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9年中国碳纤维市场评估与前景趋势报告
http://www.cction.com 2023-09-07 10:52 中企顾问网
2023-2029年中国碳纤维市场评估与前景趋势报告2023-9
- 价格(元):8000(电子) 8000(纸质) 8500(电子纸质)
- 出版日期:2023-9
-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订购电话:400-700-9228 010-69365838
- 2023-2029年中国碳纤维市场评估与前景趋势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和厂商分析,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是企业布局煤炭综采设备后市场服务行业的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 下载WORD版 下载PDF版 订购单 订购流程
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碳纤维市场评估与前景趋势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和厂商分析,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是企业布局煤炭综采设备后市场服务行业的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1
第一节项目基本情况 1
1、项目名称 1
2、项目性质 1
3、项目拟建地点 1
4、项目建设单位 1
5、项目建设周期 1
6、项目建设内容 1
7、项目总投资及来源 1
二、项目主要结论 2
1、经济效益 2
2、社会效益 2
第二节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 2
一、研究依据 2
二、研究内容及范围 3
第三节编制原则 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4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 4
一、政策背景 4
二、经济背景 8
三、市场环境 9
——高端国产碳纤维拐点将至,轻量化应用可期。轻量化是汽车降本增效、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的重要一环,也是汽车生产商长期以来矢志不渝的追求。尤其进入2019 年,在国内油耗指标不断下降、国六排放标准开始逐步实施,而汽车发动机能效提升有限大背景下,提升车用材料应用不失为满足各项要求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汽车轻量化进度有望加速。从发展路径来看,汽车轻量化将经历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复合材料(碳纤维)发展过程,这其中最看好进入壁垒极高、高端产品产业化实现从零到有的碳纤维行业: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保证下游空间,部分碳纤维项目已进入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试点名单。国内政策长期扶持为碳纤维下游打开空间,到2025 年碳纤维单车使用量要占车重的2%,到2030 年该比例要提升至5%,而随着《化工新材料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试点机制的推出和实施,未来两年碳纤维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将不断打开产业化空间。
二是:新能源汽车加速碳纤维在高端领域应用进展。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大背景下,受电池影响电动汽车重量整体抬升,对轻量化要求不断提高,碳纤维因其优异性能在下游高端领域不断推广,传统车企如北汽、吉利等纷纷在新能源车上试用碳纤维材料,而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前途、奇点等同样有意在碳纤维领域先行先试,未来随着新能源车销量的不断扩大,碳纤维在新能源车的市场空间有望率先打开。
——我国碳纤维产业与技术发展升级速度快,行业充满活力,恰逢轨交市场需求窗口出现,将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应用推广提供难得的契机。
第二节项目建设必要性 24
一、项目建设是推动国家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需要 24
二、项目建设是推动下游产业升级壮大发展的需要 25
目前汽车行业已进入“四化”变革期,未来将面临“智能网联化”、“新能源化”、“轻量化”和“智能制造化”的改造,汽车时代将被重新定义。轻量化作为“四化”中的关键一环,是汽车降本增效、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的重要一环,也是汽车生产商长期以来矢志不渝的追求。尤其进入2019 年,在国内油耗指标不断下降、国六排放标准开始逐步实施,而汽车发动机能效提升有限大背景下,提升车用材料应用不失为满足各项要求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汽车轻量化进度有望加速。从发展路径来看,汽车轻量化将经历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复合材料(碳纤维)发展过程。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方面,其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路线中将继续得到支持,战略要求其以更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新能源汽车在继承传统汽车对碳纤维积极应用的基础上,必须有更大的应用力度,因为其在降低自重、解决能耗、减少充电频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方面有更强的需求,特别是在减少污染和能耗方面,这也是新能源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项目的建设迎合我国汽车产业轻量化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传统汽车产业的变革升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有利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壮大发展,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已具备优势,仍需创新发展保持竞争力,项目建成推动碳纤维在轨道车辆中的应用,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再加马力。另外项目的建设对我国下游需求产业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建设是推动地方产业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25
四、项目建设是抢占市场先机的需要 26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 27
第一节项目建设规模 27
一、项目建筑规模 27
二、项目产能规模 27
第二节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27
一、工艺技术方案选用原则 27
二、项目产品工艺流程 28
第三节项目设备方案 28
一、设备选型原则 28
二、项目主要设备 28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区位分析 30
第一节项目建设地址 30
第二节项目建设条件 30
一、地理环境 30
二、交通条件 31
三、经济概况 31
四、地区优势 31
第三节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31
第五章总图运输 33
第一节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33
第二节建设方案 33
一、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33
二、总平面布置 34
三、道路 34
四、绿化 34
第三节土建工程 35
一、设计原则 35
二、采用的标准及规范 35
三、建筑地基 36
四、抗震设计 36
五、施工能力 36
第六章项目公辅工程 37
第一节给排水系统 37
一、设计依据 37
二、供水 37
三、排水系统 38
四、主要设备材料选择 39
五、系统和设备的控制 39
第二节电气系统 40
一、供配电设计依据 40
二、设计范围 40
三、变配电系统 40
四、电力系统 41
五、照明系统 42
六、防雷与接地系统 42
七、消防系统的供电及监控 42
八、电力监控系统 43
九、弱电设计 43
第三节空调及通风 44
一、编制依据 44
二、空调冷热源 44
三、通风系统 44
四、生命安全系统 44
第四节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 45
一、系统设计依据 45
二、系统概述 45
第七章项目环境保护 47
第一节设计依据 47
第二节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47
一、项目施工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47
二、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48
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49
一、项目施工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49
二、项目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51
第四节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52
第八章项目能源节约方案设计 53
第一节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53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53
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 54
三、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耗标准 54
第二节编制原则和目标 55
第三节节能措施 55
一、建筑节能措施 55
二、给排水节能 56
三、电气节能 56
四、其他节能措施 56
第四节项目能源能耗 57
第五节项目节能评价 57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59
第一节设计依据 59
第二节劳动保障制度 59
第三节劳动安全与卫生 60
一、防电 60
二、防雷和接地保护 60
三、废弃物处理 61
四、其他安全 61
五、安全措施 62
第四节消防设施及方案 62
一、设计标准及规程 62
二、防火等级 62
三、防火措施 63
四、消防措施 64
第十章企业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66
第一节管理机构设置原则 66
第二节管理机构组织机构图 66
第三节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67
一、公司用人原则 67
二、劳动定员 67
三、人员培训计划 68
第十一章项目建设进度及工程招投标方案 69
第一节项目管理及建设进度 69
一、基本要求 69
二、项目管理 69
三、项目实施进度 71
第二节工程招投标方案 71
一、招标原则 71
二、招标范围 71
三、招投标程序 72
第十二章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4
第一节投资估算 74
一、估算说明 74
二、估算依据 74
三、土地费 75
四、建筑工程费 75
五、设备及安装费 75
六、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75
七、流动资金 76
八、总投资 76
第二节资金筹借 77
第十三章经济效益分析 78
第一节评价依据 78
一、遵循的有关法规 78
二、基础数据及说明 78
第二节经济效益测算 78
第三节经济合理性分析 79
第四节财务评价结论 79
第十四章社会影响分析 80
第一节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80
一、受项目影响的机构和人群的识别 80
二、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80
第二节社会适应性分析 81
一、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方案 81
二、互适性分析 81
第三节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82
一、政策性风险分析及控制 82
二、资金风险分析与控制 82
三、技术风险分析及控制 83
四、市场竞争风险分析及控制 83
五、经营销售风险及对策 84
六、运营管理风险分析及控制 84
七、其它风险分析及控制 85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86
第一节结论 86
第二节建议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