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30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市场评估与投资可行性报告
http://www.cction.com 2023-10-12 10:25 中企顾问网
2024-2030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市场评估与投资可行性报告2023-10
- 价格(元):8000(电子) 8000(纸质) 8500(电子纸质)
- 出版日期:2023-10
-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 订购电话:400-700-9228 010-69365838
- 2024-2030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市场评估与投资可行性报告,首先介绍了互联网与工业发展的融合创新,并分析了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环境。接着,报告详细剖析了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了制造业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随后,报告分析了互联网+制造产业链上游电子信息产业及下游应用市场的发展,并分析了国内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报告阐述了互联网+制造业的投资机遇及风险,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 下载WORD版 下载PDF版 订购单 订购流程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知识红利日益凸显,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大势所趋。2015年5月,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业未来十年行动纲领的,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演进,推动着制造业产品、装备、工艺、管理、服务的智能化,高度智能化产品的商业化步伐不断加快。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创新平台正在重组传统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在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已初显成效。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在2018-2020年期间,我国发布实施十余项落地性文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带动总投资近700亿元,遴选4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258个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网络基础、平台中枢、数据要素、安全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活跃,产业生态不断壮大,各地方、产业各界共识不断凝聚,积极性不断提升,为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政策支持方面,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通知》,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培植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1月13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产业演进趋势,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到2023年,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市场评估与投资可行性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互联网与工业发展的融合创新,并分析了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环境。接着,报告详细剖析了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了制造业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随后,报告分析了互联网+制造产业链上游电子信息产业及下游应用市场的发展,并分析了国内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报告阐述了互联网+制造业的投资机遇及风险,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中企顾问网、中企顾问网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互联网+制造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互联网+制造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战略驱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
1.1 “互联网+”战略提出的背景
1.1.1 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1.1.2 跨领域多技术的融合创新
1.1.3 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1.1.4 各国产业变革的普遍选择
1.2 中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内容
1.2.1 总体要求
1.2.2 发展目标
1.2.3 主要任务
1.2.4 保障支撑
1.3 “互联网+”战略助力中国工业发展
1.3.1 不同市场阵营积极探索互联网化转型
1.3.2 新服务业态催生跨界融合新兴市场
1.3.3 智能产品打造产品增值重要载体
1.3.4 新网络构筑产业变革实现基础
1.4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主要特点
1.4.1 工业和互联网企业路径选择各有侧重
1.4.2 用户贴近和开放程度决定融合水平
1.4.3 新型研发组织方式提升生产效率
1.4.4 创新模式助力网络化智能化生产
1.4.5 协同式供应链促进高效无缝对接
1.4.6 需求端连接实现全流程用户参与
1.4.7 融合型服务延伸企业价值创造链条
1.5 中国互联网+工业融合发展策略分析
1.5.1 政府层面
1.5.2 行业层面
1.5.3 企业层面
第二章 中国发展互联网+制造业面临的的外部环境分析
2.1 政策环境
2.1.1 行业政策综述
2.1.2 中国制造2025
2.1.3 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
2.1.4 工业互联网工作计划
2.1.5 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
2.2 经济环境
2.2.1 宏观经济概况
2.2.2 对外经济分析
2.2.3 工业运行情况
2.2.4 固定资产投资
2.2.5 宏观经济展望
2.3 居民生活环境
2.3.1 居民收入水平
2.3.2 人口规模与构成
2.3.3 社会消费规模
2.3.4 消费市场特征
2.3.5 网民规模分析
2.4 技术环境
2.4.1 互联网+制造的关键技术
2.4.2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发展
2.4.3 工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
2.4.4 工业大数据技术研发应用
第三章 2021-2023年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分析
3.1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
3.1.1 传统制造业市场地位
3.1.2 传统制造业发展挑战
3.1.3 居民消费层次不断升级
3.1.4 工业4.0引领制造业变革
3.1.5 重塑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
3.1.6 新科技革命不断催生新技术
3.1.7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
3.2 2021-2023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模式
3.2.1 基于资源效率提升的智能生产模式
3.2.2 基于协作效率提升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
3.2.3 基于消费效率提升的个性化定制模式
3.2.4 基于服务效率提升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3.3 2021-2023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状况
3.3.1 行业发展特点
3.3.2 行业发展现状
3.3.3 产业深度融合
3.3.4 试点项目动态
3.3.5 行业发展机遇
3.4 2021-2023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态势
3.4.1 智能制造发展阶段
3.4.2 智能制造发展特征
3.4.3 智能制造发展规模
3.4.4 智能制造企业规模
3.4.5 智能制造迈向高端
3.4.6 智能制造融资情况
3.4.7 试点项目布局情况
3.5 互联网+助推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变革
3.5.1 云制造
3.5.2 电子商务
3.5.3 众包模式
3.5.4 个性化定制
3.5.5 网络协同开发
3.6 互联网+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3.6.1 制造业转型升级认识误区
3.6.2 智能制造技术人才比较缺乏
3.6.3 传统管理模式与新兴模式不适应
3.6.4 工业互联网架构体系亟待破解
3.7 工业互联网影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3.7.1 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
3.7.2 对我国制造业高效化的影响
3.7.3 对我国制造业生态化的影响
3.7.4 制造业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3.8 “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升级路径
3.8.1 技术层面
3.8.2 产业层面
3.8.3 生态层面
第四章 2021-2023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生产环节分析
4.1 “互联网+”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升级
4.1.1 定制化
4.1.2 分散化
4.1.3 服务化
4.2 国内智能工厂发展分析
4.2.1 智能工厂框架
4.2.2 智能工厂特点
4.2.3 产业布局分析
4.2.4 企业布局分析
4.2.5 工厂建设要点
4.2.6 重点发展方向
4.2.7 发展趋势展望
4.3 制造业云制造模式分析
4.3.1 云制造体系结构
4.3.2 云制造发展现状
4.3.3 云制造商业模式
4.3.4 云制造应用方向
4.3.5 发展问题及对策
4.3.6 云制造前景展望
4.4 制造业个性化定制模式分析
4.4.1 需求倒逼转型
4.4.2 政策支持分析
4.4.3 典型案例分析
4.4.4 市场前景展望
4.5 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及应用
4.5.1 产业链价值分析
4.5.2 全球市场发展
4.5.3 国内发展规模
4.5.4 行业应用结构
4.5.5 行业产量情况
4.5.6 市场发展趋势
4.6 高档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及应用
4.6.1 产业规模状况
4.6.2 产业结构分析
4.6.3 产品国产化率
4.6.4 行业发展策略
4.6.5 行业规划目标
4.6.6 行业发展趋势
4.7 3D打印市场规模及应用
4.7.1 全球发展现状
4.7.2 行业扶持政策
4.7.3 市场发展规模
4.7.4 产业发展格局
4.7.5 国内投资情况
4.7.6 市场存在问题
4.7.7 行业发展对策
4.7.8 行业发展趋势
第五章 2021-2023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重点产品市场分析
5.1 移动智能终端
5.1.1 行业特点分析
5.1.2 市场发展规模
5.1.3 区域分布情况
5.1.4 市场竞争格局
5.1.5 行业发展趋势
5.2 可穿戴设备市场
5.2.1 全球发展规模
5.2.2 国内行业运行
5.2.3 产品应用结构
5.2.4 市场规模预测
5.2.5 未来发展趋势
5.3 智能汽车
5.3.1 行业介入模式
5.3.2 市场需求分析
5.3.3 行业发展态势
5.3.4 行业应用情况
5.3.5 行业发展战略
5.3.6 未来前景展望
5.4 智能家电
5.4.1 全球发展规模
5.4.2 国内发展情况
5.4.3 细分品类格局
5.4.4 企业布局模式
5.4.5 产品运作模式
5.4.6 行业发展前景
5.5 无人机
5.5.1 行业扶持政策
5.5.2 商业模式分析
5.5.3 市场发展规模
5.5.4 民用无人机发展
5.5.5 市场发展空间
5.5.6 无人机发展趋势
第六章 2021-2023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服务环节分析
6.1 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6.1.1 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内涵和意义
6.1.2 我国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现状
6.1.3 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制约因素
6.1.4 服务型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
6.2 智慧物流
6.2.1 行业发展概述
6.2.2 行业扶持政策
6.2.3 市场发展规模
6.2.4 行业融资情况
6.2.5 企业竞争格局
6.2.6 发展面临的挑战
6.2.7 行业发展建议
6.2.8 未来发展趋势
6.3 检测行业
6.3.1 全球市场发展
6.3.2 行业运行特征
6.3.3 市场主体数量
6.3.4 行业产出情况
6.3.5 市场营收规模
6.3.6 科技创新发展
6.3.7 行业并购分析
6.3.8 未来前景展望
6.4 工业设计
6.4.1 行业发展现状
6.4.2 行业发展特征
6.4.3 市场发展规模
6.4.4 市场竞争格局
6.4.5 行业发展短板
6.4.6 行业发展前景
6.5 工业节能
6.5.1 行业发展特征
6.5.2 行业发展要点
6.5.3 市场发展规模
6.5.4 行业发展成效
6.5.5 产业链分析
6.5.6 行业投资情况
6.6 供应链金融
6.6.1 行业政策分析
6.6.2 生态图谱分析
6.6.3 市场发展规模
6.6.4 服务主体分布
6.6.5 业务分布领域
6.6.6 企业实力排名
6.6.7 行业发展趋势
第七章 2021-2023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销售环节分析
7.1 制造业积极拓展电子商务渠道
7.1.1 电子商务催生中国特色工业4.0
7.1.2 传统产业的“逆向”互联网化
7.1.3 电子商务倒逼制造业转型
7.1.4 制造类企业发力电子商务
7.2 服装电商
7.2.1 市场发展规模
7.2.2 B2B市场发展
7.2.3 网络零售情况
7.2.4 行业发展特点
7.2.5 直播电商发展
7.2.6 发展前景展望
7.3 家电电商
7.3.1 行业发展现状
7.3.2 市场发展规模
7.3.3 二类电商发展
7.3.4 细分品类格局
7.3.5 潜在市场机会
7.4 医药电商
7.4.1 行业发展历程
7.4.2 市场发展现状
7.4.3 行业发展规模
7.4.4 行业发展模式
7.4.5 行业发展风险
7.4.6 行业未来趋势
7.5 母婴电商
7.5.1 产品服务形态
7.5.2 电商市场规模
7.5.3 电商用户规模
7.5.4 行业融资情况
7.5.5 市场发展趋势
7.6 汽车电商
7.6.1 市场发展现状
7.6.2 二手车电商发展
7.6.3 汽车后市场分析
7.6.4 企业发展建议
7.6.5 行业发展趋势
7.7 钢铁电商
7.7.1 行业发展现状
7.7.2 行业运营流程
7.7.3 市场发展规模
7.7.4 行业竞争格局
7.7.5 行业集中度
7.7.6 行业发展趋势
7.7.7 产业链发展空间
第八章 2021-2023年互联网+制造业区域发展分析
8.1 2021-2023年互联网+制造业集群态势
8.1.1 产业集群分布
8.1.2 集群试点项目
8.1.3 区域发展优势
8.1.4 产业集群规律
8.1.5 产业集群模式
8.1.6 产业集群机遇
8.2 长三角地区互联网+制造业发展
8.2.1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优势
8.2.2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综况
8.2.3 互联网平台助力制造业
8.2.4 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现状
8.2.5 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困境
8.2.6 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对策
8.2.7 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机遇
8.3 珠三角地区互联网+制造业发展
8.3.1 制造业发展环境
8.3.2 制造业发展现状
8.3.3 制造业企业竞争力
8.3.4 互联网+制造业发展
8.3.5 重点区域市场发展水平
8.3.6 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对策
8.3.7 互联网+制造业规划目标
8.4 京津冀地区互联网+制造业发展
8.4.1 京津翼产业发展背景
8.4.2 京津冀产业发展态势
8.4.3 智能制造协同产业发展
8.4.4 区域制造业发展状况
8.4.5 互联网+制造业规划目标
8.5 东北地区互联网+制造业发展
8.5.1 积极谋取区域协同发展
8.5.2 互联网+制造业发展优势
8.5.3 智能制造助力东北振兴
8.5.4 制造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
8.5.5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8.5.6 互联网+制造业前景展望
8.6 西南地区互联网+制造业发展
8.6.1 区域智能制造业发展状况
8.6.2 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动态
8.6.3 区域先进制造业扶持政策
8.6.4 互联网+制造业规划目标
第九章 2021-2023年互联网+制造产业链上游电子信息产业分析
9.1 2021-202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
9.1.1 全球消费电子产品产值规模
9.1.2 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状况
9.1.3 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
9.1.4 电子信息制造业资产投资
9.1.5 电子信息制造业细分市场
9.1.6 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方向
9.2 集成电路
9.2.1 全球市场规模
9.2.2 行业运行情况
9.2.3 产业结构分析
9.2.4 产量规模分析
9.2.5 行业贸易情况
9.2.6 行业发展问题
9.2.7 行业发展规划
9.3 传感器
9.3.1 全球市场状况
9.3.2 行业发展历程
9.3.3 行业发展政策
9.3.4 市场发展规模
9.3.5 行业区域分布
9.3.6 产业园区发展
9.3.7 行业发展趋势
9.4 工业软件
9.4.1 行业运行特征
9.4.2 市场发展规模
9.4.3 产品结构占比
9.4.4 企业竞争格局
9.4.5 行业存在问题
9.4.6 发展模式创新
9.4.7 未来发展趋势
9.5 数据中心
9.5.1 全球市场规模
9.5.2 行业发展阶段
9.5.3 市场发展规模
9.5.4 企业竞争格局
9.5.5 发展路径分析
9.5.6 行业发展趋势
第十章 2021-2023年互联网+制造产业链下游应用市场分析
10.1 智慧城市
10.1.1 产业链分析
10.1.2 行业扶持政策
10.1.3 应用项目分类
10.1.4 建设现状分析
10.1.5 典范城市发展
10.1.6 关键领域发展
10.1.7 主要建设模式
10.1.8 未来发展趋势
10.2 智能交通
10.2.1 行业扶持政策
10.2.2 全球市场发展
10.2.3 行业运行情况
10.2.4 区域项目建设
10.2.5 市场结构分析
10.2.6 企业投资状况
10.3 智能家居
10.3.1 全球支出规模
10.3.2 市场发展规模
10.3.3 专利技术数量
10.3.4 市场主体分析
10.3.5 行业竞争结构
10.3.6 消费行为分析
10.3.7 市场前景展望
10.4 智慧医疗
10.4.1 市场发展规模
10.4.2 产业布局分析
10.4.3 商业模式分析
10.4.4 行业投资规模
10.4.5 投资切入点分析
10.4.6 未来应用趋势
10.4.7 发展前景预测
10.5 智慧环保
10.5.1 市场主体分析
10.5.2 企业规模分析
10.5.3 市场发展规模
10.5.4 市场竞争格局
10.5.5 机遇挑战并存
10.5.6 市场前景展望
10.6 智慧农业
10.6.1 行业支持政策
10.6.2 国内发展现状
10.6.3 产业发展特征
10.6.4 技术体系分析
10.6.5 未来发展方向
10.6.6 未来发展目标
第十一章 2020-2023年国内重点互联网+制造企业运营分析
11.1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1.1.1 企业发展概况
11.1.2 经营效益分析
11.1.3 业务经营分析
11.1.4 财务状况分析
11.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1.6 公司发展战略
11.1.7 未来前景展望
11.2 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11.2.1 企业发展概况
11.2.2 经营效益分析
11.2.3 业务经营分析
11.2.4 财务状况分析
11.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2.6 公司发展战略
11.2.7 未来前景展望
11.3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1.3.1 企业发展概况
11.3.2 经营效益分析
11.3.3 业务经营分析
11.3.4 财务状况分析
11.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3.6 公司发展战略
11.3.7 未来前景展望
11.4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11.4.1 企业发展概况
11.4.2 经营效益分析
11.4.3 业务经营分析
11.4.4 财务状况分析
11.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4.6 未来前景展望
11.5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1.5.1 企业发展概况
11.5.2 经营效益分析
11.5.3 业务经营分析
11.5.4 财务状况分析
11.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5.6 未来前景展望
11.6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1.6.1 企业发展概况
11.6.2 经营效益分析
11.6.3 业务经营分析
11.6.4 财务状况分析
11.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6.6 公司发展战略
11.6.7 未来前景展望
11.7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1.7.1 企业发展概况
11.7.2 经营效益分析
11.7.3 业务经营分析
11.7.4 财务状况分析
11.7.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7.6 未来前景展望
11.8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8.1 企业发展概况
11.8.2 经营效益分析
11.8.3 业务经营分析
11.8.4 财务状况分析
11.8.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8.6 公司发展战略
11.8.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二章 中国互联网+制造业投资潜力分析
12.1 2021-2023年互联网+制造业投融资分析
12.1.1 产业投融资现状
12.1.2 产业投融资用途
12.1.3 产业投融资动态
12.1.4 平台投融资动态
12.2 投资机遇分析
12.2.1 整体投资机遇
12.2.2 国家战略机遇
12.2.3 融合创新机遇
12.2.4 平台建设机遇
12.2.5 技术创新机遇
12.3 投资壁垒分析
12.3.1 技术能力
12.3.2 人才储备
12.3.3 资金基础
12.4 投资风险预警
12.4.1 安全风险
12.4.2 资金风险
12.4.3 研发风险
12.4.4 产能风险
12.4.5 标准风险
12.4.6 人才风险
12.5 投资策略建议
12.5.1 纵向整合及网络化
12.5.2 价值链横向整合
12.5.3 全生命周期数字化
12.5.4 技术应用的指数式增长
12.5.5 着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12.5.6 树立制造业互联网思维模式
第十三章 2024-2030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
13.1 互联网+制造未来发展方向
13.1.1 影响因素分析
13.1.2 行业发展方向
13.1.3 产品发展趋势
13.1.4 平台发展趋势
13.1.5 未来政策导向
13.1.6 行业发展趋势
13.2 中国智能制造业前景展望
13.2.1 智能制造前景乐观
13.2.2 行业盈利前景分析
13.2.3 高端智能市场前景
13.2.4 企业转型升级方向
13.2.5 智能制造前景空间
图表目录
图表1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相关政策(一)
图表2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相关政策(二)
图表3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相关政策(三)
图表4 “中国制造2025”主要指标
图表5 2015-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6 2015-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7 2020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8 2015-2020年GDP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9 2015-2020年GDP环比增长速度
图表10 2015-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11 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2 2019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3 2019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4 2019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图表15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至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16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图表17 2018-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18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
图表19 2019-2020年各月累计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图表20 2019-2020年各月累计利润率与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
图表21 2020年分经济类型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速
图表22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23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
图表24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
图表25 2018-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26 2019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27 2019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28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29 2019-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30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与 互联网+制造业 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