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问题及未来展望
本文导读:2010年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问题及未来展望
中国产业信息网讯:
内容提示:政府支持力度小,国际环境逐渐恶化。进入“九五”后,国家对铅酸蓄电池产业的支持政策逐渐减弱,同时一系列限制铅酸蓄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如国家高新项目的申报、取消出口退税、限制来料加工等。这无疑对铅酸蓄电池这个具有高度资源循环型、高安全性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产业格局不合理,企业小而散,产大价小。2009年,全国铅酸蓄电池总产量为11400万kVAh,前10强企业的总产量为3200万kVAh,按1500家企业计算,除去前10强,其余1490家企业的平均年产量只有5.5万kVAh。众多小型企业由于产能低,市场抗风险能力差,生产长期处于无规则的运行状态,使产业原材料市场和产品终端市场高度弹性化,阻碍了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意竞争使得产业的产大价小,中国蓄电池的总产量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50%,而产值只占到30%左右。
2.政府支持力度小,国际环境逐渐恶化。进入“九五”后,国家对铅酸蓄电池产业的支持政策逐渐减弱,同时一系列限制铅酸蓄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如国家高新项目的申报、取消出口退税、限制来料加工等。这无疑对铅酸蓄电池这个具有高度资源循环型、高安全性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2010-2015年中国蓄电池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蓄电池出口国,年出口量在200亿元人民币左右。随着欧盟对中国出口蓄电池实施的绿色壁垒及印度、美国的反倾销与技术壁垒,特别是中国2006年9月取消了铅酸蓄电池13%的出口退税和禁止来料加工贸易,加之近几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中国出口的铅酸蓄电池价格成本增长了30%左右,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失去了政策优势和价格优势,使得中国蓄电池的出口量锐减。大量的出口蓄电池转向内销,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
3.国家和企业未建立废旧电池的回收体系,社会回收渠道、冶炼方式混乱,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同时又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4.铅材料市场的无序动荡阻碍了产业的正常发展。由于国家还未推出铅期货,中国的铅价完全控制在铅贸易商和一些金属网站手上。使用量占中国铅总生产量65%以上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在国内铅材料价格上始终没有话语权和参与定价的资格,铅酸蓄电池行业长期受到来自铅价不规则高幅振荡的压力,资金不能有效地使用,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运行。
政策建议
1.强化产业政策导向。为引导铅酸蓄电池产业健康发展,当前应在现行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对行业全局有重大影响和重要指导意义的《蓄电池行业产业政策》、《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理准入条件》等,引导行业发展,推动行业结构调整,规范行业行为,激发行业活力,提高行业国际竞争力。
2.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扶持重点企业发展。
3.推进铅期货进程。铅期货的上市对于中国铅产业链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铅消费量占据中国铅总产量70%的铅酸蓄电池行业意义更为深远。铅期货的上市将结束中国铅价格单向操作的模式,从而形成一个公开、公平,能够真实反映供需关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铅产业链各方对铅价格预期的市场机制,促进蓄电池产业平稳快速发展。
展望
“十二五”期间至2020年是我国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以及新能源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快速推进,给铅酸蓄电池行业带来最好的发展时机。
“十二五”期间,铅酸蓄电池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1.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与风能领域。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等离网和并网系统中蓄电池的研究与应用,并迅速实现产业化。
2.新能源动力汽车领域。主要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用蓄电池的研究与应用,并迅速实现产业化。
3.产业结构领域。主要包括产业聚集域、产业集群区的建设和企业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整顿行业秩序,提升行业准入条件,做大做强优势前端企业、主流企业,逐渐淘汰低端落后企业。
4.生产秩序领域。主要包括产业能耗标准、行业环保标准的制定;旧生产模式的改变等方面;加速产业的节能减排、清洁化生产进程。
5.技术创新领域。主要包括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平台和国家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加速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在跟踪和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同时,着力开展技术创新,加快传统技术和装备升级换代;全面提高产业装备的技术水平,推进企业实现产品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和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成套化、系统化。
6.国际竞争领域。力争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不断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借助配套出口外贸平台,着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升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