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腹透市场空间达65亿元
本文导读:150万尿毒症患者中,假设接受尿毒症透析治疗率从现有的不足20%提升至50%、其中接受腹透的患者比重从10%提升至20%,按腹透治疗费用每年4.3万计算,则腹透市场的容量约150万*50%*20%*4.3万=65亿。而现有腹透市场为13亿,仍有5倍的增长空间。
1、肾透析受益于大病医保政策,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尿毒症患者治疗比例较低。我国目前存量尿毒症患者150-200万人,除极少数接受肾移植的患者外,接受透析(腹透、血透)治疗的患者仅30万人,治疗率不足20%,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尿毒症而目前并未纳入国家医保范围,各地的报销政策差异较大,患者难以承担其高昂的价格(4-6万元/年)。
尿毒症治疗需求将随着大病保障的推进而释放。我国医保工作在完成“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任务后,未来几年将逐渐向大病保险倾斜。而慢性尿毒症作为重大疾病,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逐渐被纳入各地医保政策范围,自付比例有望降低到30%以下。2012年8月由国务院牵头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鼓励地方政府利用基本医保基金结余购买包括尿毒症在内的大病补充保险,医保基金高达6800亿的累计结余将为肾透析市场带来直接增量;2013年1月据报道新农合20种重大疾病(包括尿毒症)最高报销比例从过去的70-80%提升至90%,这将进一步释放尿毒症治疗需求。
2、政策之手,推动腹透走上血透替代之旅
我国目前腹透使用比例较低。目前,我国进行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中,85%的患者选择了血透,腹透患者占比仅10%,明显低于我国香港的使用比例(78%)。制约我国腹透发展的因素主要是1)腹透相对于血透缺乏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2)科室经济补偿方式使医生优先选择血透。然而,在国家政策力量的推动下,未来制约腹透行业发展的因素将得到改变,腹透行业有望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腹膜透析符合国家医改方向。相比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医疗资源利用率高,更具有卫生经济学意义,更符合国家医改的政策方向:
价格低廉,符合国家医保控费政策方向:国产腹透产品每年治疗费用约4.3万元,而血透年治疗费用通常在6万以上,若考虑住院带来的其他药品支出以及往返医院的交通成本,血透总治疗费用达10万。腹透相对于血透具有价格优势,契合国家医保控费的政策主线,因而受到政策的倾斜。
使用方便,覆盖半径大,适合基层市场:1)从患者角度看,腹透使用方便,可在家自行操作,省去了血透周需去医院2-3次的麻烦,使患者可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2)从医院角度看,腹透所需医护人员较少,每个医生可覆盖100名患者,而血透平均每个医生仅能服务5-6名患者。且腹透覆盖半径远大于血透,对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中西部患者,治疗可及性较强,更适合基层市场的推广。
政策频出,推动腹透行业发展。由于腹透更符合医改政策方向,国家卫生部从2011年起,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腹透行业发展。
通过培训示范中心加大推广力度:2011年6月卫生部启动全国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工作,委托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肾病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织腹膜透析规范化培训,确定了全国31家医院为腹透培训示范中心,28家医院为示范中心培育单位,培养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59家示范单位将对周边医疗机构形成人员、技术上的辐射效应,并有利于腹透在全国基层市场的推行。
医院推广动力不足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腹膜透析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制订医疗质量考核和医院评审、评价等指标时,腹膜透析液费用不计入药品收入,而按照医用耗材收入进行统计。在过去的体制下,腹膜透析液归入药品管理,而血透属于医疗服务。由于药占比过高影响绩效考核,医院一直没有推广腹透的动力。然而,在腹膜透析液在管理政策上由药品变为耗材后,腹透将不受药占比的限制,虽然政策的落实还需要时间,但长期来看医院推广动力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
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腹透使用比例
国家 |
血透患者比例 |
腹透患者比例 |
墨西哥 |
5% |
95% |
中国香港 |
78% |
22% |
新西兰 |
42% |
58% |
冰岛 |
38% |
62% |
挪威 |
26% |
74% |
丹麦 |
25% |
75% |
澳大利亚 |
22% |
78% |
中国 |
10% |
90% |
资料来源:中企顾问网整理
在150万尿毒症患者中,假设接受尿毒症透析治疗率从现有的不足20%提升至50%、其中接受腹透的患者比重从10%提升至20%,按腹透治疗费用每年4.3万计算,则腹透市场的容量约150万*50%*20%*4.3万=65亿。而现有腹透市场为13亿,仍有5倍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