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二季度玉米市场预测
http://www.cction.com 2009-04-21 17:45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自去年秋季新粮上市至今,国家对东北玉米主产区先后下达四批总计4000万吨的临时存储玉米收购计划,国内玉米价格在托市收购利好政策强劲支撑下, 2008年底终于止跌企稳,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反弹。
自去年秋季新粮上市至今,国家对东北玉米主产区先后下达四批总计4000万吨的临时存储玉米收购计划,国内玉米价格在托市收购利好政策强劲支撑下, 2008年底终于止跌企稳,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反弹。进入2009年以后,国内玉米市场“政策市”特征更加明显,促使玉米价格在经历短暂小幅波动行情之后逐渐步入全面上行通道。特别是3月份以后,随着国储收购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涨势尤为明显,并与政策价基本接近,局部甚至超出政策价格,进而带动其它产销区玉米价格稳步上涨。现对2009年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分析报告如下:
一、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回顾
1月份,东北产区第三批2000万吨国家临时储备收购计划开始启动,国内玉米价格逐步止跌趋稳,局部地区出现反弹。截止1月末,我省部分县(市)玉米(水分14%)收购均价(单位:元/公斤,下同)为1.46-1.50,其中榆树为1.48,吉林为1.36,松原为1.34,分别较去年12月末上涨 0.02、0.01、0.02;我省二等玉米出库价(单位:元/吨,下同)为1360,与去年12月末持平;黑龙江为1300,与去年12月末持平;辽宁为1440,较去年12月末上涨30;销区广东为1590,上海为1600,福建为1580,分别较去年12月末上涨30、40、10。进入2月份以后,市场仍沉浸在春节气氛中,购销相对平淡,价格保持稳定;2月中旬,第四批100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计划正式公布,前期市场看好预期得以兑现,东北、华北两大主产区玉米价格普遍出现上涨,并带动其它产销区玉米呈现全面回暖趋势。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后,受托市收购政策强劲支撑及市场粮源有限等因素影响,东北玉米价格整体水平再上一个台阶,部分地区价格接近或甚至超出政策托市价格。其中我省长春大成公司二等玉米收购价格曾达到1530,超出政策收购价格30。虽然3月下旬,受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以及农民售粮进度加快等因素影响,东北及华北产区局部价格出现回落行情(幅度10-40不等),但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国内玉米价格整体稳步趋升基调仍未改变。截止3月末,我省二等玉米出库价为1620,黑龙江为1600,辽宁为1660,分别较2 月末上涨80、80、90,销区广东为1720,上海为1680,福建为1720,分别较2月末上涨120、40、100。总的来看,2009年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呈现稳步上涨态势。
二、影响国内玉米市场走势因素分析
今年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由去年四季度弱势下跌行情转变为稳步上涨。究其原因,临时玉米收储政策是国内玉米价格上涨主要推动力。同时,市场多元主体积极入市,农户惜售心理强烈,市场看涨预期增强也对玉米价格上涨有所促动。不过,玉米饲料消费处于淡季,也对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有所抑制。
(一)国家调控政策作用明显,助推玉米价格普遍上涨
一是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收购力度不断加大。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为稳定玉米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已经先后在东北四省区下达三批临时玉米存储收购计划,总计数量为3000万吨。前三批托市收购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下跌势头,并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2009年2月中旬,国家又下达第四批托市收购计划,数量为1000万吨,收购执行期截止到4月底。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收购进度和市场情况,及时下达后续批次的收购计划。从收储数量来看,加上本次收储计划,国家共在东北产区计划收储4000万吨2008年产玉米,约占东北玉米产量的60%以上,商品量近90%,约占全国玉米产量的 25%左右,商品量40%左右。该计划的实施不仅对国内玉米行情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国家手里将掌握东北产区绝大部分可以流通的粮源;二是继续实行产销区之间玉米跨省移库计划。3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几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下达2009年第一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计划300万吨,其中玉米 163万吨,全部为东北地区收购的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此次国家下达关于临时存储粮食的跨省移库计划,其作用不仅是为了缓解东北粮库仓储压力,更是为了平衡国内各区域间的玉米库存分布。
(二)玉米饲料消费处于淡季,价格上行空间受到抑制
今年一季度玉米价格上涨并非受需求旺盛的拉动,相反一季度正处于玉米饲料消费淡季,下游养殖业疲弱态势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尽管在元旦、春节两大节日推动下有所增加,但是多数企业普遍反映饲料销量增长幅度不及往年。而且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国内肉蛋类产品消费量明显下降,终端需求下降影响获利水平进而影响补栏需求,这对玉米价格的上行空间形成抑制。一方面,2008年的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使国内养殖业遭遇受重创,而下半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使全球消费急剧下降,国内养殖业更是雪上加霜,虽然国家对养殖业给予补贴及保险等措施,但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而玉米价格却在国家托市政策支撑下逐步上涨,导致养殖户利润被逐渐蚕食,少数散养户出现亏损;另一方面,今年春节过后国内生猪价格重转跌势,且跌幅超乎预期,较大程度影响了养殖户春季补栏的积极性,导致玉米饲料消费始终难以走出低谷,对其价格上行构成明显压力。
(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深加工企业被迫提价
元旦之后,东北产区第三批玉米政策收购计划正全面启动,政策收储进度逐渐加快,东北玉米购销市场人气有所恢复,不仅多数农民售粮更为踊跃,同时一些前期普遍持续观望的粮商也加入到采购行列。但由于国储收购价格优势明显及农民手中余粮不断减少,东北多数用粮企业收购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此前东北多数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较国储库明显偏低100元/吨以上,多数大型深加工企业为避免出现收购量大幅下降情况,不得不上调收购价格。此外,深加工产品(淀粉、酒精等)价格上涨使其生产亏损状况有所缓解也支持企业提高原料玉米收购价格。截止3月末,我省长春大成公司二等玉米收购价格为1550元/吨,较2月末上涨170元/吨,涨幅达12%。目前,距离政策收储的截止日期渐渐接近,而东北产区玉米余粮水平相对有限,届时去年3月份东北国储与深加工企业互相提价争粮的场面或将再度上演。
(四)农户惜售心理较为强烈,市场看涨预期明显增强
国家先后下达四批玉米托市收购政策在东北产区发挥了强大的市场效应,尤其是2月末3月初以后,东北玉米价格涨势较为明显,多数市场的收购价格已基本向政策价靠拢,部分深加工企业甚至超出政策托市价格收购。随着国储收购进度的不断加快,农户手中余粮逐渐被吸纳。而面对持续上涨的玉米价格,大多农户对后期市场价格看涨预期明显增强,且部分农民存有惜售心理。同时,政策收储任务仍未完成,加上各方收购主体较多,给农户的收购价格也不尽相同,因此农户普遍认为遇到一个好时机,很多农民对现在是否卖粮有些犹豫,一些农民表示会继续观望一段时间,还有一些农民表示要把余粮留到6、7月份再出手,期望到时候卖个好价钱。
(五)国际玉米价格温和上涨,对国内市场有所促进
今年一季度以来,国际玉米市场经历了1-2月份小幅回落过程。进入3月份之后,受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坚挺上扬及新年度美国玉米播种面积预期减少等因素影响,国际玉米价格持续温和上涨。截止3月25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从2月末低点时的3.49美元/蒲式耳(折合人民币940元/吨)涨至3.93美元/蒲式耳(折合人民币1058元/吨),涨幅达13%。3月美国墨西哥湾3号黄玉米平均离岸价由2月末低点时每吨161(折合人民币1101元)美元涨至173美元(折合人民币1183元),涨幅为7%。
三、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展望
展望后市,2009年影响国内玉米价格走势的因素非常复杂,不利于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不过,除了受其自身供需基本面因素影响之外,政策性因素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充足,玉米消费增长缓慢,玉米价格仍将面临压力。而且短期玉米市场需求依然难以明显恢复、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缓和等方面均不利于玉米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在国家进行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收购和顺价销售的主导下,国内玉米价格将易涨难跌。而且,随着国家对玉米市场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政策价格将成为市场价格风向标。具体分析如下:
(一)促进价格上涨因素
1、国家政策继续主导市场,玉米价格预计高位运行。对于今年国内玉米市场而言,政策调控仍是关键因素。从不断出台的收储政策到中央一号文件,均表明国家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控意图明显。国家掌握大量粮源也为后期国家调控玉米市场奠定了基础。由于临时存储的粮食将由国家有关部门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择机在粮食批发市场公开竞价销售。坚持顺价销售,其对玉米市场价格的支撑作用将较为明显。目前,国储收购依然在东北产区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且为了配合二季度之后的顺价销售,第一批163万吨临时存储玉米的跨省移库计划也即将展开。后期国家销售临时存储玉米的时间、销售价格以及销售方式等因素均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产生引导性作用,预计国内玉米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2、饲料消费需求有望好转,深加工企业效益有所改观。目前,国内大部地区气温有所回升,国内养殖业将逐渐进入传统的补栏集中期,因此多数饲料企业畜禽饲料销量也较3月中旬环比上升20%-30%,其中猪料与禽料的增幅基本相当,且市场普遍预计二季度饲料销售形势将强于一季度,这对后期饲料玉米的消费水平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3月份以来,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出现连续上涨,而国内多数深加工企业由于库存水平普遍较去年同期下降约一半,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也不得不提价收购以应付日常生产所需,其中东北地区这一现象尤为明显。
3、东北玉米春播前景相对看好,春旱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进一步重视,先后采取提高粮食补贴及出台利好托市收购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不仅确保了种粮农民增产增收,也为今年春耕春播奠定了基础。由于目前东北多数农民对新季玉米收购政策充满期待,加上东北大豆生产效益不佳,部分大豆播种面积或将转向玉米,因此2009年东北玉米播种前景相对看好。今年东北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虽接近常年,但分布不均,后期降水预计偏少,春旱形势将不容乐观,初步预计仍属干旱偏重年份,因此今年东北产区中将依然面临春旱的威胁,后期天气变化情况,尤其是东北产区的气候条件将值得关注。
(二)抑制价格上涨因素
1、国内玉米产量大幅增长,市场消费并未同步跟进。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 2008年国内玉米产量将达到16550万吨,比上年增产1320万吨,增幅8.7%。而玉米市场供求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玉米消费不旺,预计2009年国内饲料产量会保持增长,但是增幅可能减缓。2008/09年度国内玉米饲料用粮将达到9150万吨,比上年增加150万吨。玉米工业消费可能为负增长,预计比上年减少150万吨到3930万吨。2009年国内玉米消费将达到14600万吨,与上年持平略减。全年产量超过消费超过1900万吨。在玉米产量增长的同时,市场消费未同步跟进,一定程度上给玉米价格上涨带来了压力。
2、农户备春耕生产出售余粮,阶段性供给压力增强。2008/09年度国内玉米上市进度远远低于常年。春节前,由于需求主体采购清淡,农民卖粮出现困难;春节后,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政策发挥强大市场效应,农户看涨预期增强,存在惜售心理。这样一来,农民手中仍有部分余粮未售。据有关部门调查了解,截止3月中旬,东北农民手中未售余粮水平在25%-30%,部分地区在20%左右;华北黄淮海产区约在40%-50%。春季来到,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天气条件将加大玉米保管难度。而且备春耕期日益临近,部分农户购置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将会出售手中余粮,届时季节性因素将加速玉米上市,阶段性供给压力增强将不利于玉米价格上涨。
3、国际玉米市场供求仍存在不确定因素。一是国际玉米市场供需形势有所缓和。据美国农业部3月份供需报告显示,预计全球2008/09年度玉米产量为7.87亿吨,比上年度减少587万吨。玉米消费量预计为7.72亿吨,比上年度减少502万吨。玉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45亿吨,比上年度增加796万吨。其中预计美国2008/09年度玉米产量为3.07亿吨,比上年度减少2379万吨;消费量预计为2.62亿吨,比上年度减少4万吨。期末库存预计为3744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82万吨。预计2008/09年度南非产量为12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50万吨;全球玉米产量减少,需求减少,期末库存有所增加, 2008/09年度国际玉米市场供需形势有所缓和;二是国际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压力较大。一方面,虽然国际市场前段时间对美国玉米强劲需求促使其价格温和上涨。同时,南美玉米产区的干旱天气同样使市场对于本年度南美玉米产量出现担忧心理,市场普遍预计全球市场对美国玉米的需求数量将会增加,从而进一步支撑了美国玉米价格。但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进一步压制美国玉米需求,对其价格形成压力。经济形势的低迷成为玉米需求的利空因素,对于未来一个时期仍将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去年新粮上市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利空因素较多(例如: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市场需求弱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等),进而拖累价格不断走低,但在4000万吨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国内玉米市场下跌势头已于去年年底发生逆转,并在今年一季度以后稳步上涨。虽然后期国内玉米市场仍将运行在多空因素相互交织之中,但 “政策市”特征将明显。不过,在金融危机环境下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因此,后期我们仍需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经济形势、养殖需求恢复情况以及天气情况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影响。
一、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回顾
1月份,东北产区第三批2000万吨国家临时储备收购计划开始启动,国内玉米价格逐步止跌趋稳,局部地区出现反弹。截止1月末,我省部分县(市)玉米(水分14%)收购均价(单位:元/公斤,下同)为1.46-1.50,其中榆树为1.48,吉林为1.36,松原为1.34,分别较去年12月末上涨 0.02、0.01、0.02;我省二等玉米出库价(单位:元/吨,下同)为1360,与去年12月末持平;黑龙江为1300,与去年12月末持平;辽宁为1440,较去年12月末上涨30;销区广东为1590,上海为1600,福建为1580,分别较去年12月末上涨30、40、10。进入2月份以后,市场仍沉浸在春节气氛中,购销相对平淡,价格保持稳定;2月中旬,第四批100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计划正式公布,前期市场看好预期得以兑现,东北、华北两大主产区玉米价格普遍出现上涨,并带动其它产销区玉米呈现全面回暖趋势。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后,受托市收购政策强劲支撑及市场粮源有限等因素影响,东北玉米价格整体水平再上一个台阶,部分地区价格接近或甚至超出政策托市价格。其中我省长春大成公司二等玉米收购价格曾达到1530,超出政策收购价格30。虽然3月下旬,受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以及农民售粮进度加快等因素影响,东北及华北产区局部价格出现回落行情(幅度10-40不等),但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国内玉米价格整体稳步趋升基调仍未改变。截止3月末,我省二等玉米出库价为1620,黑龙江为1600,辽宁为1660,分别较2 月末上涨80、80、90,销区广东为1720,上海为1680,福建为1720,分别较2月末上涨120、40、100。总的来看,2009年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呈现稳步上涨态势。
二、影响国内玉米市场走势因素分析
今年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由去年四季度弱势下跌行情转变为稳步上涨。究其原因,临时玉米收储政策是国内玉米价格上涨主要推动力。同时,市场多元主体积极入市,农户惜售心理强烈,市场看涨预期增强也对玉米价格上涨有所促动。不过,玉米饲料消费处于淡季,也对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有所抑制。
(一)国家调控政策作用明显,助推玉米价格普遍上涨
一是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收购力度不断加大。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为稳定玉米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已经先后在东北四省区下达三批临时玉米存储收购计划,总计数量为3000万吨。前三批托市收购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下跌势头,并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2009年2月中旬,国家又下达第四批托市收购计划,数量为1000万吨,收购执行期截止到4月底。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收购进度和市场情况,及时下达后续批次的收购计划。从收储数量来看,加上本次收储计划,国家共在东北产区计划收储4000万吨2008年产玉米,约占东北玉米产量的60%以上,商品量近90%,约占全国玉米产量的 25%左右,商品量40%左右。该计划的实施不仅对国内玉米行情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国家手里将掌握东北产区绝大部分可以流通的粮源;二是继续实行产销区之间玉米跨省移库计划。3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几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下达2009年第一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计划300万吨,其中玉米 163万吨,全部为东北地区收购的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此次国家下达关于临时存储粮食的跨省移库计划,其作用不仅是为了缓解东北粮库仓储压力,更是为了平衡国内各区域间的玉米库存分布。
(二)玉米饲料消费处于淡季,价格上行空间受到抑制
今年一季度玉米价格上涨并非受需求旺盛的拉动,相反一季度正处于玉米饲料消费淡季,下游养殖业疲弱态势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尽管在元旦、春节两大节日推动下有所增加,但是多数企业普遍反映饲料销量增长幅度不及往年。而且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国内肉蛋类产品消费量明显下降,终端需求下降影响获利水平进而影响补栏需求,这对玉米价格的上行空间形成抑制。一方面,2008年的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使国内养殖业遭遇受重创,而下半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使全球消费急剧下降,国内养殖业更是雪上加霜,虽然国家对养殖业给予补贴及保险等措施,但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而玉米价格却在国家托市政策支撑下逐步上涨,导致养殖户利润被逐渐蚕食,少数散养户出现亏损;另一方面,今年春节过后国内生猪价格重转跌势,且跌幅超乎预期,较大程度影响了养殖户春季补栏的积极性,导致玉米饲料消费始终难以走出低谷,对其价格上行构成明显压力。
(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深加工企业被迫提价
元旦之后,东北产区第三批玉米政策收购计划正全面启动,政策收储进度逐渐加快,东北玉米购销市场人气有所恢复,不仅多数农民售粮更为踊跃,同时一些前期普遍持续观望的粮商也加入到采购行列。但由于国储收购价格优势明显及农民手中余粮不断减少,东北多数用粮企业收购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此前东北多数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较国储库明显偏低100元/吨以上,多数大型深加工企业为避免出现收购量大幅下降情况,不得不上调收购价格。此外,深加工产品(淀粉、酒精等)价格上涨使其生产亏损状况有所缓解也支持企业提高原料玉米收购价格。截止3月末,我省长春大成公司二等玉米收购价格为1550元/吨,较2月末上涨170元/吨,涨幅达12%。目前,距离政策收储的截止日期渐渐接近,而东北产区玉米余粮水平相对有限,届时去年3月份东北国储与深加工企业互相提价争粮的场面或将再度上演。
(四)农户惜售心理较为强烈,市场看涨预期明显增强
国家先后下达四批玉米托市收购政策在东北产区发挥了强大的市场效应,尤其是2月末3月初以后,东北玉米价格涨势较为明显,多数市场的收购价格已基本向政策价靠拢,部分深加工企业甚至超出政策托市价格收购。随着国储收购进度的不断加快,农户手中余粮逐渐被吸纳。而面对持续上涨的玉米价格,大多农户对后期市场价格看涨预期明显增强,且部分农民存有惜售心理。同时,政策收储任务仍未完成,加上各方收购主体较多,给农户的收购价格也不尽相同,因此农户普遍认为遇到一个好时机,很多农民对现在是否卖粮有些犹豫,一些农民表示会继续观望一段时间,还有一些农民表示要把余粮留到6、7月份再出手,期望到时候卖个好价钱。
(五)国际玉米价格温和上涨,对国内市场有所促进
今年一季度以来,国际玉米市场经历了1-2月份小幅回落过程。进入3月份之后,受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坚挺上扬及新年度美国玉米播种面积预期减少等因素影响,国际玉米价格持续温和上涨。截止3月25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从2月末低点时的3.49美元/蒲式耳(折合人民币940元/吨)涨至3.93美元/蒲式耳(折合人民币1058元/吨),涨幅达13%。3月美国墨西哥湾3号黄玉米平均离岸价由2月末低点时每吨161(折合人民币1101元)美元涨至173美元(折合人民币1183元),涨幅为7%。
三、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展望
展望后市,2009年影响国内玉米价格走势的因素非常复杂,不利于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不过,除了受其自身供需基本面因素影响之外,政策性因素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充足,玉米消费增长缓慢,玉米价格仍将面临压力。而且短期玉米市场需求依然难以明显恢复、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缓和等方面均不利于玉米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在国家进行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收购和顺价销售的主导下,国内玉米价格将易涨难跌。而且,随着国家对玉米市场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政策价格将成为市场价格风向标。具体分析如下:
(一)促进价格上涨因素
1、国家政策继续主导市场,玉米价格预计高位运行。对于今年国内玉米市场而言,政策调控仍是关键因素。从不断出台的收储政策到中央一号文件,均表明国家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控意图明显。国家掌握大量粮源也为后期国家调控玉米市场奠定了基础。由于临时存储的粮食将由国家有关部门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择机在粮食批发市场公开竞价销售。坚持顺价销售,其对玉米市场价格的支撑作用将较为明显。目前,国储收购依然在东北产区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且为了配合二季度之后的顺价销售,第一批163万吨临时存储玉米的跨省移库计划也即将展开。后期国家销售临时存储玉米的时间、销售价格以及销售方式等因素均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产生引导性作用,预计国内玉米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2、饲料消费需求有望好转,深加工企业效益有所改观。目前,国内大部地区气温有所回升,国内养殖业将逐渐进入传统的补栏集中期,因此多数饲料企业畜禽饲料销量也较3月中旬环比上升20%-30%,其中猪料与禽料的增幅基本相当,且市场普遍预计二季度饲料销售形势将强于一季度,这对后期饲料玉米的消费水平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3月份以来,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出现连续上涨,而国内多数深加工企业由于库存水平普遍较去年同期下降约一半,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也不得不提价收购以应付日常生产所需,其中东北地区这一现象尤为明显。
3、东北玉米春播前景相对看好,春旱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进一步重视,先后采取提高粮食补贴及出台利好托市收购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不仅确保了种粮农民增产增收,也为今年春耕春播奠定了基础。由于目前东北多数农民对新季玉米收购政策充满期待,加上东北大豆生产效益不佳,部分大豆播种面积或将转向玉米,因此2009年东北玉米播种前景相对看好。今年东北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虽接近常年,但分布不均,后期降水预计偏少,春旱形势将不容乐观,初步预计仍属干旱偏重年份,因此今年东北产区中将依然面临春旱的威胁,后期天气变化情况,尤其是东北产区的气候条件将值得关注。
(二)抑制价格上涨因素
1、国内玉米产量大幅增长,市场消费并未同步跟进。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 2008年国内玉米产量将达到16550万吨,比上年增产1320万吨,增幅8.7%。而玉米市场供求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玉米消费不旺,预计2009年国内饲料产量会保持增长,但是增幅可能减缓。2008/09年度国内玉米饲料用粮将达到9150万吨,比上年增加150万吨。玉米工业消费可能为负增长,预计比上年减少150万吨到3930万吨。2009年国内玉米消费将达到14600万吨,与上年持平略减。全年产量超过消费超过1900万吨。在玉米产量增长的同时,市场消费未同步跟进,一定程度上给玉米价格上涨带来了压力。
2、农户备春耕生产出售余粮,阶段性供给压力增强。2008/09年度国内玉米上市进度远远低于常年。春节前,由于需求主体采购清淡,农民卖粮出现困难;春节后,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政策发挥强大市场效应,农户看涨预期增强,存在惜售心理。这样一来,农民手中仍有部分余粮未售。据有关部门调查了解,截止3月中旬,东北农民手中未售余粮水平在25%-30%,部分地区在20%左右;华北黄淮海产区约在40%-50%。春季来到,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天气条件将加大玉米保管难度。而且备春耕期日益临近,部分农户购置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将会出售手中余粮,届时季节性因素将加速玉米上市,阶段性供给压力增强将不利于玉米价格上涨。
3、国际玉米市场供求仍存在不确定因素。一是国际玉米市场供需形势有所缓和。据美国农业部3月份供需报告显示,预计全球2008/09年度玉米产量为7.87亿吨,比上年度减少587万吨。玉米消费量预计为7.72亿吨,比上年度减少502万吨。玉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45亿吨,比上年度增加796万吨。其中预计美国2008/09年度玉米产量为3.07亿吨,比上年度减少2379万吨;消费量预计为2.62亿吨,比上年度减少4万吨。期末库存预计为3744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82万吨。预计2008/09年度南非产量为12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50万吨;全球玉米产量减少,需求减少,期末库存有所增加, 2008/09年度国际玉米市场供需形势有所缓和;二是国际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压力较大。一方面,虽然国际市场前段时间对美国玉米强劲需求促使其价格温和上涨。同时,南美玉米产区的干旱天气同样使市场对于本年度南美玉米产量出现担忧心理,市场普遍预计全球市场对美国玉米的需求数量将会增加,从而进一步支撑了美国玉米价格。但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进一步压制美国玉米需求,对其价格形成压力。经济形势的低迷成为玉米需求的利空因素,对于未来一个时期仍将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去年新粮上市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利空因素较多(例如: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市场需求弱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等),进而拖累价格不断走低,但在4000万吨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国内玉米市场下跌势头已于去年年底发生逆转,并在今年一季度以后稳步上涨。虽然后期国内玉米市场仍将运行在多空因素相互交织之中,但 “政策市”特征将明显。不过,在金融危机环境下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因此,后期我们仍需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经济形势、养殖需求恢复情况以及天气情况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