扩大,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又带来了运输之便,如果仍沿袭由各地(场)集中种蛋或禽苗后经市场批发到全国各地(大多南苗北运,养成后再南运)这种模式,站在禽病防治、防疫的严肃角度考虑是大忌,这对后端进雏饲养商品禽的从业者来说是非常不公平且危险的,这种禽苗市场集散模式就很可能成为各类疫病的“传播中心”,影响非常广泛,应及早防范。对此,农业主管部门应认真思考如何改善现有的禽苗交易市场状况。本人建议:首先可教导孵化场从业者树立卫生防疫观念,以消毒熏蒸种蛋及整进整出空场消毒的标准作业流程,尽可能降低疫病外传的几率。
建立禽病分析与解决的正确机制
在过去台湾法律不完备,从业者缺少经验且知识水平不高时,在产地现场服务的所谓“兽医或卖药者”,根本不是受过教育的兽医而是兽药商的业务员或经销商(目前台湾部分地区仍如此),有的“兽医”连基本的医药理论知识都不懂,却是产业界的“名兽医”,还顶着“名医”称号到处剖检、看诊、诊断、开药,这种现象的确气倒了众多专业兽医者,而正是这些“名医”导致了养禽界药残或病原菌上升感染,出现如此情况最大的主因是从业者缺少医病须有“疗程”的概念,以为“药到病除”。遇到所饲养的家禽有病时,就先道听途说地自行诊断,自行买药投药,等到不能自行处理时才想到要找专业兽医帮助,但那时多数家禽已有不同程度损耗,但从业者心急之下所要求的是“立即见效”的药方,如此时专业兽医跟业者说明,须经剖检、采样、送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后才能确诊开药方,许多从业者就会回话:“等你的专家结果诊断出来,我家的鸡、鸭、鹅早死光了”,大都会不屑地转向地区“卖药业务员”请求“良方”,该“良方”其实就是众多市面传闻的“特效药”。此种“良方”或许偶尔有效,从业者因此却永远记得有效的那一次直至继续沿用到无效为止,而对须正确处理的模式大都嗤之以鼻。
几年前笔者曾在河北一家肉鸡饲养场看到已快出售的肉鸡场的管理舍内有许多针剂,且每瓶针剂上都插有注射筒,场家解释说他每天巡视鸡场时如看到鸡咳嗽就打这瓶,下白色水便就打另一瓶,还有打颜面肿大的等等。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现象过去可能存在,但最近内地整体家禽业在迅速发展,消费者安全意识也在快速提高,此种模式仍存在于许多养禽场中。故建议应尽快培训或建立快速、方便且正确的禽病诊断机制,否则未来肥了药商,受害的却是广大消费者,更可能危害产业或人类身体健康。
因地制宜发展家禽业
内地幅员广阔,虽然目前交通便利,但内陆运输仍费时费钱,活禽长途运输对屠体质量不利,但为满足各地消费者的需要,家禽产品将来可能还是要以当地自产自销为主。
关于白羽肉鸡(6周~7周上市)及蛋鸡产业,应借鉴先进国家的饲养设施标准,由龙头企业牵头专业人员指导,遵循规范的饲养流程、卫生防疫及疫病防治,注意不要场内密饲及环境密饲,这样成功的几率较高。
在其他行业尤其是肉鸭(樱桃谷鸭)产业,不应单纯复制欧美的模式,内地的水禽发展环境其实比其他区域严苛(四季温差大),目前硬件房舍较简单,如完全引进欧美的高床式养殖,既费工,又费钱,管理上又不便,应由专家与产业共同研发适合各地气候条件需求的饲养模式。目前内地均由龙头企业指导农民饲养,但龙头企业如千篇一律地仿照欧美,此时必须引起重视,尤其未来与樱桃鸭产业最大的商品竞争者是“饲养40天左右的白羽肉鸡”,要及时做好产品定位和区域市场定位,才能在同为价廉物美的蛋白质肉类供应商之间相互竞争,否则将会逐渐萎缩,而且萎缩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以台湾过去到现在为例)。
在鹅产业方面,东北养鹅为的是鹅绒,但屠宰后的鹅胴体却又须远途南运到江南,这种胴体(缺水、饲养期长)是否是南方消费群体所需要的值得商榷,虽然鱼与熊掌常难兼顾,但依靠科学专业数据才是良策,慎选产业发展的适当场所,才能让产业永续。
另外,依据台湾过去至今的土鸡产业(有色鸡)发展经验,现在内地的土鸡利之所趋,将来土鸡饲养量一定会增加,数量增加后利润不会随之增大,但大量养殖后对放养区植被的破坏却是惊人的。
重视水禽育种,培养水禽人才
内地水禽产值虽然整体比值比陆禽低,但内地水禽总体饲养量与产值却占据全世界的80%左右,尤其鹅的比重更大,种类多,量更多。所以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要看重我们自己,水禽产业是我们的传统。据我所知,现在内地最大养鸭产量的樱桃谷肉鸭的老祖宗就来自中国,包括美国系统、加拿大系统、法国系统其实都源自北京鸭,现在这些原种场都到内地来设场推广,利用我们的原有资源赚钱,怎能不让人心痛?而且现在内地常常向竞争国输入种源,改良后不见得适合内地各处地理条件。
内地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水禽市场需求,而且原种源又来自本地,故连西方国家都肯投入心力,这表明内地的水禽市场潜力很大。建议国内众多的大型种鸭场能共同联合,共同研发,培育国内具商品竞争力的种鸭,以现在内地的生物科技以及基因工程水平,这种投资是值得的。
当然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需求,在此建议内地技职教育体系可参照台湾的五年制专科学校培养基层畜牧、兽医人才以及大学本科生、研究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陆禽与水禽两种家禽生理、营养、疾病、管理与行为大不相同,家禽系应分陆禽与水禽等类别来积极培训人才;除水禽外的其他畜牧产业领域均可参仿其他先进国家或地区,水禽产业千万不可再复制欧美国家的商品鸭(鹅)的饲养模式、疾病防治或禽舍设计,应赶快培养自己的水禽人才,研究自己的发展之路,必须依据中国各地气候条件、经济条件及地理环境来设计出中国式营运管理。再者,养鹅产业为满足将来消费者新鲜味美的需求,需要有持续稳定质量的鹅源来供应市场,以解决季节性生产与停产问题。
坚持产品质量才能永久经营
家禽饲养后最终要进入市场销售,最困难的是市场定位与定价。现阶段大致有两种销售方式,一种是毛鸡上市,通过家禽批发市场批发给零售商再各自屠宰上市,另一种是由产地直接运到屠宰厂屠宰后以胴体方式在农贸市场或超市营销。家禽的胴体贩卖与猪、牛、羊的胴体贩卖最大的差异就是:畜兽产品都以分割成各部位产品贩卖,依据各部位分别论价出售,对消费者来说可依自己的需求随意买到符合自己所需且价位合理的产品。但家禽产品同样是脱毛后的胴体或经分割,又有哪些消费者会清楚是哪种鸡产品?如童子鸡、草鸡、某地的特色鸡种的产品,有饲养35天~42天的洋肉鸡,也有人工圈养的有色土鸡,还有山林或农村散养的土鸡等,饲养日龄各有不同,内地光土鸡的品种不下千百种,哪种鸡有什么特色?怎样好吃?其实大多数消费者只能说“比较香、好吃”,这种似是而非主观的认知既不能量化又不具备理论说服力,真正懂得的消费者有多少?所以真正的高质量产品如何卖到好价钱,让生产者获实利?消费者能否买到物超所值的产品?在目前来说是非常难的难题。将来各种鸡产品须在城区外的屠宰场屠宰后再以光鸡形式摆在商品架上,注有标志、标价。另外,为了积极有效地防治禽流感,全世界各国都形成了处理共识,禁止活禽运输进入城市,而且须在合法屠宰场屠宰后才能上市,所以将来的家禽胴体运销就会有难点,所谓的放山或农村散养的草鸡的出售对象是城市消费者,这部分城市高收入消费者有能力消费较高价产品,但这群消费者有的却连鸡走路的形态都没见过,届时自然就会有许许多多鱼目混珠的鸡产品摆在货品架上,加上营销者利之所趋,难免会坑害消费者。台湾目前还处在混乱中,故只有对消费者负责任的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长盛不衰”。
结语
最近又面临全世界的金融海啸冲击,根据各方的信息看来,此次的金融风波真正的浪头还未到来,台湾过去已经历过多次,经验表明大浪过来就要看各家的底子是否够硬,每次产业不景气的来临就是产业重组的开始,农业景气的恢复会比其他产业来得慢,但有过一次经历就会成长一次,千万不要再只追求量的增加,扩充市场占有率,应该静心考虑未来的发展策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才能永续经营赚取产业最大的利润。
据我所知,长江以南(含四川)的主要家禽产区都存在着规模大小不一的禽苗交易市场,最初各地的禽苗市场是作为周边地区养禽户的禽苗或种蛋批发与零售的交易中心,是过去重要的交易集散平台。这种禽苗市场规模不大,周围存在有各类(鸡、鸭、鹅)孵化场,在过去交通不变的情况下有其存在的必要与价值,这也是那个时代环境所必需的。但现在内地的家禽饲养规模已急剧扩大,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又带来了运输之便,如果仍沿袭由各地(场)集中种蛋或禽苗后经市场批发到全国各地(大多南苗北运,养成后再南运)这种模式,站在禽病防治、防疫的严肃角度考虑是大忌,这对后端进雏饲养商品禽的从业者来说是非常不公平且危险的,这种禽苗市场集散模式就很可能成为各类疫病的“传播中心”,影响非常广泛,应及早防范。对此,农业主管部门应认真思考如何改善现有的禽苗交易市场状况。本人建议:首先可教导孵化场从业者树立卫生防疫观念,以消毒熏蒸种蛋及整进整出空场消毒的标准作业流程,尽可能降低疫病外传的几率。
建立禽病分析与解决的正确机制
在过去台湾法律不完备,从业者缺少经验且知识水平不高时,在产地现场服务的所谓“兽医或卖药者”,根本不是受过教育的兽医而是兽药商的业务员或经销商(目前台湾部分地区仍如此),有的“兽医”连基本的医药理论知识都不懂,却是产业界的“名兽医”,还顶着“名医”称号到处剖检、看诊、诊断、开药,这种现象的确气倒了众多专业兽医者,而正是这些“名医”导致了养禽界药残或病原菌上升感染,出现如此情况最大的主因是从业者缺少医病须有“疗程”的概念,以为“药到病除”。遇到所饲养的家禽有病时,就先道听途说地自行诊断,自行买药投药,等到不能自行处理时才想到要找专业兽医帮助,但那时多数家禽已有不同程度损耗,但从业者心急之下所要求的是“立即见效”的药方,如此时专业兽医跟业者说明,须经剖检、采样、送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后才能确诊开药方,许多从业者就会回话:“等你的专家结果诊断出来,我家的鸡、鸭、鹅早死光了”,大都会不屑地转向地区“卖药业务员”请求“良方”,该“良方”其实就是众多市面传闻的“特效药”。此种“良方”或许偶尔有效,从业者因此却永远记得有效的那一次直至继续沿用到无效为止,而对须正确处理的模式大都嗤之以鼻。
几年前笔者曾在河北一家肉鸡饲养场看到已快出售的肉鸡场的管理舍内有许多针剂,且每瓶针剂上都插有注射筒,场家解释说他每天巡视鸡场时如看到鸡咳嗽就打这瓶,下白色水便就打另一瓶,还有打颜面肿大的等等。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现象过去可能存在,但最近内地整体家禽业在迅速发展,消费者安全意识也在快速提高,此种模式仍存在于许多养禽场中。故建议应尽快培训或建立快速、方便且正确的禽病诊断机制,否则未来肥了药商,受害的却是广大消费者,更可能危害产业或人类身体健康。
因地制宜发展家禽业
内地幅员广阔,虽然目前交通便利,但内陆运输仍费时费钱,活禽长途运输对屠体质量不利,但为满足各地消费者的需要,家禽产品将来可能还是要以当地自产自销为主。
关于白羽肉鸡(6周~7周上市)及蛋鸡产业,应借鉴先进国家的饲养设施标准,由龙头企业牵头专业人员指导,遵循规范的饲养流程、卫生防疫及疫病防治,注意不要场内密饲及环境密饲,这样成功的几率较高。
在其他行业尤其是肉鸭(樱桃谷鸭)产业,不应单纯复制欧美的模式,内地的水禽发展环境其实比其他区域严苛(四季温差大),目前硬件房舍较简单,如完全引进欧美的高床式养殖,既费工,又费钱,管理上又不便,应由专家与产业共同研发适合各地气候条件需求的饲养模式。目前内地均由龙头企业指导农民饲养,但龙头企业如千篇一律地仿照欧美,此时必须引起重视,尤其未来与樱桃鸭产业最大的商品竞争者是“饲养40天左右的白羽肉鸡”,要及时做好产品定位和区域市场定位,才能在同为价廉物美的蛋白质肉类供应商之间相互竞争,否则将会逐渐萎缩,而且萎缩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以台湾过去到现在为例)。
在鹅产业方面,东北养鹅为的是鹅绒,但屠宰后的鹅胴体却又须远途南运到江南,这种胴体(缺水、饲养期长)是否是南方消费群体所需要的值得商榷,虽然鱼与熊掌常难兼顾,但依靠科学专业数据才是良策,慎选产业发展的适当场所,才能让产业永续。
另外,依据台湾过去至今的土鸡产业(有色鸡)发展经验,现在内地的土鸡利之所趋,将来土鸡饲养量一定会增加,数量增加后利润不会随之增大,但大量养殖后对放养区植被的破坏却是惊人的。
重视水禽育种,培养水禽人才
内地水禽产值虽然整体比值比陆禽低,但内地水禽总体饲养量与产值却占据全世界的80%左右,尤其鹅的比重更大,种类多,量更多。所以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要看重我们自己,水禽产业是我们的传统。据我所知,现在内地最大养鸭产量的樱桃谷肉鸭的老祖宗就来自中国,包括美国系统、加拿大系统、法国系统其实都源自北京鸭,现在这些原种场都到内地来设场推广,利用我们的原有资源赚钱,怎能不让人心痛?而且现在内地常常向竞争国输入种源,改良后不见得适合内地各处地理条件。
内地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水禽市场需求,而且原种源又来自本地,故连西方国家都肯投入心力,这表明内地的水禽市场潜力很大。建议国内众多的大型种鸭场能共同联合,共同研发,培育国内具商品竞争力的种鸭,以现在内地的生物科技以及基因工程水平,这种投资是值得的。
当然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需求,在此建议内地技职教育体系可参照台湾的五年制专科学校培养基层畜牧、兽医人才以及大学本科生、研究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陆禽与水禽两种家禽生理、营养、疾病、管理与行为大不相同,家禽系应分陆禽与水禽等类别来积极培训人才;除水禽外的其他畜牧产业领域均可参仿其他先进国家或地区,水禽产业千万不可再复制欧美国家的商品鸭(鹅)的饲养模式、疾病防治或禽舍设计,应赶快培养自己的水禽人才,研究自己的发展之路,必须依据中国各地气候条件、经济条件及地理环境来设计出中国式营运管理。再者,养鹅产业为满足将来消费者新鲜味美的需求,需要有持续稳定质量的鹅源来供应市场,以解决季节性生产与停产问题。
坚持产品质量才能永久经营
家禽饲养后最终要进入市场销售,最困难的是市场定位与定价。现阶段大致有两种销售方式,一种是毛鸡上市,通过家禽批发市场批发给零售商再各自屠宰上市,另一种是由产地直接运到屠宰厂屠宰后以胴体方式在农贸市场或超市营销。家禽的胴体贩卖与猪、牛、羊的胴体贩卖最大的差异就是:畜兽产品都以分割成各部位产品贩卖,依据各部位分别论价出售,对消费者来说可依自己的需求随意买到符合自己所需且价位合理的产品。但家禽产品同样是脱毛后的胴体或经分割,又有哪些消费者会清楚是哪种鸡产品?如童子鸡、草鸡、某地的特色鸡种的产品,有饲养35天~42天的洋肉鸡,也有人工圈养的有色土鸡,还有山林或农村散养的土鸡等,饲养日龄各有不同,内地光土鸡的品种不下千百种,哪种鸡有什么特色?怎样好吃?其实大多数消费者只能说“比较香、好吃”,这种似是而非主观的认知既不能量化又不具备理论说服力,真正懂得的消费者有多少?所以真正的高质量产品如何卖到好价钱,让生产者获实利?消费者能否买到物超所值的产品?在目前来说是非常难的难题。将来各种鸡产品须在城区外的屠宰场屠宰后再以光鸡形式摆在商品架上,注有标志、标价。另外,为了积极有效地防治禽流感,全世界各国都形成了处理共识,禁止活禽运输进入城市,而且须在合法屠宰场屠宰后才能上市,所以将来的家禽胴体运销就会有难点,所谓的放山或农村散养的草鸡的出售对象是城市消费者,这部分城市高收入消费者有能力消费较高价产品,但这群消费者有的却连鸡走路的形态都没见过,届时自然就会有许许多多鱼目混珠的鸡产品摆在货品架上,加上营销者利之所趋,难免会坑害消费者。台湾目前还处在混乱中,故只有对消费者负责任的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长盛不衰”。
结语
最近又面临全世界的金融海啸冲击,根据各方的信息看来,此次的金融风波真正的浪头还未到来,台湾过去已经历过多次,经验表明大浪过来就要看各家的底子是否够硬,每次产业不景气的来临就是产业重组的开始,农业景气的恢复会比其他产业来得慢,但有过一次经历就会成长一次,千万不要再只追求量的增加,扩充市场占有率,应该静心考虑未来的发展策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才能永续经营赚取产业最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