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发展前景分析
本文导读:国内靶向药物垄断格局将被打破。目前国内有20 个靶向药物获批上市,其中小分子靶向药物13 个,单抗类7 个。PDB 样本医院市场规模由2005 年的1.3 亿元上升到2012 年的 25.9 亿元。
靶向药物引领抗肿瘤药物发展,占据抗肿瘤药物市场60%份额。现代抗肿瘤药物的发 展源于20世纪40年代,在80-90 年代达到高峰,经典的药物如紫杉醇类、奥沙利铂、 伊立替康等相继上市。当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病治疗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时候, 在注重疗效的同时如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传统细胞毒类药物需要面对的大问题。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抗肿瘤药物的推陈出新,从传统化疗药物到靶向药物的发展是契合临床的需求的必然,当然细胞毒类药物经历了上世纪的黄金发现期,推出新的分子实体越来越困难,也是转型靶向药物的重要因素之一。1997 年,利妥昔单抗上市,2001年首个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上市,标志着靶向抗肿瘤药物的时代来临,从近10 年获批的抗肿瘤药物新分子实体来看,基本被靶向药物占据。近年来抗肿瘤市场的推动力 主要来自于靶向药物。2012 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预计为700 亿美元,靶向药物市场销售430亿美元,占比已超60%,同比增16%,而其他类增速仅约5%。2012 年,全球抗肿瘤药物销售十强中有8个为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调查显示市场规模从1999 年的8.4 亿美元,上升到2012 年的430.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远高于抗肿瘤总体市场约10-15%的增速。靶向药物获批 数量也在快速增长,1997-2010 年获批23 个,2011 年-2013 年8 月共20 个获批,新品的上市将推动整体市场保持20%以上的增速。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请见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分析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靶向药物研发趋势。1、从单靶点到多靶点;2、生物标志物/伴侣诊断越发重要;3、未来以基因表型为特征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会成为主流;4、靶点和信号通路的拓展;5、从肿瘤到其他疾病领域拓展;6、开发的时间周期缩短;7、与传统化疗药物或其他靶向药 物联合用药;8、单抗向全人源化、ADCs 发展
国内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以传统药物为主。首先,传统抗肿瘤药物数量品种多,抗肿瘤谱广,仍多为一线抗肿瘤治疗方案首选;其次,市场上主流的传统抗肿瘤药物大部分专利已过期,价格相对靶向药物较为便宜,多进入国家医保或大部分省市地方医保,2013新版基药首次将抗肿瘤药纳入,也全部为传统抗肿瘤药,预计国内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以传统药占据主导。2012 年PDB 样本医院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125 亿元,同比增18%,其中抗代谢类占20%,植物碱类占19.2%,烷化剂类占10.7%;靶向药物占据20.7%市场份额,同比增21.3%,预计国内抗肿瘤靶向药物市场总体规模在100-120亿元。2012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60%份额为靶向药物占据,目前国内靶向药物20%份额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内靶向药物垄断格局将被打破。目前国内有20 个靶向药物获批上市,其中小分子靶向药物13 个,单抗类7 个。PDB 样本医院市场规模由2005 年的1.3 亿元上升到2012 年的 25.9 亿元。2008 年百泰生物的尼妥珠单抗上市,11 年浙江贝达的埃克替尼上市,13 年7 月正大天晴和江苏豪森伊马替尼仿制药上市,以及国内企业超过30个1类替尼新药在研,国内被外资垄断格局将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