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顾问-为中国企业提供精准咨询服务 cction.com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内容标签
全国客服热线(7*24小时)

400-700-9228

(86)010-69365838
 

云南有色金属企业受缺水限电影响较大

http://www.cction.com  2010-03-24 13:19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云南有色金属企业受缺水限电影响较大,虽然今年有色金属市场需求恢复状况良好,但是由于今年云南天气干旱造成的当地缺水限电将对云南有色金属企业整体冶炼产量下降,甚至不足实际产能的一半。

内容提示:虽然今年有色金属市场需求恢复状况良好,但是由于今年云南天气干旱造成的当地缺水限电将对云南有色金属企业整体冶炼产量下降,甚至不足实际产能的一半。

  需求今年恢复得非常好,但产量却因为限电上不去,这样就没有规模效应。刚刚度过了金融危机,缺水缺电又成为今年云南的有色金属企业最烦心的事。“从今年春节那个时候就开始限电,我们本应该24小时运转的冶炼炉子很多时候只能白天开八小时,晚上停八小时,导致公司现在的冶炼产量只有实际产能的一半。

  
说这话的是云南红河恒昊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昊矿业”)的一位工作人员,这家以开采冶炼镍为主的民营企业,采、选、冶的完整产业链综合能力可以排在全国前五位,但却因为企业所在地的缺水缺电无法释放所有的产能。2009年入秋以来,一场大旱就席卷了西南的四川、重庆、云南、广西和贵州五个省(市)、区,其中尤以云南的灾情严重,去年9月1日至今年3月10日,全省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8.8%。

  尽管云南省的水资源量居全国第三,但持续的干旱造成河流水量不足,水库蓄水量锐减,为了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就不得不减少发电保持水库水位。根据云南电网的预测,今年1~5月,云南省的缺电率将达到30%,电力缺口达30亿千瓦时。由于云南的电力构成中,水电占70%,发电量的减少自然也就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尤其是一些高耗能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企业。
  恒昊矿业的上述人士就告诉记者,公司平时的经营用电主要来自南方电网,最近受到限电影响的主要是镍矿冶炼部分,公司的主要冶炼场地在云南的红河、曲靖等地,按照正常情况,一年的冶炼产能含镍金属可以接近万吨,但现在却只能保证一半的产量。
  上述人士进一步透露,云南省内的其他中小冶炼企业也遭遇类似的限电尴尬,一些小型冶炼厂甚至暂时停产。“需求今年恢复得非常好,但产量却因为限电上不去,这样就没有规模效应,再加上如果要得到优先供电还要增加电价成本,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在上升,所以即使今年镍价从去年的每吨12万元涨到了每吨16万元,企业的利润也没有恢复到2006年、2007年的水平。”
  不过,上述人士也指出,目前云南的工业用电,还基本能够保证云铝股份(000807.sz)、云锡、云铜等国有大企业的生产运营,不过,像云锡这样的大企业也在前段时间因为限电一度暂停一个选厂。
  据记者多方了解,像驰宏锌锗(600497.sh)、云铜、云锡等大型有色企业,目前的确尚未因为大旱而给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明显影响,比如云锡就在3月18日的公司网站上称其冶炼分厂在1月设备检修停产的情况下,2月锡铅冶炼完成了全年目标的11.6%,同比增长51.7%,锡矿生产也超额完成进度目标。年产16万吨的驰宏锌锗2月份基本满产,当前至4月中旬的产能利用率预计也在70%~80%左右。
  对此,中证期货研究院的研究员张毅在其分析报告中指出,2008年我国一共生产了精炼铅331万吨,即使云南省内的铅锌冶炼企业按照开工率只有20%计算,那么这次因为缺电导致关闭的产能也只有14万吨,只相当于2008年全国产量的4%,占2009年的比例将更低。而即使未来事情向极端方面发展,当地铅冶炼产能被完全关闭,这对铅市冲击也将有限。
  同样,云南大型的电解铝企业只有云铝一家,该公司2008年生产原铝40万吨,而同期云南省原铝产量只有53.1万吨,这相对于国内去年1300万吨的电解铝产量来说,还是微不足道。不过,干旱持续的情况下,冶炼企业用水的保障程度也值得重点关注,相比电力而言,这更具有不可抗性。
  东证期货最近的报告也认为,云南大旱对有色金属市场影响较为间接,虽然在用电用水方面影响了金属冶炼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但实际影响更多是从心理预期产量降低的渠道影响市场价格。根据云南省气候中心发布的天气趋势预测,全省大部自3月16日至4月15日间仍将持续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趋势。恒昊矿业的上述人士也预计,大旱天气可能要到5月底才会好转,因为每年5月到10月是云南传统的雨季。

关于中企顾问

  作为中企顾问咨询集团核心基础研究机构,中企顾问不懈地致力于互联网经济领域基础性行业研究、研究产品的创新研发以及数据挖掘,以此实现对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推动。
  中企顾问下设行业研究、创新研发和企业研究三个部门,通过众多分析师的不断积累,已发展成为国内权威的互联网经济研究团队,每年发布各类权威报告超过70份,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了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