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处方药行业发展现状
http://www.cction.com 2013-03-05 09:10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我国非处方药品销售主要集中在两个市场终端:专业市场(医院)、零售市场(药店),就非处方药的消费属性来看,零售市场是消费者自我保健(治疗)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非处方药品销售的主阵地。
1、品种数量增加,用药相对稳定
品种数量的增加是是我国非处方行业增长的基础,自1999年首批非处方药目录公布以来,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多次组织专家进行非处方药品遴选筛查,截止到2004年,相继公布了六批非处方药目录,被列入目录品种有4462个,其中包括化学药品954个,中成药3484个,基本完成了对上市药物进行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
2004年起,我国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并对非处方药目录实行动态管理,非处方药的品种数量增速有所放缓,OTC化学药和中成药品种增长趋于稳定水平。我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非处方药近5000个品种,非处方药生产企业3000余家,非处方药品种已具备较广的可获得性和普及性。
目前,我国非处方药品种覆盖维生素类用药、感冒用药、肠胃用药、咽喉类用药、解热镇痛用药、皮肤外用药、消化类用药等多个用药领域。在品种选择方面,由于我国传统医学在公众自我保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中成药占据了我国非处药方药品的主体位置,约占我国整个药品目录的80%左右,同国际非处方药用药领域相比较,止咳化痰、咽喉口腔、妇科用药与泌尿补肾等类别成为国内OTC市场的特色。
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OTC药品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诸如感冒、咳嗽、口腔咽喉疾病、胃肠道疾病、眼病、皮肤病等,因此终端市场各大消费品类结构相对稳定,据统计2007-2009年我国非处方药各大品类显示份额显示,感冒咳嗽及过敏药作为最普遍且广泛的自我药疗品类,一直都占据着国内OTC市场的头把交椅,约占整个非处方药市场销售总额的三成,生活方式调理药、维生素矿物质及滋补药、解热镇痛药、肠胃消化药终端市场份额也均在10%以上。
2、市场规模扩大,零售终端快速崛起
2000年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以来,我国非处方药行业经过10多年的逐步发展,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11年我国OTC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617亿元,同比增长15.4%,在我国药品销售额的占比约为17.8%,相对于2000年的253亿的非处方药销售规模而言,市场规模扩大6倍,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8.4%,远高于同期国际非处方药行业的增长幅度(2-3%)。
但就市场增长率来说,近几年中国非处方药行业增长率普遍低于全国药品市场规模的增长率,尤其是在2008年和2009年全面推进新医改以后,随着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加快,国家医疗卫生费用投入的加大推动了整体药品市场的增长(大约25%左右),但是OTC行业的同期增长率却在这两年明显偏低(大约15%左右)。
究其原因为我国新医改持续加大对基层市场的投入力度,基层居民医疗需求持续释放是现阶段驱动我国药品市场增长的主动力,而基层市场一向是我国非处方药行业营销的薄弱区域,受医保政策和基层居民就医概念的影响,基层居民更倾向于到医院等医疗机构就诊。
目前,我国非处方药品销售主要集中在两个市场终端:专业市场(医院)、零售市场(药店),就非处方药的消费属性来看,零售市场是消费者自我保健(治疗)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非处方药品销售的主阵地。
我国零售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药店数量和规模均取得较快的发展,进而促使非处方药品种在药店终端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OTC品种在药店终端的销售规模为95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4%,但是受我国基层医疗市场快速兴起的影响,零售市场OTC品种销售规模约占整个市场的59.3%,较去年下降近0.4个百分点。
3、竞争日趋激烈,外资品牌占主导
我国快速增长的OTC市场吸引了众多全球性非处方药品生产商的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外合资企业如西安杨森、中美史克、上海施贵宝、上海罗氏、上海强生、北京诺华等相继成立,跨国公司凭借先进的研发实力和营销策略,在我国市场掀起了OTC销售的高潮。
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OTC市场的成熟,跨国公司纷纷加大研发以及并购力度,加快在中国非处方药市场的布局,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2010年全球第三大医药巨头赛诺菲-安万特相继收购杭州民生药业以及美华太阳石集团公司。
目前,我国从事药品制剂生产的4500多家企业中,有2/3以上即生产处方药也生产非处方药,其中虽然有诸如云南白药、华润三九、哈药集团、江中药业、仁和药业、同仁堂等一批大型品牌OTC企业,但是更多的却是资金和技术都相对较弱的中小型企业,市场上同一通用名的OTC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竞争激烈,内耗严重。
就国内非处方药整体市场来看,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形成了“三七”开的市场格局,但是在品牌竞争上,国内企业远逊于跨国公司,在2012年OTC协会统计的非处方药品种(化学药)排名中,外资品牌成为绝对的主导。
品种数量的增加是是我国非处方行业增长的基础,自1999年首批非处方药目录公布以来,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多次组织专家进行非处方药品遴选筛查,截止到2004年,相继公布了六批非处方药目录,被列入目录品种有4462个,其中包括化学药品954个,中成药3484个,基本完成了对上市药物进行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
2004年起,我国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并对非处方药目录实行动态管理,非处方药的品种数量增速有所放缓,OTC化学药和中成药品种增长趋于稳定水平。我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非处方药近5000个品种,非处方药生产企业3000余家,非处方药品种已具备较广的可获得性和普及性。
目前,我国非处方药品种覆盖维生素类用药、感冒用药、肠胃用药、咽喉类用药、解热镇痛用药、皮肤外用药、消化类用药等多个用药领域。在品种选择方面,由于我国传统医学在公众自我保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中成药占据了我国非处药方药品的主体位置,约占我国整个药品目录的80%左右,同国际非处方药用药领域相比较,止咳化痰、咽喉口腔、妇科用药与泌尿补肾等类别成为国内OTC市场的特色。
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OTC药品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诸如感冒、咳嗽、口腔咽喉疾病、胃肠道疾病、眼病、皮肤病等,因此终端市场各大消费品类结构相对稳定,据统计2007-2009年我国非处方药各大品类显示份额显示,感冒咳嗽及过敏药作为最普遍且广泛的自我药疗品类,一直都占据着国内OTC市场的头把交椅,约占整个非处方药市场销售总额的三成,生活方式调理药、维生素矿物质及滋补药、解热镇痛药、肠胃消化药终端市场份额也均在10%以上。
2、市场规模扩大,零售终端快速崛起
2000年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以来,我国非处方药行业经过10多年的逐步发展,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11年我国OTC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617亿元,同比增长15.4%,在我国药品销售额的占比约为17.8%,相对于2000年的253亿的非处方药销售规模而言,市场规模扩大6倍,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8.4%,远高于同期国际非处方药行业的增长幅度(2-3%)。
但就市场增长率来说,近几年中国非处方药行业增长率普遍低于全国药品市场规模的增长率,尤其是在2008年和2009年全面推进新医改以后,随着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加快,国家医疗卫生费用投入的加大推动了整体药品市场的增长(大约25%左右),但是OTC行业的同期增长率却在这两年明显偏低(大约15%左右)。
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变动情况
目前,我国非处方药品销售主要集中在两个市场终端:专业市场(医院)、零售市场(药店),就非处方药的消费属性来看,零售市场是消费者自我保健(治疗)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非处方药品销售的主阵地。
我国零售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药店数量和规模均取得较快的发展,进而促使非处方药品种在药店终端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OTC品种在药店终端的销售规模为95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4%,但是受我国基层医疗市场快速兴起的影响,零售市场OTC品种销售规模约占整个市场的59.3%,较去年下降近0.4个百分点。
2006-2011年中国药店数量变动情况
OTC品种市场终端的销售变动情况
我国OTC品种市场销售占比变动情况
我国快速增长的OTC市场吸引了众多全球性非处方药品生产商的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外合资企业如西安杨森、中美史克、上海施贵宝、上海罗氏、上海强生、北京诺华等相继成立,跨国公司凭借先进的研发实力和营销策略,在我国市场掀起了OTC销售的高潮。
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OTC市场的成熟,跨国公司纷纷加大研发以及并购力度,加快在中国非处方药市场的布局,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2010年全球第三大医药巨头赛诺菲-安万特相继收购杭州民生药业以及美华太阳石集团公司。
目前,我国从事药品制剂生产的4500多家企业中,有2/3以上即生产处方药也生产非处方药,其中虽然有诸如云南白药、华润三九、哈药集团、江中药业、仁和药业、同仁堂等一批大型品牌OTC企业,但是更多的却是资金和技术都相对较弱的中小型企业,市场上同一通用名的OTC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竞争激烈,内耗严重。
2012年我国非处方药生产企业排名
排名 |
代表企业 |
1 |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
2 |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3 |
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
4 |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
5 |
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
6 |
扬子江药业集团 |
7 |
中美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
8 |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9 |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10 |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料来源:中企顾问网整理
就国内非处方药整体市场来看,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形成了“三七”开的市场格局,但是在品牌竞争上,国内企业远逊于跨国公司,在2012年OTC协会统计的非处方药品种(化学药)排名中,外资品牌成为绝对的主导。
与 非处方药 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