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鞋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本文导读:鞋类企业面对的购买者都是终端消费者,终端消费者更在意价格,同时对时尚潮流更加敏感。
一、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鞋类企业的供应商,主要涉及皮革制造企业,对于所处产业链结构来看,皮革制造企业对鞋类品牌商的议价能力较低。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皮革业生产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体,形成规模的大型企业较少,生产集中度较低,任何一家制革企业都不足以影响市场,也不可能做到垄断经营,也没有绝对的市场占有率。
(2)整体生产能力过剩,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且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产品品种雷同,质量相近,形成了在同一水平线上的重复建设。对于鞋类品牌企业而言,转换成本低。
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鞋类企业面对的购买者都是终端消费者,终端消费者更在意价格,同时对时尚潮流更加敏感。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也取决于品牌企业自身的品牌能力,比如奢侈品企业,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就相对较低,但是在中低端市场,消费者转换品牌非常容易,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三、新进入者威胁
作为一个成熟的传统行业,皮鞋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皮鞋制造业的利润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对于这一行业而言,已形成的品牌和渠道还是构成一定壁垒,行业虽然进入壁垒不高,但是要形成品牌认知,难度较大。以女鞋为例,百丽以其强大的品牌群落和渠道优势,基本占据了百货商场的女鞋专柜,在女鞋这一品类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从而对中高端女鞋品牌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纵观男鞋产业,目前市场集中度较之女鞋相对分散,类似于百丽这样的行业巨头还未出现。
四、替代品的威胁
鞋类作为一个大类,基本没有替代品,但是不同风格之间有替代威胁,比如休闲鞋的风行就挤占了正装鞋的空间。
5、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目前,国内鞋类产量的 85% 为中低品,洋品牌占据中国的高端市场,压迫国产品牌只能在中和低市场勉力维持。
高端市场:
市场容量小,主要被国际品牌占领,毛利率高,品牌、款式、舒适度是致胜关键,消费者对品牌、款式、用料和做工的关注度较高。近年来国际知名鞋企纷纷将中国视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开始按照中国人的脚型和喜好设计鞋的款式,在国内不断扩展营销网络,国际知名品牌皮鞋在国内消费量剧增。高端品牌除了LV、Dunhill、Hermès、Gucci 等奢侈品品牌外,还有Clarks、ECCO、GEOX等。
中端市场:
市场容量大,竞争集中在港台企业和国内知名鞋企,毛利率较高,主要依靠综合能力(产品、营销、网络、品牌等)取胜。消费者对质量、款式的关注度较高,对价格较敏感。目前国内皮鞋中端市场的主要品牌有:金利来、花花公子、皮尔卡丹、鳄鱼、百丽、森达、奥康、星期六、达芙妮、康奈、红蜻蜓等。
低端市场:
市场容量大,但竞争激烈,大量作坊式小厂参与竞争。毛利率低,靠规模出效益。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对品牌的关注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