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本文导读:2009年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2009年,中国医药产业总产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约18%,并有望在2010年继续保持23%的高增长,达到12500多亿元
核心提示:2009年,中国医药产业总产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约18%,并有望在2010年继续保持23%的高增长,达到12500多亿元。
2009年的中国医药产业在多空因素的纠结中,凭借其独特的历史责任和优势,捍卫了朝阳产业一贯以超GDP增长双倍速发展的牛势。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测,2009年,中国医药产业总产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约18%,并有望在2010年继续保持23%的高增长,达到12500多亿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医改方案等国家产业政策的密集推动下,中国医药产业褪掉了一贯的非主流和扛不起大任的产业“小弟”的外形,成为各级政府重点扶持的战略产业,为未来医药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完成了历史性转折。
政策,让中国医药市场更规范
2009年一系列新医改政策的陆续出台,成为中国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以及扩内需、保增长、重民生、促和谐的重要措施,让更多的中国百姓共享健康,也让中国医药市场的大幅增长近在眼前。
去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审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李克强在会上强调要加快建设基本药物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逐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回顾这一年,新医改启动政策出台之密集是令人惊叹的,而这一系列政策无不对改善我国公民的卫生保健、促进医药消费有重大意义,也相应会带来市场的进一步扩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到2010年,新医改带来的药品市场理论扩容量粗略测算为:医疗资金筹资额约为4000亿元,药品市场需求将增加近2000亿元。这一系列的新医改措施带来的市场增长已经搅动了医药产业的巨大热情。
创新,让中国医药产业更具竞争力
为了让“创新”这个产业引擎发挥更强劲的动力,在2009年,中国在推进药物创新方面给予了政策和资金的巨大支持。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比以往更加重视“新药”的力量。
4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为中医药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5月5日,“十一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正式启动。8月21日,作为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卫生部、总后卫生部根据专项总体组专家论证意见,联合发布“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标志着“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工作正式启动。
5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会议提出要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发展重点,从7个方面大力发展生物产业,2009年,中央财政将安排328亿元,2010年,将安排300亿元左右带动企业投资,主要推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的培育,重大新药的研发以及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
在政府层面上,在2009年对生物医药的创新给予的关注是不同于往年的。
12月10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出席“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推进会时强调,要根据国务院会议精神,结合新药专项实际,尽快凝练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加速研发与产业化,强化系统集成,切实推进实施力度,加强顶层设计,系统集成各种有利资源,推进专项实施工作。通过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加速企业成为医药技术创新的主题。
此前,11月12~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与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联合在上海张江举办了首次“中国药物创新论坛-战略与决策”研讨会。与会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达成上海共识,对我国医药创新的形势、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形成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坚定了我国医药行业走创新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在会议上指出,今后审批的新药要“新”,以有新疗效为前提;改剂型药要“优”,与同剂型相比要有明显的优越性;仿制药要“同”,不是仿标准,而是要与原研药一样。药监部门将努力为药品创新体系建设做好服务,进一步完善药品技术审评指导原则,规范审评、指导研发;推动药品研究平台建设,加强对药品安全性评价机构和临床试验基地的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药品研究行为,提升我国药品GLP、GCP实施水平;合理配置审评资源,集中优势力量用于创新药的审评。
这一年,在初步总结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取得的初步成果中,安妥沙星、幽门螺杆菌疫苗、左旋奥硝唑、海姆泊芬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等被重点推荐,被业内一致评价为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确定化学结构、作用靶点的一类新药。
整合,让产业链运作更有效率
如果说产业层面的横向竞争主要在于产业链效率比拼的话,2009年,以国药、上药这样的产业巨头的重组和整合动作为点,以遍布全国的商业联盟星火为面,中国医药产业链在深度、广度上的自身改善让我们充满期待。
需方的集中,需要的是供方的能力提升。如果站在全球视野上看,中国医药产业的脊梁——龙头企业还不够强壮。与跨国医药企业巨头相比,差距明显。没有强大的产业,等于将市场拱手让人。
如何迅速做强,并购整合是常见处方。1月26日,全球制药行业排名第一的辉瑞与惠氏达成协议,辉瑞通过现金和股票的方式,总计约680亿美元收购惠氏所有股份。3月11日,制药巨头默沙东公司宣布,以411亿美元现金加股票为筹码收购竞争对手先灵葆雅公司。
国内药企龙头同样在2009年有大动作:冀中能源入主华药集团、医药集团与中生集团实行联合重组、上海医药重组。
很明显,未来的医药产业是巨人的竞技场。因此,众多中小企业抓住“联盟”这根救命稻草,促成2009年成立“联盟”在医药流通业再掀热潮。其实,目前在国内医药产业界,联盟已经不仅限于流通领域,在纵向的产业环节之间,联盟也越来越多。比如:辽宁医药临床研究战略联盟、广州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成都生物与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等。当然,松散的联盟最终还是要走到更高效的整合。
2009年的中国医药产业,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政策让产业对未来市场更有信心,创新和整合让产业对自身发展更有信心,这也让我们对2010年产业调整后的第一步给予更多的乐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