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黑龙江奶业发展前景预测
本文导读: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优越,是世界上公认的奶牛养殖黄金带。2010 年全省粮食产量达501.3 亿kg,年产作物秸秆500 多亿kg。草原面积433.3 万hm2,年产饲草800 多万t。青贮饲料种植面积24.2 万hm2,青贮贮量达到1 225 万t,黄贮2 011 万t。农副产品数量大、质量好、成本低,可为奶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优质饲草饲料资源。
内容提示: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优越,是世界上公认的奶牛养殖黄金带。2010 年全省粮食产量达501.3 亿kg,年产作物秸秆500 多亿kg。草原面积433.3 万hm2,年产饲草800 多万t。青贮饲料种植面积24.2 万hm2,青贮贮量达到1 225 万t,黄贮2 011 万t。农副产品数量大、质量好、成本低,可为奶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优质饲草饲料资源。
目前我国奶业主要可分为5 大区域,每个区域都各具特点,其中,东北内蒙古产区和中原产区在资源、养殖基础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
2012-2016年中国酸奶市场供需预测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截至2010 年,黑龙江奶牛存栏239 万头,占全国比例的16%,排在内蒙古和新疆之后,位列全国第3,而牛奶产量达687 万t,仅次于内蒙古,排名全国第二,奶制品有80%以上销往省外。
1 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优越,是世界上公认的奶牛养殖黄金带。2010 年全省粮食产量达501.3 亿kg,年产作物秸秆500 多亿kg。草原面积433.3 万hm2,年产饲草800 多万t。青贮饲料种植面积24.2 万hm2,青贮贮量达到1 225 万t,黄贮2 011 万t。农副产品数量大、质量好、成本低,可为奶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优质饲草饲料资源。
黑龙江省发展奶业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黑龙江省地处北纬43°至53°,东经121°至135°之间,与荷兰、丹麦、美国北部各州及日本北海道等奶牛发达国家和地区同处于世界玉米带和奶牛带,面积辽阔,气候冷凉,生物多样性强,具有发展奶业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2 政策扶持:
力度在国家层面,农业部出台《奶牛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8—2015 年)》,把黑龙江划为重点奶源基地,相关配套支持包括技术指导,奶牛良种补贴、后备母牛补贴、牧业机械补贴、重大疫病防治和扑杀补贴、支持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等金融支持。同时,黑龙江省也通过了《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2008—2012)》,加大对奶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金融组织、外商资金、民间资金向奶业投放,通过多元化资金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如2010 年,黑龙江省利用国家资金和省财政补贴落实了一系列标准化规模养殖改扩建、奶牛良种、生鲜乳收购站机械设备购机、TMR 全混日粮机械、青贮机械、青贮窖、奶牛养殖贷款贴息等项目。
3 主要问题:
奶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建设食品工业大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黑龙江省奶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1)养殖水平较低。奶农组织化程度低下,饲养管理粗放,专用饲草饲料供给不足,先进实用技术不能充分应用,致使奶牛优良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平均单产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2) 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黑龙江省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数量多、分散,监管战线长。
(3) 产业一体化程度较低。奶农与乳品企业之间利益联结松散,奶牛养殖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投入产出比例低。
4 前景展望:
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以建设畜牧大省为目标,以打造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为中心,从规模化、标准化入手,大力推广现代化养殖模式;从集约化、产业化着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企业化、品牌化着眼,全面增强畜牧业市场竞争力;从搞好动物防疫、强化投入品质量安全管理切入,不断提升产业安全水平。具体目标为到2015 年,奶牛存栏达到350 万头,年均递增6.8%。
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将会重点发展奶牛大户(家庭牧场)、规范化养殖小区、适度规模的奶牛场,尽快改变分散、粗放饲养比重大的不利局面,通过政策、技术、服务等综合手段,引导奶业生产尽快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不断提高奶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黑龙江省已制定苜蓿产业化发展规划,预计未来苜蓿种植面积将达到66 万hm2。苜蓿产业的发展将给奶牛养殖带来优良的饲草资源,提高奶品质和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