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9年中国长三角地区港口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主要承担了长江经济带海运中转以及腹地。形成了以上海港为中心,江浙分别为南北两翼的发展格局。南翼有宁波港和舟山港两个比较优质的港口,北翼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港口。在港口定位方面,上海港主要作为长江近、远洋货物和集装箱运输的中转枢纽港,定位是国际性的枢纽港、航运中心;宁波的北仑港、苏州的太仓港以及南京港的定位是地区性的枢纽港,可以承担近洋运输。北翼的太仓港作为与上海港配套的散杂货港口,南翼的宁波港凭水深优势成为上海的深水外港;南通港、镇江港、扬州港、江阱港、舟山港、泰州港等港口则作为一般的喂给港。
从行政区域来划分,长三角港口群大体上可以分为上海、江苏、浙江三个部分。从长江三角洲港口的性质来分,又可以分为海港、长江港口和其他内河港口三部分。截至2003年底,长江三角洲地区内河港口有322个,属上海市40个、苏锡常三市165个、南通地区33个、杭嘉湖地区53个(仅指长江水系),雨江水系22个,曹娥水系9个。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以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等组成的中国最大的港口群,其中沿海港口19个,内河港口10个。海港主要有上海港、浙江四港(宁波-舟山、嘉兴、台州、温州)和江苏的连云港。长江港口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江阴港)、苏州(张家港、常熟、太仓三港组合成苏州港)、扬州、泰州、南通。此外,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还有其他非长江内河港。另外,上海港主体是海港(洋山港),但也包括长江口港区(外高桥)、吴淞口港区、黄浦江港区和内河港区。南通和盐城都有建设中的海港(如大丰、吕四、洋口等)。
海港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20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4个,内河港区共有3250多个泊位。内河航运主要沟通与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及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等水路运输,主要承担着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建筑材料和长三角地区电煤、矿建材料的运输功能。2008年通过长江航运进出上海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为390.8万TEU,已成为上海港口水水中转的重要集疏运通道,2009 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92 亿吨,同比增长1.8%,并创历史新高。
江苏省港口共有386个,码头泊位9204个,万吨级泊位165个,年货物吞吐量达49666万t,集装箱174.23万TEU。其主要的海港4个,即连云港港、大丰港、洋口港、吕四港,主要的内河港口8个,即南京港、南通港、如皋港、江阴港、徐州港、常州港、镇江港、太仓港。其中苏州港是全省最大的港口,亦为中国大陆内河航运第一大港。重点建设南京、镇江、苏州和南通4个亿吨大港,形成集装箱、矿石、煤炭、原油四大重点货种专业化集约化布局。
浙江港口全省沿海港口己有生产性泊位94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7个,共有5个主要港口,其中内河港1个,即杭州港,沿海港口4个,即宁波-舟山港、温州港、嘉兴港和台州港。目前沿海港口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宁波—舟山港为中心,嘉兴、温州、台州为骨干,其他地方中小港口相应发展的分层次布局,其中宁波港和温州港已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全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行列。2009年,浙江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t,同比增长6.7%,集装箱吞吐量1110万TEU。
长三角区域内苏、浙、沪两省一市,海岸线长3500公里,占全国的21%,拥有8个沿海主要港口、26个内河规模以上港口,是我国港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长三角经济圈港口群有必要进行一体化整合,提高整体协作竞争力。
一是制定长三角经济圈港口群总体发展规划。按照《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及相关法规、政策,确定长期、中期和近期发展目标,明确各港的定位和基本服务功能。
二是成立长三角经济圈港口群的专门管理机构。长三角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政府应改变行政体制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加强港口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建议成立专门的长三角经济圈港口群管理委员会,打破行政壁垒对港口发展造成的障碍,取消对资本、人才等跨区流动的不合理限制。
三是建立和完善长三角港口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区域港口统筹规划,加强跨省市、跨部门的综合协调和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具有较强宏观控制和协调职权的区域港口综合行政协调机构,有效推进区域港口密切合作、协调发展。国家有关部委要规范港口行业的发展,对各港口制订相同的服务标准和统一的资费标准,使各港口运营标准化。
四是政府要为港口物流匹配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政府应着力把土地资源和优惠政策向兴办物流园区的港口倾斜,特别要以临港工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临港产业群。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交通网,形成长三角快速交通圈。政府应简化进出关手续,缩短货物在口岸的滞港时间。
五是构筑长三角港口群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议研发一种新系统,与各港口现有物流信息系统以及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系统进行集成,使政府和各港口都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港口物流信息。
六是构建长三角港口物流协同发展的企业文化。要使“共赢”成为港口企业的主导理念。
七是构筑以股权为纽带、以产业链延伸为基础的协同共赢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应寻求与国内外强港合作以提高竞争力和服务质量,适应托运人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各港口应以股权为纽带,不断拓展产业链,除传统的港口装卸业外,还应提供包装加工、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综合物流功能,培育港口经济新的增长点。
本报告是根据研究中心多年来对中国细分产业的研究,结合对行业历年供需关系变化规律,对我国本报告行业的市场环境、生产经营、产品市场、品牌竞争、行业投资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详实系统地分析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预测。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进行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决策依据。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通过市场调研、国家统计局、全国海关信息中心等数据资料,以及期刊及网上信息二手资料进行桌面研究。其中国家统计局可利用的数据包括行业数据以及企业数据;全国海关信息中心包括进出口数据;再加上自身公司的调研团队进行市场调研,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
〖 目 录 〗
第一章、港口相关概念
第一节、港口的定义与分类
一、港口的定义
二、港口的功能
三、港口的分类
第二节、港口其它的相关介绍
一、港口的水域
二、港口码头泊位
三、港口的收费种类
第三节、港口的管理机构与行业规划
一、港口各种机构介绍
二、港口行业的重要指标
三、港口总体规划
四、中国政府及港口当局的管理职能
第二章、中国港口业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港口业现状综述
一、中国港口吞吐量已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
二、中国港口助推外贸经济的发展
三、2009年中国港口业运行状况
四、2010年中国港口业运行状况
五、2011年中国港口业运行状况
第二节、中国港口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政府部门的战略引导
二、港口建设投资创新高
三、集装箱码头快速发展
四、港口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优化
五、港口资源整合加速
六、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三节、港城互动发展分析
一、港城关系的演变过程
二、中国港城互动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三、中国港城互动发展的特征与误区
四、中国港城互动发展的途径
第四节、中国港口企业生产流程的改善与优化
一、改善港口企业生产流程能提高港口生产能力
二、港口企业生产过程
三、港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职能
四、港口企业生产流程的改善和优化
第五节、中国港口加强金融服务功能的分析
一、国外国内港口金融服务现状分析
二、中国港口加强金融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三、中国港口金融服务的模式分析
四、中国港口金融服务的收益分析
第六节、中国临港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一、发展临港经济对促进经济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临港经济发展存在不足
三、国外发展临港经济的主要经验
四、国外经验对中国发展临港经济的启示
第七节、中国港口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中国港口发展中的问题
二、中国港口高速发展暗藏隐忧
三、中国港口业面临体制困局
四、体制转轨中港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地方保护成抑制港口经济发展障碍
第八节、中国港口业的发展策略
一、中国港口业急需打造核心竞争力
二、中国港口业的发展战略
三、港口经济期待国家税收支持
四、要以国际化视野推进中国港口业发展
第三章、长三角地区港口的发展
第一节、长三角港口群形成的战略意义
一、洋山港兴起上海发展找到支点
二、甬舟两港合并推动浙江经济发展
三、江苏港口整合潮兴起“沿江大开发”
第二节、长三角地区港口发展总体情况
一、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
三、港口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四、港口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节、长三角港口发展面临的形势及社会需求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新机遇
二、港口发展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
三、经济快速发展对港口运输需求不断升高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区域港口一体化
五、经济全球化需要建立高效的区域物流系统
六、资源环境压力要求区域港口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四节、长三角港口群竞合模式研究
一、长三角港口发展现状及竞争态势
二、竞合战略对长三角港口群发展的意义
三、长三角港口群竞合模式选择
第五节、长三角港口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区域港口面临新问题
二、区域港口集疏运体系需要集成管理
三、国际航运中心应提高服务经济的综合能力
四、区域港口综合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五、区域港口信息数据传输共享平台亟待建立
第六节、长三角地区港口协调规划发展的战略分析
一、建立和完善区域港口发展综合协调机制
二、制定长三角港口群总体发展规划
三、以资本为纽带深化区域港口合作
四、优化区域港口集疏运网络推进一体化
五、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水水中转比例
六、推动规范市场信息共享改善综合服务环境
第四章、2010-2012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状况
第一节、2010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一、港口经济运行外部形势
二、水路货运量增幅下降
三、货物吞吐量增速明显下降
四、部分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出现负增长
五、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加速滑坡
六、煤炭、矿石、原油吞吐量增速放缓
第二节、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一、港口经济运行外部形势
二、水路货运量明显下挫
三、货物吞吐量继续增长
四、外贸货物吞吐量回升加快
五、集装箱吞吐量下降明显
第三节、2012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一、港口经济运行外部形势
二、水运需求恢复快速增长
三、货物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
四、外贸货物吞吐量恢复性增长加快
五、集装箱吞吐量恢复到高位运行态势
第五章、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发展
第一节、上海港
一、2010年上海港运行概况
二、2011年上海港发展概况
三、2012年上海港运行概况
四、2013年上海港运行概况
五、上海港竞争与合作策略分析
第二节、宁波-舟山港
一、宁波-舟山港加快向国际大港迈进
二、2010年宁波-舟山港发展状况
三、2011年宁波-舟山港发展状况
四、2012年宁波-舟山港发展状况
五、2013年宁波-舟山港发展状况
六、宁波-舟山港向“第四代港口”跨越发展的战略分析
第三节、苏州港
一、苏州港的优势条件及在长三角的地位和作用
二、2010年苏州港货物吞吐量居全国内河港首位
三、2011年苏州港发展状况分析
四、2012年苏州港发展状况分析
五、2013年苏州港发展状况分析
六、苏州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四节、南京港
一、南京港打造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二、2010年南京港发展概况
三、2011年南京港发展概况
四、2012年南京港发展概况
五、2013年南京港发展概况
六、南京港是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的左翼支点
第五节、连云港港
一、2010年连云港港迈入亿吨大港行列
二、2011年连云港港发展状况分析
三、2012年连云港港发展状况分析
四、2013年连云港港发展状况
五、连云港港集装箱运输发展SWOT分析
六、推动连云港港从第一代向第三代跨越的对策
第六章、长三角港口上市公司
第一节、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10年1-12月上港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三、2011年1-12月上港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年1-3月上港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第二节、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10年1-12月南京港经营状况分析
三、2011年1-12月南京港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年1-3月南京港经营状况分析
第三节、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10年1-12月连云港经营状况分析
三、2011年1-12月连云港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年1-3月连云港经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成长能力分析
三、营运能力分析
四、偿债能力分析
第七章、长三角地区港口投资分析
第一节、港口业的投资特性
一、港口投资的长期性
二、港口投资高资本成本
三、资本回收程度不充分
四、社会经济效益广泛
第二节、中国港口业投资环境
一、中国对港口投资全面放开
二、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中国的发展
三、中国仍处于港口建设高峰期
四、外资对中国港口投资趋向分析
第三节、长三角港口投资机会
一、中国港口码头建设还需加大投资
二、浙江鼓励个人投资建设经营港口
三、集装箱码头建设是内河港口投资最佳点
四、江苏沿江港口投资开发商机大
第四节、港口上市公司的投资风险控制
一、市场风险
二、同业竞争风险
三、受大股东控制的风险
四、经营风险
五、财务风险
六、募集资金投向风险
第八章、长三角地区港口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第一节、中国港口业的前景及趋势
一、2012年中国港口业将迎来下一轮景气和繁荣
二、中国港口建设发展的总体趋势
三、中国沿海港口未来发展趋势及重点
第二节、长三角港口发展的前景及趋势
一、未来长三角港口建设仍有很大空间
二、未来长三角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三、长三角港口群发展的目标
第九章、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