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顾问-为中国企业提供精准咨询服务 cction.com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内容标签
全国客服热线(7*24小时)

400-700-9228

(86)010-69365838
 

企业信息化模式作用探讨

http://www.cction.com  2010-05-20 11:33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企业信息化模式作用探讨,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应包括企业内部流程,还应包括与合作伙伴的协作关系,尤其应包括客户关系在内,要考虑到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真正将客户资源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内容提示: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应包括企业内部流程,还应包括与合作伙伴的协作关系,尤其应包括客户关系在内,要考虑到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真正将客户资源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就是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从供应链运作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是企业的组织和管理面对环境的挑战而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的成功依赖于科学设计和选择信息化应用模式。企业信息化的模式包括商业模式、技术模式、经营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等。本文重点对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模式进行分析。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应包括企业内部流程,还应包括与合作伙伴的协作关系,尤其应包括客户关系在内,要考虑到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真正将客户资源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企业内部、企业与业务合作伙伴及客户间互动、稳固的协作关系,即形成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业务伙伴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电子化方式工作的协同工作关系。

        因此,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是对一个企业信息化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的方法,通过该模式的运作,一个企业信息化项目就能维持有效运营,企业就能获得竞争优势。从供应链运作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是企业的组织和管理面对环境的挑战而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的成功依赖于科学设计和选择信息化应用模式。所谓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模式,是指基于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商务运作方式和盈利模式,包括商业模式、技术模式、经营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

        一、商业模式分析

        影响一个项目绩效的首要因素是它的商业模式,企业信息化项目也不例外。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核心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值。 MichaelRappa(1999)指出,“商务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因此,商业模式是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核心模式,也是最能体现企业信息化应用价值的关键所在。Paul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包含如下3个要素:①产品、服务或信息流的体系结构,包括不同商业角色及其作用;②不同商业角色潜在利益;③收入来源。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商业模式是企业信息化项目运行的秩序,是指企业信息化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信息流、收入来源以及各利益主体在电子商务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关系和作用的组织方式与体系结构。它具体体现了企业信息化项目现在如何获利以及在未来长时间内的计划。奥佛尔(2002)提出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模式包括战略目标、目标客户、收入与利润来源、核心能力等4个方面。

        (一)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企业使命和功能的具体化,一方面有关企业生存的各个部门都需要有目标;另一方面,目标还取决于个别企业的不同战略。因此,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经济目标,又包括非经济目标;既包括定性目标,又包括定量目标。尽管如此,各个企业需要制定目标的领域却是相同的,所有企业的生存都取决于同样的一些因素。

        Drucker(1954)提出了8个关键领域的目标:①市场方面的目标;②技术改进和发展方面的目标;③提高生产力方面的目标;④物资和金融资源方面的目标;⑤利润方面的目标;⑥人力资源方面的目标;⑦职工积极性发挥方面的目标;⑧社会责任方面的目标。
        显然,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战略实施的一个关键项目,主要表现在技术改进和提高生产力方面。对企业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运营战略的支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个项目要想成功并持续获利,必须在商业模式上明确战略目标,企业的这种战略目标本质上表现为企业的客户价值,即企业必须不断向客户提供对他们有价值的、竞争者又不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才能保持竞争优势。按照迈克尔•波特(1997)的竞争优势理论,这种竞争优势可以表现在产品/服务的差别化、低成本、目标集聚战略上。

        (二)目标客户

        公司的目标客户是指在市场的某一领域或地理区域内,公司决定向哪一范围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提供多少这种产品或服务。其中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

        1客户范围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公司客户范围的界定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将公司客户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选择,如果公司主要向商家提供产品或服务,这就是 BtoB电子商务,在每个产业中,又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技术水平的商家;如果公司主要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这就是BtoC电子商务,消费者可以根据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收入水平等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另一方面,要将公司客户在不同的地域内进行选择,公司要明确向世界上哪个地方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因为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点使得公司的市场范围大大延伸了。

        2产品或服务范围

        当公司决定向哪一领域提供产品或服务后,还必须决定向这部分市场的需求提供多少服务。例如,一家定位于大学生的互联网公司必须决定要满足他们多少需求,它可以在基本的连接服务、聊天室、电影、音乐、游戏、网上教学、考研答疑等方面来选择要提供的服务内容。

        (三)收入和利润来源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就需要确定公司信息化项目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对于一般的投资项目,可以直接从其销售的产品中获得收入和利润,或者从其提供的服务中获得收入和利润。但是,企业信息化项目收入和利润的来源非常复杂,其收入和利润往往取决于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四)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和有特色的服务能力,它能够创造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是公司的集体智慧,特别是那种把多种技能、技术和流程集成在一起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企业信息化对信息和联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且要坚持不懈地改革商务活动的方式,因此它需要有一种能综合考虑以上所有因素的分析工具,对公司的技术平台和业务能力进行集成。

        二、技术模式分析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Internet的背景下,实施企业信息化都需要合理规划其技术模式。因此,企业信息化技术模式是企业信息化实现和正常运行的基础技术实现方案,包括计算机硬件、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和人员配置系统。

        (一)技术模式的应用系统

        1基础建设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体系和各种应用软件的重要载体,包括服务器、客户机、网络通信设备等硬件系统。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种应用系统辅助的硬件设施,包括自动收款机、无线采集终端、办公自动化相应的设备(打印机、传真、扫描仪……)等。

        企业信息化的优势是信息共享。企业实施信息化除了硬件以外,还要建设包括内部局域网、外部互联网、系统通信系统等网络系统,通过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企业信息的发布、管理、服务、沟通等功能迁移到互联网上,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客户、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正逐步应用于企业信息化的各个方面。短消息由于其成本低、效率高、时效性强的特点在快递行业、物流信息远程监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软件应用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应用软件系统可以采取自行开发和购置两种方式取得。从软件应用的管理层次上来看,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分为作业层系统、知识层系统、管理层系统、战略层系统等4个层次:①作业层系统(TPS),主要掌握企业的基本活动和交易情况;②知识层系统(KWS和OAS),主要支持组织的知识和数据管理,其目的是帮助企业把知识用到经营中,帮助组织管理文案工作,如工程图库管理、文字处理及办公自动化等;③管理层系统,主要是为中层经理的监督、管理、决策和行政事务活动服务的,它又可分为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较为常见的应用是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④战略层系统(ESS),主要是帮助高层经理处理和解决战略问题和预测未来趋势,包括对企业内外部生产经营环境的分析和预测。企业完全实现信息化后,各个层次上的系统应无缝地集成在一起,各个层次间还要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SCM(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从原材料供给到销售服务的一系列节点企业的网络链条管理,实现了互有供需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了整体效益。

        3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良好效能的技术基础,是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条码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智能卡技术、射频技术、传真技术、CRM(客户关系管理)、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BI(商业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加强了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基于Internet的软件应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实现内部、联盟伙伴及与客户间的业务数字化,通过与联盟伙伴、客户间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实现企业运营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二)技术模式的开发模式选择

        由于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模式选择与企业基础条件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应该选择不同的信息化技术模式。

        聂规划等(2004)将企业信息化模式分为4种:自主开发模式、外包开发模式、合作开发模式、整体引进模式。近年来,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引起业界的关注,认为ASP模式是一种新的企业信息化模式。本文认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信息化有以下几种技术建设模式。

        1自主开发模式

        自主开发模式的优势是在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开发人员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运作模式及特点,开发贴近企业的真实需求,能够不断锻炼和培养企业的信息化队伍。但由于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队伍中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业务人员多、技术人员少,尤其是高水平的系统分析员少,而且主要依靠非业务管理的IT技术人员去做业务调研,IT技术人员无法解决原有管理中存在的落后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问题,因而难以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提高管理水平,导致信息化项目开发周期长,生命周期短。

        2外包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对企业信息技术要求不高,但也会因被委托单位人员不熟悉业务知识,导致开发的系统实用性差,使用单位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充分,难以提出较好的要求,难以对开发单位的需求说明和设计资料进行准确的评价,往往到后期才发现设计中的问题,或者才有较为准确的需求,使开发单位无所适从。同时,也不利于培养自己的系统维护人员。

        3合作开发模式

        采取联合开发的方式,由软件公司负责解决技术难点,对开发过程进行科学的安排和控制,这样就回避了企业信息系统开发队伍开发经验少、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合作中企业技术部门可以学习先进的开发方法,锻炼和培养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由于有本单位人员参与,使得系统使用和维护也比较方便,开发的信息系统实用性较强。这一开发模式的关键是解决开发中的沟通协调以及责任划分问题。

        4ASP模式

        ASP模式在满足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需求方面,同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基本一样,诸如寻找客户、扩大市场、财务电子化、生产计划、销售和存货信息管理等,ASP模式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对于一些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如多地点管理、多分支机构、扩展应用和升级换代等,ASP可以提供更加方便可靠的解决方案。

关于中企顾问

  作为中企顾问咨询集团核心基础研究机构,中企顾问不懈地致力于互联网经济领域基础性行业研究、研究产品的创新研发以及数据挖掘,以此实现对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推动。
  中企顾问下设行业研究、创新研发和企业研究三个部门,通过众多分析师的不断积累,已发展成为国内权威的互联网经济研究团队,每年发布各类权威报告超过70份,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了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