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交通行业迈向集中
http://www.cction.com 2013-01-16 10:33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目前国内智能交通市场仍然非常分散,中企顾问网预计该行业公司数量可达上千家,地方割据、各自为政仍是主流。行业内绝大多数企业为规模较小的区域性系统集成商,通过当地渠道维持生存;而少数具备全国扩张能力的行业领先厂商,市场占有率也并不高。
1、“十二五”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总投资将超四百亿元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长期发展驱动力来自城镇化趋势和机车保有量逐步上升。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深度评估及前景研究报告》认为:近年来,各地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是国内智能交通建设的热潮持续升温的直接原因。汽车与城市道路的发展不平衡是城市交通问题的症结所在。由于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无可避免,同时城市道路面积增长又受到城市空间的限制: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增速近20%,而2005~2009年,全国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4.1%。因此,道路的增加已无法满足汽车增长的需求,发展智能交通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然手段。
据统计,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且在北京、武汉、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尤为突出。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城市交通的拥堵还带来了诸如城市居民出行成本上升,社会的运转效率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等诸多问题。由此可见,智能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借助奥运、世博、亚运等大型活动的契机,较早地启动了智能交通的建设。由于一线城市规模庞大,且仍处于快速扩张期,智能交通建设将会成为一项较为长期的工程。在一线城市的带动下,南昌、南宁等二线城市也相继提出了各自的智能交通建设规划,并进行了大量投入。
智能交通建设在交通部“十二五”规划中已受到很高重视,据CCID和中国智能交通技术应用委员会的预计,其投资规模将大大高于“十一五”期间。未来五年,国内智能交通投资年均复合增速或超过25%,至2015年,投资规模可达到120亿元,五年总投资在400亿元以上。
2、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不可逆转
目前国内智能交通市场仍然非常分散,中企顾问网预计该行业公司数量可达上千家,地方割据、各自为政仍是主流。行业内绝大多数企业为规模较小的区域性系统集成商,通过当地渠道维持生存;而少数具备全国扩张能力的行业领先厂商,市场占有率也并不高,如银江股份2011年智能交通业务营收4.44亿元,市场份额尚不足5%。
但是,国内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终将走向集中,且趋势不可逆转,本质原因在于:以往单一功能的子系统(如交通监测、交通诱导、电子警察等)已越来越无力解决复杂的城市交通问题,智能交通日益强调多系统整体规划与建设,由此导致项目设计比以往更为复杂,建设规模和订单金额均提升较快。
第一,项目规模扩大,意味着项目承建商的垫资需求增加2010年国内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以上项目共有85项(包),合计金额约22亿,已占据大部分比例,而到2011年,智能交通千万级以上项目已上升到194个。项目金额的提升,意味着实施方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进行垫资。尤其是目前各地方政府在“稳增长”和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双重压力下,资金十分紧张,因而更多将以BT方式发包大额智能交通项目。故只有具备很强资金实力的行业领先厂商才具备项目承接能力。
第二,项目规模和复杂度的提升,意味着具有大项目系统集成经验的厂商优势更为明显。正因如此,一大批本地从事单个子系统建设的小企业对于庞大的系统规划和实施无能为力,不得不寻求与大企业合作的方式拿单。在此背景之下,具有资金与大项目经验的厂商,必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长期发展驱动力来自城镇化趋势和机车保有量逐步上升。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深度评估及前景研究报告》认为:近年来,各地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是国内智能交通建设的热潮持续升温的直接原因。汽车与城市道路的发展不平衡是城市交通问题的症结所在。由于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无可避免,同时城市道路面积增长又受到城市空间的限制: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增速近20%,而2005~2009年,全国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4.1%。因此,道路的增加已无法满足汽车增长的需求,发展智能交通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然手段。
据统计,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且在北京、武汉、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尤为突出。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城市交通的拥堵还带来了诸如城市居民出行成本上升,社会的运转效率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等诸多问题。由此可见,智能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借助奥运、世博、亚运等大型活动的契机,较早地启动了智能交通的建设。由于一线城市规模庞大,且仍处于快速扩张期,智能交通建设将会成为一项较为长期的工程。在一线城市的带动下,南昌、南宁等二线城市也相继提出了各自的智能交通建设规划,并进行了大量投入。
智能交通建设在交通部“十二五”规划中已受到很高重视,据CCID和中国智能交通技术应用委员会的预计,其投资规模将大大高于“十一五”期间。未来五年,国内智能交通投资年均复合增速或超过25%,至2015年,投资规模可达到120亿元,五年总投资在400亿元以上。
2、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不可逆转
目前国内智能交通市场仍然非常分散,中企顾问网预计该行业公司数量可达上千家,地方割据、各自为政仍是主流。行业内绝大多数企业为规模较小的区域性系统集成商,通过当地渠道维持生存;而少数具备全国扩张能力的行业领先厂商,市场占有率也并不高,如银江股份2011年智能交通业务营收4.44亿元,市场份额尚不足5%。
但是,国内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终将走向集中,且趋势不可逆转,本质原因在于:以往单一功能的子系统(如交通监测、交通诱导、电子警察等)已越来越无力解决复杂的城市交通问题,智能交通日益强调多系统整体规划与建设,由此导致项目设计比以往更为复杂,建设规模和订单金额均提升较快。
第一,项目规模扩大,意味着项目承建商的垫资需求增加2010年国内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以上项目共有85项(包),合计金额约22亿,已占据大部分比例,而到2011年,智能交通千万级以上项目已上升到194个。项目金额的提升,意味着实施方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进行垫资。尤其是目前各地方政府在“稳增长”和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双重压力下,资金十分紧张,因而更多将以BT方式发包大额智能交通项目。故只有具备很强资金实力的行业领先厂商才具备项目承接能力。
第二,项目规模和复杂度的提升,意味着具有大项目系统集成经验的厂商优势更为明显。正因如此,一大批本地从事单个子系统建设的小企业对于庞大的系统规划和实施无能为力,不得不寻求与大企业合作的方式拿单。在此背景之下,具有资金与大项目经验的厂商,必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