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顾问-为中国企业提供精准咨询服务 cction.com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内容标签
全国客服热线(7*24小时)

400-700-9228

(86)010-69365838
 

全球彩色碳粉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展望

http://www.cction.com  2013-03-07 10:04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目前全球彩色碳粉需求总量约为3.8-3.9万吨,未来增速至少超过10%。全球彩色碳粉的市场比例将由2010年的24%上升至2015年的31%。

    彩色碳粉主要应用于激光彩色打印和彩色复印,主要由树脂、颜料、添加剂等组成,其加工和制备过程涉及到纳米分散技术、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复合材料等学科的内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科技产品。彩色碳粉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日本,年均增长率高达22.30%。近几年来,中国是彩色碳粉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发展迅速,其用量正快速增长。

    彩色聚合碳粉生产技术诞生的比较晚,1972年才有世界首例聚合碳粉专利的申请,1998年日本佳能才出现首例聚合彩色碳粉。我国一些企业和科研院所也尝试着进行研究,但由于受到国外垄断企业的专利限制和对行业需求缺乏了解,难以取得根本性的突破。目前,国内还不能生产出质量精良的彩色聚合碳粉,由于原装碳粉的价格居高不下,抑制了消费者消费需求。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等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继而相应带动了打印复印耗材需求的增长。全球碳粉消耗量由2005年的15.75万吨增至2008年的18.8万吨,年均增速6.46%,2010年达到21万吨。彩色碳粉的增速超过20%,远高于黑色碳粉。彩色碳粉受益于彩色打印机的日益普及,将在一定程度上对黑色碳粉产生替代效应。据调查,全球彩色碳粉市场总值由2006年的200亿元增至2010年的500亿元,远高于黑色碳粉2.68%的增长率。

    根据行业专家保守估计,目前全球彩色碳粉需求总量约为3.8-3.9万吨,未来增速至少超过10%。全球彩色碳粉的市场比例将由2010年的24%上升至2015年的31%。

    就中国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日益重视教育、文化方面投资,现代化办公用具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办公用品消费国之一。据IDC预测,中国打印机耗材市场2007年总体销售额达9.96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了8.5%,2012年约为19.65亿美元;2007-2012年中国打印机耗材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10.6%。

2005-2010年全球碳粉消耗量及增速统计

2011-2015年碳粉行业产量及增速预测

彩色碳粉市场增速显著高于黑色碳粉及碳粉行业整体增速

    碳粉根据产品对于机器的配套适用情况可以分为两类:原装碳粉和兼容碳粉。原装碳粉主要由整机厂商生产,和其自产的打印机配套使用,以佳能、富士施乐、柯尼卡美能达、理光等为代表;而兼容碳粉可以适用于其他品牌的打印机,以三菱化学为代表。据估计,目前全球碳粉市场原装碳粉仍然是主流,兼容碳粉市场空间为4000-5000吨,占比略高于10%。国内兼容碳粉的占比高于全球水平,预计超过50%,需求量在2000吨左右。

    重走黑色碳粉之路,兼容产品比例上升是必然趋势。十多年前黑色碳粉兼容比例只有10%,但现在这一比例已经提升到40%以上。彩色碳粉从问世到现在只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而产品规模地进入市场也只有五六年。两个市场同样存在原装碳粉和兼容碳粉厂商之间的博弈,考虑到目前全球范围内彩色兼容碳粉的份额仍处于较低水平,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兼容彩色碳粉市场规模的增速会显著高于彩色碳粉整体的增速。假设到2015年彩色兼容碳粉比例提高到20%,则意味着彩色碳粉需求量的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

    价格将是兼容市场爆发、兼容碳粉份额提升的核心推动力。目前原装碳粉的价格水平普遍在100万元/吨左右,而兼容碳粉价格则为30-50万元/吨不等,原装碳粉价格高企给了兼容碳粉发展的空间。未来行业内总体价格下降是趋势,这要是因为两点原因:首先,主流机器厂商有降价意愿,原装碳粉价格的高企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彩色碳粉市场的发展,同时为了避免更多的兼容厂商进入这一利润丰厚的市场,机器厂商有意愿主动降价;其次,兼容市场要发展主要推动力在于价格,预计兼容碳粉价格下降将有助于需求量的爆发式增长。但是,由于技术门槛很高,目前全球仅有四五家公司能够生产兼容彩色碳粉,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彩色碳粉价格虽有下降趋势,但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不大。

2004-2011年彩色碳粉价格呈下降趋势

关于中企顾问

  作为中企顾问咨询集团核心基础研究机构,中企顾问不懈地致力于互联网经济领域基础性行业研究、研究产品的创新研发以及数据挖掘,以此实现对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推动。
  中企顾问下设行业研究、创新研发和企业研究三个部门,通过众多分析师的不断积累,已发展成为国内权威的互联网经济研究团队,每年发布各类权威报告超过70份,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了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