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30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市场评估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http://www.cction.com 2023-10-17 09:53 中企顾问网
2024-2030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市场评估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3-10
2007年,哥斯达黎加提出到2021年建设成为全球第一个碳中和国家。为实现该目标,哥斯达黎加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成立碳排放交易管理委员会,加大风力、水力、地热等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征收的燃油税用于环境保护和森林保护补偿等;在农业领域,积极推广碳中和咖啡园种植模式,有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所产生的碳排放;在旅游业等支柱产业中,将实现碳中和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2008年,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明确提出碳中和国家概念,挪威、冰岛、新西兰、葡萄牙、马尔代夫和梵蒂冈等国积极响应,制定了碳中和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及行动计划。为落实《巴黎协定》提出的到21世纪后半叶实现净零排放的远期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国家低排放发展战略。目前已有30个国家(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提出了碳中和愿景目标。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和能源领域节能降碳。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明确重点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制定分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并深入推进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石化化工、钢铁等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遴选43家能效“领跑者”企业,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部署推动中央企业和各地区扎实开展煤电“三改联动”,积极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加大支持力度。2021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2.5克标准煤/千瓦时,同比下降2.4克标准煤/千瓦时。二是扎实推进建筑领域能效提升。住房城乡建设部持续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实施。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约17亿平方米,建成绿色建筑约85亿平方米,建设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三是加快建立清洁高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部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推动绿色公路、绿色水运、港口岸电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动力船舶等清洁低碳型交通工具,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截至今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居全球首位。四是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国管局持续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有序组织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工程,积极推广能源费用托管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共建成约13万家县级及以上党政节约型机关和5114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376家公共机构被评为能效领跑者。2021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综合能耗分别同比下降1.14%、1.32%。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家战略,根本目的在于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等重大决策中“30·60”目标被反复提及,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和指导意见,2021年7月我国碳交易市场正式交易,“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家战略。
自我国碳交易市场上线以来,碳中和政策频发。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主要目标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2021年11月10日,国家机关事物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公共机构用能结构持续优化,用能效率持续提升,年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89亿吨标准煤以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4亿吨以内,在2020年的基础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5%、碳排放下降7%,有条件的地区2025年前实现公共机构碳达峰、全国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2030年前尽早达峰。2022年7月1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2022年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2022年8月17日,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2022年10月3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加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标准制修订。围绕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要求,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绿色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研制配套标准样品。2022年11月7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优化建材行业能源结构,促进能源消费清洁低碳化,在气源、电源等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条件下,有序提高平板玻璃、玻璃纤维、陶瓷、矿物棉、石膏板、混凝土制品、人造板等行业的天然气和电等使用比例。2022年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结构、用能结构明显优化,低碳工艺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
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市场评估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共六章。首先介绍了国外的碳中和政策发布状况,接着分析了国内碳中和政策环境,然后对中国碳交易市场政策做了深度解析,并对国内各个行业颁布的碳中和相关政策进行了详实的分析。随后,报告对部分地方政府碳中和战略布局进行了分析。最后对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行了阐述。
您或贵单位若想对进行碳中和相关行业的投资,本报告可帮助您了解碳中和方面的相关政策,是您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国外碳中和战略政策状况及经验借鉴
1.1 全球碳中和政策及经验借鉴
1.1.1 国家层面碳中和政策
1.1.2 城市层面碳中和政策
1.1.3 行业层面碳中和政策
1.1.4 全球碳中和标准体系
1.1.5 各国碳中和政策举措
1.1.6 碳中和政策配套设施
1.1.7 碳中和政策经验借鉴
1.2 美国碳中和政策及经验借鉴
1.2.1 碳中和政策历程
1.2.2 碳中和主要政策
1.2.3 碳中和政策举措
1.2.4 碳中和政策规划
1.2.5 碳中和政策启示
1.3 欧盟碳中和政策及经验借鉴
1.3.1 碳中和政策历程
1.3.2 各国碳中和政策
1.3.3 碳中和重点政策
1.3.4 碳中和政策举措
1.3.5 碳中和政策挑战
1.3.6 碳中和政策启示
1.4 英国碳中和政策及经验借鉴
1.4.1 碳中和政策历程
1.4.2 碳中和主要政策
1.4.3 气候及能源政策
1.4.4 各领域相关政策
1.4.5 碳中和企业战略
1.4.6 碳中和政策举措
1.4.7 碳中和政策启示
1.5 日本碳中和政策及经验借鉴
1.5.1 碳中和政策历程
1.5.2 碳中和政策解读
1.5.3 碳中和政策工具
1.5.4 各行业碳中和政策
1.5.5 碳中和政策启示
1.6 其他国家碳中和相关政策
1.6.1 韩国
1.6.2 泰国
1.6.3 巴西
1.6.4 新加坡
1.6.5 新西兰
1.6.6 澳大利亚
第二章 中国碳中和战略政策发展综述
2.1 碳中和政策体系
2.1.1 政策历程
2.1.2 政策汇总
2.1.3 政策体系
2.1.4 行业标准
2.2 碳中和政策成果
2.2.1 中央层面
2.2.2 部委层面
2.2.3 地方层面
2.2.4 细分领域
2.3 重点碳中和政策解读
2.3.1 碳中和货币政策分析
2.3.2 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
2.3.3 应对气候变化指导意见
2.3.4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2.3.5 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
2.3.6 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意见
2.3.7 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意见
2.3.8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
2.3.9 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
2.4 碳中和政策发展问题及建议分析
2.4.1 碳中和政策发展问题分析
2.4.2 碳中和政策完善建议分析
2.4.3 中国实现碳中和政策路径
2.4.4 碳中和标准体系发展趋势
2.4.5 碳中和标准体系发展思路
第三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相关政策分析
3.1 碳定价政策梳理
3.1.1 碳中和目标下碳定价政策内涵
3.1.2 碳中和目标下碳定价政策意义
3.1.3 碳中和目标下碳定价政策效应
3.1.4 碳中和目标下碳定价政策现状
3.1.5 碳中和目标下碳定价政策建议
3.2 碳交易政策体系
3.2.1 碳交易政策梳理
3.2.2 碳交易政策体系
3.2.3 各区域政策布局
3.2.4 碳交易政策建议
3.3 碳交易政策解读
3.3.1 碳排放权交易配额设定
3.3.2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3.3.3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
3.3.4 碳排放权相关管理规则
3.3.5 碳排放权交易质量监督
3.3.6 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政策
3.4 碳税相关政策梳理
3.4.1 碳税与碳中和的关系
3.4.2 我国发展碳税必要性
3.4.3 我国开征碳税的路径
3.4.4 我国开征碳税发展历程
3.4.5 我国开征碳税发展现状
3.4.6 我国开征碳税发展问题
3.4.7 我国开征碳税建议对策
3.4.8 国外碳税征管经验启示
第四章 中国各行业碳中和相关政策分析
4.1 环保行业
4.1.1 碳中和下环保行业相关政策
4.1.2 碳中和下环境监测相关政策
4.1.3 碳中和下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4.1.4 碳中和下温室气体相关政策
4.1.5 碳中和下生态碳汇相关政策
4.1.6 生态环境源头防控指导意见
4.1.7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4.1.8 排污许可提质增效行动计划
4.1.9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意见
4.1.10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
4.1.11 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意见
4.1.12 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4.2 能源电力行业
4.2.1 能源行业碳中和政策汇总
4.2.2 能源行业碳中和政策解读
4.2.3 能源行业碳中和政策建议
4.2.4 碳中和下各区域限电政策
4.2.5 光伏行业碳中和行动倡议书
4.2.6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相关政策
4.2.7 碳中和下焦化行业相关政策
4.2.8 碳中和下核电行业相关政策
4.2.9 碳中和下风电行业相关政策
4.2.10 碳中和下氢能行业相关政策
4.2.11 碳中和下储能行业相关政策
4.2.12 碳中和下油气行业相关政策
4.3 建筑行业
4.3.1 建筑业相关碳中和政策汇总
4.3.2 建筑业相关碳中和政策解读
4.3.3 碳中和下绿色建筑相关政策
4.3.4 砂石行业碳中和行动倡议书
4.3.5 碳中和下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
4.3.6 光伏建筑一体化相关碳中和政策
4.4 建材行业
4.4.1 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4.4.2 建材行业碳中和行动倡议书
4.4.3 绿色建材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4.4.4 碳中和下水泥行业相关政策
4.4.5 碳中和下玻璃行业相关政策
4.4.6 碳中和下陶瓷行业相关政策
4.5 化工新材料行业
4.5.1 化工行业碳减排政策汇总
4.5.2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相关政策
4.5.3 石化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4.5.4 石化行业碳中和行动倡议书
4.5.5 碳中和下煤化工行业相关政策
4.5.6 碳中和下电解铝行业相关政策
4.6 交通运输行业
4.6.1 交通运输相关碳中和政策解读
4.6.2 汽车行业相关碳中和政策汇总
4.6.3 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
4.6.4 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关政策
4.6.5 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
4.7 绿色金融行业
4.7.1 碳中和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4.7.2 碳中和下绿色金融政策汇总
4.7.3 碳中和下绿色金融政策实践
4.7.4 碳中和下绿色金融政策建议
4.7.5 碳中和下绿色金融政策导向
第五章 中国碳中和区域政策发展状况分析
5.1 碳中和区域政策梳理
5.1.1 各省市碳中和政策汇总
5.1.2 各省市碳中和相关会议
5.1.3 华北地区碳中和相关政策
5.1.4 华东地区碳中和相关政策
5.1.5 东北地区碳中和相关政策
5.1.6 华中地区碳中和相关政策
5.1.7 华南地区碳中和相关政策
5.1.8 西南地区碳中和相关政策
5.1.9 西北地区碳中和相关政策
5.2 华北地区
5.2.1 北京市
5.2.2 天津市
5.2.3 河北省
5.2.4 山西省
5.2.5 内蒙古
5.3 华东地区
5.3.1 上海市
5.3.2 江苏省
5.3.3 浙江省
5.3.4 山东省
5.3.5 安徽省
5.3.6 江西省
5.3.7 福建省
5.4 东北地区
5.4.1 辽宁省
5.4.2 吉林省
5.4.3 黑龙江
5.5 华中地区
5.5.1 湖北省
5.5.2 湖南省
5.5.3 河南省
5.6 华南地区
5.6.1 广东省
5.6.2 广西省
5.6.3 海南省
5.7 西南地区
5.7.1 贵州省
5.7.2 云南省
5.7.3 四川省
5.7.4 重庆市
5.7.5 西藏自治区
5.8 西北地区
5.8.1 甘肃省
5.8.2 陕西省
5.8.3 青海省
5.8.4 宁夏回族自治区
5.8.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六章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6.1 总体要求
6.1.1 指导思想
6.1.2 工作原则
6.2 主要目标
6.2.1 “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6.2.2 “十五五”期间发展目标
6.3 重点任务
6.3.1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6.3.2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6.3.3 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6.3.4 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6.3.5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6.3.6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6.3.7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6.3.8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6.3.9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6.3.10 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6.4 国际合作
6.4.1 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6.4.2 开展绿色经贸、技术与金融合作
6.4.3 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6.5 政策保障
6.5.1 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6.5.2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6.5.3 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
6.5.4 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
6.6 组织实施
6.6.1 加强统筹协调
6.6.2 强化责任落实
6.6.3 严格监督考核
图表目录
图表 各国(地区)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实现路径(一)
图表 各国(地区)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实现路径(二)
图表 各国(地区)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实现路径(三)
图表 ISO/TC301已发布标准情况
图表 欧盟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关键时间点
图表 欧盟温室气体排放分类
图表 英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关键时间点
图表 国制定的碳预算
图表 英国气候变化、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政策时间线
图表 《绿色天然气》碳中和战略规划中的2020-2050年英国管道气体消费量
图表 《绿色天然气》报告规划的管网能源流向
图表 英国“2050年碳中和”战略10个子目标
图表 2019年按国家划分的公共能源RD&D预算总额
图表 1977-2019年日本能源研发支出预算
图表 利用税制鼓励相关投资、重组、研发
图表 建立合适的金融体系支持碳中和投资
图表 制定环境监管法规与碳交易市场、碳税等制度
图表 日本能源相关产业发展战略
图表 日本制造业和运输相关产业发展战略
图表 日本家庭、办公相关产业发展战略
图表 我国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
图表 2020-2021年国内碳中和主要相关政策
图表 碳中和愿景下基于技术的政策体系
图表 TC20已发布标准分布
图表 2021年各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梳理表
图表 2021年各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梳理表(续)
图表 大型活动在筹办阶段、举办阶段和收尾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图表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
图表 举办大型活动中可以考虑的减排措施
图表 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具体适用的行业
图表 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政策路径
图表 中国碳交易机制总量控制及配额分配机制
图表 2014-2021年中国碳排放权法律制度体系
图表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历史版本比较
图表 2020年部分地方碳市场配额分配情况
图表 碳排放权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名词定义
图表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职责
图表 部分国家碳税征管情况
图表 2021年全国两会“环保”相关内容
图表 我国温室气体监测相关国家标准
图表 环境监测有关文件概要
图表 2020-2021年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图表 2020-2021年生态碳汇相关政策
图表 2020-2021年能源行业领域“碳中和”概念国家层面及地方政府层面政策汇总
图表 2021年部分省市能耗双控、限电政策/通知
图表 2021年部分省市能耗双控、限电政策/通知(续)
图表 焦化行业去产能及产业升级的主要政策梳理
图表 2012-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核电的表述
图表 2021年风电相关政策情况一览
图表 中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历程
图表 我国民营炼化企业市场准入进程
图表 2020-2021年建筑业领域“碳中和”概念国家层面及地方政府层面政策汇总
图表 2016-2021年绿色建筑相关政策
图表 2019-2021年部分省市绿色建筑政策
图表 2016-2021年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政策一览
图表 2017-2021年重点省市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相关政策及发展目标
图表 2017-2021年重点省市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相关政策及发展目标(续)
图表 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
图表 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减排的六方面举措
图表 2014-2021年我国绿色建材相关政策汇总
图表 典型省市水泥超低排放标准及政策要求
图表 2020-2021年各地水泥超低排放评估建材技术指南
图表 2014-2021年玻璃行业控制新增产能相关政策
图表 部分主要陶瓷生产省区环保政策出台
图表 2021年我国涉及化工行业相关碳减排政策汇总
与 碳中和战略 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