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污水处理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
本文导读:在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地区分割现象比较明显,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区域市场垄断严重。
当前,污水处理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壁垒
污水处理行业是一个政策主导的行业,其发展受到来自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影响较大。政府可以通过控制污水处理价格、制定污水处理的质量标准以及新进入企业设备、资产等标准来阻碍不合格企业的进入。
在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地区分割现象比较明显,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区域市场垄断严重。由于新企业进入一个地区的市场,需要当地政府的允许和支持,而当地政府更加偏向于支持本地的污水处理企业,形成一定的区域性壁垒。
无论从当地政府的支持,管网的铺建、成本的控制方面,当地企业都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基本上我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负责该城区内的工业污水和居民污水的处理,外地新的污水处理企业较难进入,对其他地区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区域壁垒。
二、资金壁垒
污水处理项目投资额相对较大,一般一个日处理能力在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项目投资额度在4000万左右,单位处理能力投资约为2000万元,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
国家出台政策,对于污水处理企业要求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承担处理处置责任,污水处理厂应对污水处理加快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和扩建时,污泥处理设施应当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不具备污泥处理能力的现有污水处理厂,应当在该通知发布之日起2年内建成并运行污泥处理设施。
想要进入污水处理行业的企业,需要付出更高的污泥处理设施、技术等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污水处理企业的成本,行业资金壁垒增高。
三、技术壁垒
基于环保工程的特殊性,我国政府对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实行较为严格的资质准入制度。对于污水处理企业,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其技术力量、管理水平、技术装备水平、资金实力、收入规模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核定其资质等级,企业只能在核定的等级范围内开展业务。这就构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近年来,国家对于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质标准一再提高,各级地方政府对此重视程度更深,如北京市政府对于排放污染物的要求甚至要高于国家标准,这就迫使污水处理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换代,采用更加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淘汰落后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抬高了行业的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