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本文导读:钢材消费量主要受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因素影响。运用行业消费调研法、地区消费平衡法、消费系数和回归分析法综合分析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吨。
2011年11月7日,工信部印发了《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钢铁工业“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资源保障程度显著提高,钢铁总量和品种质量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节能环保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企业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初步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同时,《规划》在品种质量、节能减排、产业布局、资源保障、技术创新、产业集中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从加快产品升级、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等九个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钢铁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
规划的主要思路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发展战略,实现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规划的重点围绕“结构调整、绿色发展、自主创新、区域协调、资源保障”展开,以实现转型升级任务。
2015年消费量为7.5亿吨左右
钢材消费量主要受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因素影响。运用行业消费调研法、地区消费平衡法、消费系数和回归分析法综合分析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吨。
综合各种因素,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系数法和人均粗钢法,预测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8.2亿吨,此后峰值弧顶区仍将持续一个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城乡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增速放缓,我国钢铁需求增速将呈逐年下降趋势,进入平稳发展期。
产品升级:重中之重,特钢迎来发展良机
规划中提出:钢铁企业要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将提高量大面广的钢材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规划》明确要加强钢铁工业与建筑、汽车、机械、船舶、家电等主要下游用钢产业合作,加快完善产品标准、推进下游产业设计规范升级。同时,鼓励少数有实力的企业发展高精尖品种,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规划中对下游行业主要用钢材产品升级方向有详细论述,并对特殊钢的发展重点也有指导。
产品升级是转型升级的关键,十二五期间,产业政策会对相关高端品种的发展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从关键品种的消费预测数据分析,特殊钢产品的需求将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在政策和需求的内外因素推动下,特钢产品迎来发展良机。
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要求细化,长期工程
规划中对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针对节能减排的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淘汰落后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都有细化的论述。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是关系到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艰巨工程,政策的执行力是其核心问题。
区域布局:关注“新疆”和“东南沿海”
规划中对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布局发展有具体的要求: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建钢铁基地;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等减量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区不增加钢铁产能总量;西部地区适度发展钢铁工业;继续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
根据区域优化布局的思路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的区域发展重点关注新疆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
兼并重组:跨地区和区域性两种兼并重组方式
规划中提出重点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重点推进完善鞍钢与攀钢、本钢、三钢等企业,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云南、广西钢铁企业,首钢与吉林、贵州、山西等地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规划中提出积极支持区域优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巩固河北钢铁、山东钢铁重组成果,积极推进唐山渤海钢铁、太原钢铁开展兼并重组,引导河北、江苏、山东、山西、河南、云南等省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规划对于行业集中度和兼并重组方面的要求是: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的企业集团;6-7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