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比设限是双刃剑 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之路任重而道远
本文导读:股比设限是双刃剑 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之路任重而道远
我国的新能源车发展战略称,到2015年国内新能源车型市场保有量将达到15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前景和政府强力的政策支持,让大众、奔驰、宝马,通用、福特、日产等几乎所有跨国巨头都将目标锁定了中国,纷纷制定了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划或销量目标。此外,日本中小零部件制造企业由于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也加快了向中国转移生产线的步伐,其中不乏核心新能源零部件厂商和项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了世界汽车企业争夺的巨大蛋糕。
然而事情不会这么简单。2011年4月初国家发改委同商务部等部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意见稿,成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屏障。意见稿规定,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的外资比例不超过50%。意见稿列出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范围广泛,还列出了各种零部件的具体标准,如能量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次),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150mAh/g,循环寿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电容量的80%),电池隔膜(厚度15~40μm,孔隙率40%~60%)等。中国产业信息网(http://www.chyxx.com)的研究员康有乾指出,这是国内主管部门首次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合资企业的股比。此前,如大众位于大连的DSG变速箱工厂由大众独资,大众一汽(大连)发动机公司和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都由大众掌握60%的股权。包括博世、德尔福等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也在国内拥有不少独资或控股的企业。
康有乾分析道,从长远来看,设立股比限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血统纯正”,将核心部件方面牢牢掌控在国人手里。但坏处在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处于初期,限制外资股比便限制了外资的投资力度与投资热情,减缓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一些外资企业会选择将生产项目转移到国外,从而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损失。
在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发展现状已经证明了,“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是失败的。尽管让出了市场和利润,吸收的技术寥寥无几。禁止外方独资,限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司的股比,显然是决定走坚定的自主研发之路。但作为高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要走自主研发之路仅仅只确立国有资产地位是远远不够的。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人才的培养、产业链的打造才是决定最终成果的关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仍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