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顾问-为中国企业提供精准咨询服务 cction.com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内容标签
全国客服热线(7*24小时)

400-700-9228

(86)010-69365838
 

500亿防护品产业正待激活

http://www.cction.com  2009-09-09 15:21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500亿防护品产业正待激活,中国的劳动防护用品市场为300亿至500亿元人民币,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外资大有可为。

       中国的劳动防护用品市场为300亿至500亿元人民币,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外资大有可为。劳动防护产业虽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但至今70%左右的生产企业停留在分散的、个体的、手工作坊式的陈旧生产方式上,并无品牌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外资巨头如美国的3M、MSA,法国的巴固等已在中国市场登陆10余年,目前已从以前的市场摸索转向了全力的业务拓展,在没有强大竞争对手的劳动防护产业中,领跑指日可待。
       “中国的劳动防护用品产业(以下简称护品产业)既是朝阳产业,也是弱势产业,每年的需求量在3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以很快的速度递增,而国内的生产数量远远达不到,对外资来说,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在日前上海举行的第2届中国国际劳动防护与安全装备研讨会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法规标准研究室、认证办公室主任刘旭荣对笔者说。
       护品市场中国无名牌
       据刘旭荣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市场,据估算大概每年需要一般防护服装8000万套,特种防护服装1000多万套,各种防护鞋9600多万双,防尘口罩15600多万个,每年的需求量在3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以很快的速度递增,而国内的生产数量远远达不到。但护品产业亦是弱势产业,因为劳动防护装备既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而目前由于缺乏防护装备或装备不合格造成的各类伤亡事故占到事故发生总数的15%左右,每年职业病的发病率也以很快的速度上升,真正按照国家发布标准配备防护装备的只有不到40%的企业。中国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本身就是弱势群体,自我保护意识差。现在随着中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日益严峻,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安全的投入,对防护装备的配备将严格执行强制标准,护品市场将逐渐走出淡季,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中国护品市场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中国有近1200多家护品生产企业,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留存的老国有劳保企业,目前大多数已经改制,如天津双安防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二是在个体私营护品企业,其规模普遍不大;三是技术实力相对较强的开发型股份制企业。中国护品企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却没有几件与国外品牌相抗衡的自主研发产品。刘旭荣说:“护品市场中国无品牌企业,连知名企业都是凤毛麟角。在这个市场上国家没有任何资金投入,今天的格局完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刘旭荣说,护品产业的市场布局完全是无序的,以地缘为特点的。护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多以中小企业甚至是家庭经营的手工作坊为主,生产产品单一,某一企业仅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如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等。山东的护品企业也基本呈现这一特点。较大的护品企业主要集中在天津,并以生产绝缘制品如绝缘鞋(靴)、绝缘手套等闻名,如天津红联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等。工作服如防静电工作服、阻燃工作服等的生产企业也比较分散,知名的如上海锦禾服饰有限公司、安徽多力服装有限公司、陕西百和职业服装有限公司等,另外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的附属企业或车间也生产工作服,大多是自己使用。而作为外资则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并多为办事处。
       关于护品的中外资所占份额,刘旭荣说,不同产品,中外资份额各不相同。如在防噪音方面的护品如耳塞、护耳器等,美国3M公司1984年在上海成立3M中国有限公司,占领了中国的整个市场,中国尚无这样的专业生产企业;而作为防尘口罩,中国企业因为价格低廉占有市场的大部分;在中国防非典时期的医疗机构,几乎全部使用的是3M公司的N95系列产品;在防护服方面,中资占的市场比例大于外资,中国企业生产的防护服在防静电、防尘、阻燃等方面的技术还可以。目前,中国企业的安全投入仍很有限,加之外资因为关税和技术含量等原因成本远远高于中国护品企业,企业自然是首选中国企业制造的防护服。而在防化、防核、防辐射等高科技防护装备方面,外资所占比例相当大,中国的护品企业在这一方面比较薄弱。
       另外,刘旭荣指出,在中国的护品市场上出现了特殊的″泾渭分明″现象,及国内大企业和外资企业通过招投标清一色的使用中国一些知名护品产品和外资护品产品,而中小企业也不约而同地选择小型的护品企业甚至是家庭式手工作坊的护品。如江浙一带的中小护品企业就大部分供给这一带的中小企业。
       外资争做领头羊
       “中国市场这块蛋糕太诱人了,防护用品的潜在需求非常大。”进入中国11年的3M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高级工程师姚红说。去年6月进驻北京的美国NORTH安全产品公司中国区总裁Sid Ellis说:“是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吸引了我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阳光大道。”
       随着外资护品大鳄的纷纷进入,一场专业实力的比拼正在开始。提高护品品质,实现产品本土化,是外资企业争做行业“领头羊”的关键之处,他们纷纷宣言:将人性化关怀融入产品,用品质征服中国用户。
       “必须靠品质打动用户,因为如果质量不合格,防护用品不仅成了废品,甚至成为危险品。”NORTH公司中国区总裁Sid Ellis说,NORTH已通过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相关标准认证,为产品使用者带来更加舒适的享受才是真正的赢家。在用户调查中,NORTH的呼吸防护产品一直是被认为是最舒适的。
       欲作行业领跑者的MSA公司,拥有全面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已经成功研发了4000多种安全产品,MSA安全帽的V型设计已成为中国市场工业使用的普遍样式。使用证明当坠落物撞击V型帽顶时,帽身会向四处延展,将撞击力瞬间传递到帽顶的各个部位。MSA中国区总经理袁人煦说:“除安全性外,舒适性也是考虑重点。”MSA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设计而成的透气安全帽成为市场新宠。目前,MSA一方面将精力用在产品的本土化上,另一方面全面开发检测仪表等设备。
       以服务为主的销售理念也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巴固工贸(上海)有限公司、无锡MSA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广州JSP贸易有限公司甚至是刚进入中国市场的NORTH,都把服务看作是开拓中国市场的一张王牌。
       JSP公司亚洲区销售处总经理王开平说,随着安全产品从低端向高端发展,从单一向全系列过渡,面对成千上万的防护产品,为其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的企业产品将成为用户的首选。换言之,提供服务目的是占有更多市场。对中国市场做了大量调研的NORTH公司认为,专业化的安全知识正是中国用户所需要的,″技术扶贫″成为有力的公关法宝。
       于是,NORTH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很快新增了安全专家这一职位,旨在为用户提供点对点的技术培训。“一旦解决了意识薄弱、知识欠缺等问题,中国市场还会需要更全面、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NORTH公司中国区总经理Charles显得信心十足。MSA也在无锡建立了用户培训中心,为用户提供专业化指导。JSP公司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不卖产品先搞了一年多技术讲学,安全培训,并为用户准备了“技术帮手”——客户产品手册,其中收集了各国用户遇到的产品使用问题,每个问题都有详尽的解答。
       外资护品监管出现真空
       “目前国外护品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是一路绿灯,既没有认证制度,也没有备案制度,根本没有部门监管。”刘旭荣说,本来原国家劳动部的相关部门要求进入中国的外资护品企业送交样品和检测报告,并进行备案。但那时进入中国市场的仅有MSA、3M等几家公司。而自从1998年取消劳动部之后,一直没有部门管理此事,从而造成了外资护品监管的真空。
       “监管缺失为外资中国业务的拓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刘旭荣介绍说,一些规范的外资护品企业如3M公司就多次派人到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询问此事,希望尽早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标准认证是它们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没有中国国家级的权威认证,向新用户推销产品很是费力,从而影响了它们的市场拓展。而自从2004年5月,国内企业特种防护用品安全许可证制度被取消后,护品市场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混乱局面,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更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护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只有规范的市场和到位的政府监管才能为外资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显然国家也认识到这一点。刘旭荣说,国家很快将对防护用品实行产品认证,对合格产品加盖安全标志,对进口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备案制度。进口防护企业只要在中国的防护用品检测机构提供产品在国外的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并由相关负责单位进行备案,就可以加盖中国的防护用品安全标志。但如果进口防护用品企业或销售企业不经过备案进入中国市场,备案负责单位就会发布公告,要求中国企业不得使用其产品。相信护品监管新模式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护品市场,为外资护品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便利。
       护品市场前景看好
       目前,中国政府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立法的加强和执法力度的加大,为护品产业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了解,中国每年用于个体防护、安全检测仪器与安全设备的投入高达4000亿元,且每年以15%至20%的速度递增。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加大力气整治工作场所的安全隐患,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据刘旭荣透漏,今年下半年国家将把2000年制定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升级为国家标准,强制企业用人单位为工人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同时监管部门将监督检查使用单位对防护用品报废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也将进行严厉查处。
       专家认为这一政策一旦实施,必须配备防护装置的企业将在国家的监管之下,实行严格的配备和报废制度,这将有利于护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一些潜在的市场需求将被充分挖掘出来,外资更可大展身手。
       另外,由于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国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对安全的投入。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人民币。在频频发生的事故面前,企业也清醒地认识到,一场重大事故对企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唯有重视安全,重视职工的生命安全才是企业的必由之路。
       随着中国国内企业纷纷走出国门,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日益密切,国外企业要求与之合作的中国企业不能有安全生产劣迹。这就要求在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防护装备的配备情况。而国外企业来中国投资,也要考核中资合作伙伴的安全状况,一旦看到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社会责任感不强,将不会注资合作。这些原因都迫使中国企业重视职工安全健康,购买优质的护品,护品市场将得到越来越大的开发。

关于中企顾问

  作为中企顾问咨询集团核心基础研究机构,中企顾问不懈地致力于互联网经济领域基础性行业研究、研究产品的创新研发以及数据挖掘,以此实现对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推动。
  中企顾问下设行业研究、创新研发和企业研究三个部门,通过众多分析师的不断积累,已发展成为国内权威的互联网经济研究团队,每年发布各类权威报告超过70份,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了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