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肥产品优势分析
本文导读:目前我国氮肥施用量过多,利用率低,当季氮的利用率全国平均不到30%,有些地区只有16%-22%。目前世界氮的利用率为50%以上,美洲氮肥利用率达到52%,欧洲氮肥利用率达到68%。相关试验示范表面,与施用普通肥料相比,缓控释肥利用率可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在所有作物上均有增产,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可增产10%-15%,最高达到40%以上。
一、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效果明显
长期以来,我国肥料产品结构不合理,肥料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市面上流通的肥料养分多为速效,尤其是氮素养分,进入土壤后容易通过氨态氮挥发、硝态氮流失等途径导致养分利用率低下。
目前我国氮肥施用量过多,利用率低,当季氮的利用率全国平均不到30%,有些地区只有16%-22%。目前世界氮的利用率为50%以上,美洲氮肥利用率达到52%,欧洲氮肥利用率达到68%。相关试验示范表面,与施用普通肥料相比,缓控释肥利用率可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在所有作物上均有增产,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可增产10%-15%,最高达到40%以上。
全球主要区域氮肥利用率情况
二、社会效益显著,节能环保优势大
由于提高氮肥利用率明显,因此缓控释肥可以减轻因化肥淋溶、挥发等问题造成的农业污染,并可节约能源,若肥料利用率从目前的30%提高到40%,每年可节约1000万吨标准煤,10亿立方米天然气。
国内粮食作物的碳铵平均利用率只有28%,用不掉的氮元素有三条出路,要么变成硝态氮渗入地下水,要么变成氨态氮进入空气,也有一小部分硝态氮经过反硝化作用变成氮气,重新释放到大气中。不正确的施肥方式导致中国粮食作物的氮肥吸收率非常低,大量氮肥被浪费掉。
抽样调查显示,山东省小麦的氮肥利用率仅为10%左右,江苏省水稻的氮肥利用率也仅为20%左右。中国稻田单位面积氮肥用量是日本的两倍,但两者的水稻亩产量却大致相当。农科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全国已有17个省的氮肥平均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公斤/公顷。
在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果树和花卉生产中,氮肥的用量更高,为普通大田作物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氮肥的滥用,自然成为氮污染的“罪魁祸首”。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刊发一篇题为《中国氮污染加剧》的论文。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与德国霍恩海姆大学的研究团队指出,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在过去30年间,成为世界上大气氮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这也进一步导致土壤与地下水体中的氮污染负荷加重,植被与农作物也同样受到影响。氮污染沉降已经超过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上限,若不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情况还会进一步恶化。
三、适用于种肥同播技术,省时省力
在目标产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缓控释肥比比传统肥料可减少15%-20%用量,与普通肥料相比,缓控释肥只需要进行一次施肥,不需再次追肥,而且在耕作上可以进行接触施肥和简化农业耕作,可降低劳动成本50-100元/亩。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更加适宜种肥同播的缓控释肥将是未来肥料的发展方向之一。
失业率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劳动力的供需状态,日本在60年代中后期越过刘易斯拐点时失业率出现了下降。与此相同,中国自2002年以后失业率也出现下降。同时,根据人保部每季度发布的《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中国近年来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逐年上升。虽然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时有波动,但是劳动力市场却显示出逐渐趋近的状态。这说明劳动力供给的紧张并非源自周期性结构性的因素,而是源于长期趋势的改变。
而近年来虽然外出务工农民工的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增加幅度逐渐趋缓,这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即使存在,也为数不多。未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将是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