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当前外贸谜局
http://www.cction.com 2009-02-20 13:49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张燕生是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奖项的获得者,他研究的外贸领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之一,他对我国外贸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理解和影响,记者有机会采访了张燕生。
张燕生是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奖项的获得者,他研究的外贸领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之一,他对我国外贸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理解和影响,记者有机会采访了张燕生。
25616.3亿美元:我国外贸用三年时间实现了五年目标
2009年,我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是我国外贸将面临着几年来前所未有的外部冲击与挑战;另一方面,“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进出口调控目标为23000亿美元。当前,规划期已经进行了3个年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怎样?怎样研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外贸形势?
张燕生对于这个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我国外贸用3年时间实现了5年发展目标。据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已经超过“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外贸增长形势较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加快了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由过去数量和规模扩张的、粗放的、外延式的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成注重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内生的集约化增长方式。二是加速了外贸结构调整。从能源消耗、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三是促进了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由加工贸易、传统贸易方式向离岸贸易、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新贸易方式转变。
全球经济增长下降,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四个方面冲击
张燕生谈到当前外贸形势时指出,由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其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是下降,对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了4个方面冲击:
一是外需急剧萎缩。当外需出现增速大幅下降时,出口就很难保持高速增长。
二是外商直接投资(FBI)收缩。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中有80%是外资企业的贡献,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急剧收缩,对我国而言就是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减少,这不仅带来GDP的收缩,也对外贸产生收缩效应。
三是对外金融资产大幅缩水。数据显示,2007年底,我国有22000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其中67%是外汇储备资产,美元资产也占到相似的份额。这样巨额的对外金融资产在金融海啸影响下会产生巨大的风险,同时也对我国经济财富和经济福利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是未来发展信心受挫。金融危机对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影响,会通过各个渠道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信心。
从月度数据的角度研究外贸形势,会发现,2008年第四季度是一个拐点。据我国海关统计,10月进出口额增长17.5%,11月下降9.1%,12月下降11.1%;自2008年10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打击和影响是非常严峻和非常严重的。但是,同期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还有三点:一是进口下降的幅度大于出口。即使扣掉价格下跌因素也是如此,这说明内需也发生了更大的收缩;二是我国在美日欧贸易市场上的份额显著下降。在同样的外需大幅收缩的环境下,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仍保持了较高的出口增速,这说明我国出口企业既面对外部冲击也出现了内部调整;三是外部冲击影响的是东亚生产网络的跨境产业链。既包括我国出口产品的欧美终端市场需求的下跌,也包括我国出口产品的东亚中间产品进口市场需求的下降。
危机检验着企业:自强自立意识觉醒
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外贸企业如何“危”中选“机”呢?张燕生认为,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在严峻的形势下才能够区分出好企业和差企业。危机对好企业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他说:“我调查了很多外贸企业,其中20%是勇于创新、进取的企业,即使是今年订单还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其中20%较差的企业很可能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而中间60%的企业则开始分化。一部分企业开始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调整结构、完善管理,成为在危难时候上新台阶的企业,还有一部分企业被边缘化,在生存的边缘上挣扎。”
对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最重要机遇,张燕生认为是企业自强、自立意识的觉醒。一是企业开始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出口结构,下大力气开拓国际国内新市场。为了应对金融海啸,很多企业开始走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的道路,下大力气去抓有更好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的新产品,逐步淘汰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创立自主品牌,把市场转向新兴市场。二是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一步细分产品增值链条。一方面是大量采购和更新行业内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另一方面是把企业淘汰的落后技术装备,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进一步优化产品的增值链。产品增值链的跨区合理细分,使整个产品的增值能力更高、分工更合理、成本更低廉、竞争力更强。三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练内功、开拓内外两个市场。第一,努力与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企业合作,加强企业创新、研发和设计。第二,注重扩大内需开辟国内市场。企业开始直接掌握市场对产品的反映、直接掌握消费者的信息等市场特性,这对它今后的外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第三,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稳定外需。由于传统欧美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企业把营销重点放到了非洲、拉美、中亚和中东市场。这些地方的经济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这些地方过去用的都是欧洲、美国和日韩的产品,价格很贵。中国产品现在就显得更加的价廉物美,在这些地方需求更大。政府推动多年的出口市场多元化就在这样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开始得到了实现。
政府要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化解风险
张燕生还认为,不解决融资难问题,一些中小企业日子就很难过。外需收缩,对中小企业来讲,一是表现为订单大幅减少。尤其是纺织、箱包、鞋帽、家电、礼品、家具等行业,好企业的订单仅到今年的5月份,更多的企业春节后就没有订单了。二是传统的欧美客户违约率大幅度上升。在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违约率上升了200%以上。三是客户延迟回款、延迟提货。金融危机引发了欧美商业银行的信贷萎缩、信用降级,信用证贸易融资的风险上升。一方面是融资难,贸易难做;另一方面是企业为了降低信用风险,不做生意,这两种情况对外贸收缩的影响都是非常严重的。再加上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提高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加之各种原材料成本的上升等等,对贸易和生产企业的影响较大,中小企业非常困难。
中小企业对于增加就业和保持经济活力,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连续调高出口退税率、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为加工贸易松绑等等,一系列稳定外贸的政策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出台,收效如何呢?答案是,很多企业并不是特别“感冒”。张燕生举例说,我国先后3次调高纺织、服装纺织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但实际上这部分退税收益在外国进口商和国内经销商等环节已经消磨殆尽,出口生产企业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也难以带来外贸形势预期的好转。而如此“力度小动作大”的政策,却给财政造成了较大压力。因此,外贸政策的考究关系到对全盘形势的权衡。
张燕生建议,国家在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方面的政策应更具针对性和落到实处,增强对企业的引导。例如,在目前欧美银行出现金融风险的情况下,国家在资金担保上应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帮助企业化解风险;解决融资问题也是切实帮助中小企业的重点,应加快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证信体系、信贷体系、保险体系的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风险大成本高信誉差等实际问题。同样,中小企业出口难、技术升级难、人才留住难等问题,也需要国家增加真正落到实处的保增长措施。企业要更加注重研发、创新、设计,创新自主品牌、自主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为长远发展做必要的准备。从这个角度来讲,科研企业有研发能力、金融企业有资金、贸易企业有国际渠道、生产企业有生产能力,这四者之间怎样更好地结合就是一个需要系统思考的问题了。
今后中国的劳动力贵,人民币升值,土地、资源、能源价格上升,都将是一个长期必然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必须要练内功,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我国一向强调大国经济要以内需拉动为主的政策,张燕生认为是正确的,但也要进行一些微调,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像石油、粮食、资源等稀缺要素,要尽可能通过进口的方式保证本国的资源、能源和土地不被过分地使用,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能源、资源和土地开发空间和潜力。同时,在世界危机和价格动荡时期,要有止跌或止涨的稳定机制,形成一堵隔火墙。
25616.3亿美元:我国外贸用三年时间实现了五年目标
2009年,我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是我国外贸将面临着几年来前所未有的外部冲击与挑战;另一方面,“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进出口调控目标为23000亿美元。当前,规划期已经进行了3个年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怎样?怎样研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外贸形势?
张燕生对于这个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我国外贸用3年时间实现了5年发展目标。据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已经超过“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外贸增长形势较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加快了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由过去数量和规模扩张的、粗放的、外延式的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成注重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内生的集约化增长方式。二是加速了外贸结构调整。从能源消耗、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三是促进了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由加工贸易、传统贸易方式向离岸贸易、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新贸易方式转变。
全球经济增长下降,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四个方面冲击
张燕生谈到当前外贸形势时指出,由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其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是下降,对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了4个方面冲击:
一是外需急剧萎缩。当外需出现增速大幅下降时,出口就很难保持高速增长。
二是外商直接投资(FBI)收缩。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中有80%是外资企业的贡献,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急剧收缩,对我国而言就是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减少,这不仅带来GDP的收缩,也对外贸产生收缩效应。
三是对外金融资产大幅缩水。数据显示,2007年底,我国有22000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其中67%是外汇储备资产,美元资产也占到相似的份额。这样巨额的对外金融资产在金融海啸影响下会产生巨大的风险,同时也对我国经济财富和经济福利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是未来发展信心受挫。金融危机对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影响,会通过各个渠道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信心。
从月度数据的角度研究外贸形势,会发现,2008年第四季度是一个拐点。据我国海关统计,10月进出口额增长17.5%,11月下降9.1%,12月下降11.1%;自2008年10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打击和影响是非常严峻和非常严重的。但是,同期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还有三点:一是进口下降的幅度大于出口。即使扣掉价格下跌因素也是如此,这说明内需也发生了更大的收缩;二是我国在美日欧贸易市场上的份额显著下降。在同样的外需大幅收缩的环境下,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仍保持了较高的出口增速,这说明我国出口企业既面对外部冲击也出现了内部调整;三是外部冲击影响的是东亚生产网络的跨境产业链。既包括我国出口产品的欧美终端市场需求的下跌,也包括我国出口产品的东亚中间产品进口市场需求的下降。
危机检验着企业:自强自立意识觉醒
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外贸企业如何“危”中选“机”呢?张燕生认为,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在严峻的形势下才能够区分出好企业和差企业。危机对好企业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他说:“我调查了很多外贸企业,其中20%是勇于创新、进取的企业,即使是今年订单还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其中20%较差的企业很可能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而中间60%的企业则开始分化。一部分企业开始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调整结构、完善管理,成为在危难时候上新台阶的企业,还有一部分企业被边缘化,在生存的边缘上挣扎。”
对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最重要机遇,张燕生认为是企业自强、自立意识的觉醒。一是企业开始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出口结构,下大力气开拓国际国内新市场。为了应对金融海啸,很多企业开始走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的道路,下大力气去抓有更好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的新产品,逐步淘汰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创立自主品牌,把市场转向新兴市场。二是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一步细分产品增值链条。一方面是大量采购和更新行业内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另一方面是把企业淘汰的落后技术装备,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进一步优化产品的增值链。产品增值链的跨区合理细分,使整个产品的增值能力更高、分工更合理、成本更低廉、竞争力更强。三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练内功、开拓内外两个市场。第一,努力与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企业合作,加强企业创新、研发和设计。第二,注重扩大内需开辟国内市场。企业开始直接掌握市场对产品的反映、直接掌握消费者的信息等市场特性,这对它今后的外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第三,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稳定外需。由于传统欧美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企业把营销重点放到了非洲、拉美、中亚和中东市场。这些地方的经济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这些地方过去用的都是欧洲、美国和日韩的产品,价格很贵。中国产品现在就显得更加的价廉物美,在这些地方需求更大。政府推动多年的出口市场多元化就在这样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开始得到了实现。
政府要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化解风险
张燕生还认为,不解决融资难问题,一些中小企业日子就很难过。外需收缩,对中小企业来讲,一是表现为订单大幅减少。尤其是纺织、箱包、鞋帽、家电、礼品、家具等行业,好企业的订单仅到今年的5月份,更多的企业春节后就没有订单了。二是传统的欧美客户违约率大幅度上升。在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违约率上升了200%以上。三是客户延迟回款、延迟提货。金融危机引发了欧美商业银行的信贷萎缩、信用降级,信用证贸易融资的风险上升。一方面是融资难,贸易难做;另一方面是企业为了降低信用风险,不做生意,这两种情况对外贸收缩的影响都是非常严重的。再加上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提高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加之各种原材料成本的上升等等,对贸易和生产企业的影响较大,中小企业非常困难。
中小企业对于增加就业和保持经济活力,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连续调高出口退税率、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为加工贸易松绑等等,一系列稳定外贸的政策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出台,收效如何呢?答案是,很多企业并不是特别“感冒”。张燕生举例说,我国先后3次调高纺织、服装纺织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但实际上这部分退税收益在外国进口商和国内经销商等环节已经消磨殆尽,出口生产企业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也难以带来外贸形势预期的好转。而如此“力度小动作大”的政策,却给财政造成了较大压力。因此,外贸政策的考究关系到对全盘形势的权衡。
张燕生建议,国家在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方面的政策应更具针对性和落到实处,增强对企业的引导。例如,在目前欧美银行出现金融风险的情况下,国家在资金担保上应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帮助企业化解风险;解决融资问题也是切实帮助中小企业的重点,应加快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证信体系、信贷体系、保险体系的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风险大成本高信誉差等实际问题。同样,中小企业出口难、技术升级难、人才留住难等问题,也需要国家增加真正落到实处的保增长措施。企业要更加注重研发、创新、设计,创新自主品牌、自主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为长远发展做必要的准备。从这个角度来讲,科研企业有研发能力、金融企业有资金、贸易企业有国际渠道、生产企业有生产能力,这四者之间怎样更好地结合就是一个需要系统思考的问题了。
今后中国的劳动力贵,人民币升值,土地、资源、能源价格上升,都将是一个长期必然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必须要练内功,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我国一向强调大国经济要以内需拉动为主的政策,张燕生认为是正确的,但也要进行一些微调,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像石油、粮食、资源等稀缺要素,要尽可能通过进口的方式保证本国的资源、能源和土地不被过分地使用,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能源、资源和土地开发空间和潜力。同时,在世界危机和价格动荡时期,要有止跌或止涨的稳定机制,形成一堵隔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