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专用车市场分析及预测
本文导读:2008年专用车市场分析及预测
一、专用车行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专用车企业大多进行了结构调整,很多中小企业通过改制、兼并、重组等方式基本实现了企业性质的转变。据统计,民营专用车企业已达到国内专用汽车企业总数的50%。在新增的专用车企业中,民营企业已超过90%。另外,国内专用车政策的支持使我国专用车总体产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我国专用汽车的产量有较大增长的同时占货车总量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专用车70%以上的市场份额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专用车产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冷藏车、民爆车都有很大的机遇;许多独立的专用车企业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我国专用汽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早期主要侧重于应用。虽然应用较早,但全面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专用汽车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发展迅速。据资料统计,1999年全国专用汽车生产厂546家,2005年专用汽车企业628家,2006年已经增加到800家;生产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专用汽车产量占载货车总量的40%左右,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专用汽车产品将达到6000个品种,年产量90万辆。
二、我国专用车行业优势
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发展迅速。据资料统计,1999年全国专用汽车生产厂546家,2005年专用汽车企业628家,2006年已经增加到800家;生产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产量为29.52万辆,2001年为33.27万,2002年为48.52万辆,2003年为44.54万辆,2004年为48.7万辆,2005年为50.2万辆,2006年为59.7万辆,2007年为70.2万辆,2008年为73.9万辆。
三、专用汽车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1、研发能力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目前除自卸车、挂车、厢式货车等专用车批量较大外,其它技术含量较高的专用车大多是小批量多品种,开发新产品及技术改造投入大,见效慢,收效小,加上大多数企业缺乏资金,不愿做长期投资,于是采用简易的工艺装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致使产品质量难以有较大的提高。资金缺乏、技术投入不足,更容易走上仿造之路,大多数企业都是仿造国外车型,然后再相互模仿,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2、专用底盘缺乏。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一家专业生产专用汽车底盘的企业,国内800多家专用车生产厂家生产的各类专用汽车中,大多数是在普通载货车底盘的基础上改装而成,而在这些企业中又大多数为外购底盘进行改装生产的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
3、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专用车的市场份额占全部载货车的40%,与发达国家专用车70%以上的市场份额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4、行业集中度较低,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不“专”,专用汽车生产存在散、乱、差的现状。1个产品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企业生产,以及1家企业又生产很多种产品;而发达国家,1个产品最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