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动物疫苗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导读:而且,国外企业在疫病的毒株获取或更新方面并不具有我国本土企业的地利优势,国内企业在研发、生产技术和营销方面也在不断进步,将来的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甚至可能出现国产疫苗研发技术大幅进步,最终替代大部分进口产品。
我国兽用疫苗的进出口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据统计,2011 年,我国共计进口兽用疫苗逾950 吨,同比增长10.91%;进口额达到约8.17 亿元,同比增长12.91%。其中,主要进口国家包括美国、意大利、荷兰、以色列和日本等国。出口方面,我国兽用疫苗的出口数量为391 吨,同比仅增长0.32%,亚非地区是我国兽用疫苗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截至2013 年9 月份,我国共有兽用生物制品进口代理商14 家,有18 个外国兽药企业生产的98 种产品获得进口许可,市值约9 亿多元。进口疫苗中除了国家强制免疫的猪蓝耳病疫苗以外,其他均为国内非强免疫苗品种,例如猪圆环、猪伪狂;鸡传染性法氏囊、鸡新城疫、鸡马立克等疫苗。 实际上,进口疫苗已经占据了我国疫苗市场规模的12%左右,分食了约45%的市场苗份额,其优势在于销售团队专注服务规模养殖户,品牌推广优于国内一些公司,产品质量优越(体现在杂蛋白含量少、纯度高等方面)。 在其调查的,有进行常规蓝耳病疫苗免疫的411 家猪场中,86.9%(357 家)的猪场使用弱毒苗、10.2%(42 家)的猪场使用灭活苗、2.9%(12 家)的猪场使用自家苗。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请见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动物疫苗产业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在使用市场苗的养殖场中,有近60%的用户选用了勃林格的进口疫苗,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品牌响亮,且相信其产品质量优于其他品牌产品。 通常情况下,兽用生物制品并无配进口额管制。虽然兽用生物制品的进口标准相对其他兽药产品严格,但只要进口产品的毒株和相关试验数据通过农业部审核,并找到合作代理商,理论上都可以得到进口的资格。总的来说,兽用疫苗的注册审批工作是由农业部(包括综合 办和兽医局)、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等3 个机构共同完成的,审批流程通常需要1 个月左右。
用于申请进口注册的试验数据,必须是申报单位在中国境外获得的试验数据。未经许可,不能为了进口注册的目的而在中国境内进行试验。因此,代理商所进口的产品一般为国外经过4-6 年研发的成熟产品,或与我国畜禽毒株相似的产品。认为,进口疫苗除非发生产品毒株出现大规模扩散等类似重大安全事件,我国的动物疫苗进口政策短时间内不会收紧。所以,随着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口疫苗逐年增长的趋势短期或不会改变。 在我们草根调研中也发现进口苗的优势在减弱,有些产品(如鸡禽流感)国产疫苗质量并不低于进口苗,所以养殖户也会依据价格、疫病种类等标准选择产品。
而且,国外企业在疫病的毒株获取或更新方面并不具有我国本土企业的地利优势,国内企业在研发、生产技术和营销方面也在不断进步,将来的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甚至可能出现国产疫苗研发技术大幅进步,最终替代大部分进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