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大豆食用市场状况分析
本文导读:农村居民每年人均大豆食用消费量与该地区的大豆产量和消费习惯相关,大豆主产区居民的人均消费量明显要高于非主产区。
中国有直接食用大豆的文化传统,大豆及豆制品是居民能量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2002年,中国居民的膳食构成中,豆类占能量食物来源的2.6%(大城市和贫困农村,这一比例分别为3.2%和3.7%),比1992年增加了0.8个百分点;豆类来源的蛋白质占7.5%(大城市和贫困农村,这一比例分别为7.3%和9.3%),比1992年增加了2.4个百分点。中国历次的食物和营养发展规划中都把提高豆类蛋白比例作为提高居民优质蛋白摄入量的发展目标。尽管中国居民消费的动物性蛋白的比例不断增加,自1960年以来的历次调查数据看,城市居民中豆类蛋白摄入量占优质蛋白摄入量的比例一直在12%左右,农村这一比例为6.5%—7%之间。
从消费习惯看,城镇居民以消费豆制品为主,农村居民以消费原豆为主。随着居民食物选择的日益丰富,1995年以来,城镇居民干豆类及豆制品的人均消费金额平稳增长,总消费额随着城镇人口的增长而稳步上升。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的更快,干豆类及豆制品消费支出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有所降低。2008年,消除物价指数后的城镇居民人均干豆类及豆制品消费额为40.36元,比1995年增长了98.8%,而占人均可支配支出的比重为0.35%,减少了48.8%。城镇居民原豆消费金额仅占干豆类及豆制品消费的5%,2008年不到0.5kg/人;农村居民年人均原豆消费量占到其豆类及豆制品消费量的60%左右。1996—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大豆消费量呈现递减趋势,从2.28kg/人下降到1.8kg/人,但一直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量的3—5倍。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请见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大豆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大豆食用需求地区差异明显。农村居民每年人均大豆食用消费量与该地区的大豆产量和消费习惯相关,大豆主产区居民的人均消费量明显要高于非主产区。2008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大豆主产省农村居民人均大豆消费量在4kg以上,江苏、湖北、贵州等地在2kg以上;而在陕西、甘肃等种植大豆较少的西北地区和北京、上海等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大豆消费量在0.5kg以下。城镇居民在豆制品消费水平上的地区差异并不明显;总体来看,华东和华南地区消费水平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相对较低。2008年,消费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54.61元/人)以上的有上海、湖北、江苏、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北京和吉林等地,其中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最高,为93.18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