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规范“三公”消费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分析
本文导读:长期看,“三公消费”的规范有助于真正的民生支出和居民消费的增加,并不会持续约束消费和相关产业的增长。
规范“三公消费”可能会暂时影响社会消费和总需求的增长,但这是未来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央政治局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国资委对于控制央企职务消费方而监管更加严格,划定央企2013年职务消费零增长,同时要求各个央企按照本企业情况制定职务消费量化标准并公开,严格控制职务消费。
靠“三公消费”所拉动的消费和内需,本身就是畸形和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公共财政被政府自身所消耗,其调节经济的功能必然减弱,转移支付的能力随之下降,整个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趋于缺失,社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引发的社会矛盾更是难以调节。因此,规范“三公消费”可能会暂时影响社会消费和总需求,但这是未来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财政支出中主要包含“三公消费”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速大幅下降。从我国经济结构看,最终消费占GDP支出法比重约为49%,政府消费所占GDP比重约为14%。虽然统计局没有公布政府消费的结构数据,但我们可以通过财政支出中的一般公共服务消费、教育、社会保障、国防等十项政府消费支出估算出整体政府消费结构,其中主要包含“三公消费”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消费比重约为16%,推算出其在GDP支出法中比重约为2.2%。在2013年国家财政预算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预算增速为2.9%,相对2012年实际执行17%的增速大幅下降。如果丝毫不考虑其他项政府消费的“填补”,完全静态测算,“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速下降对GDP增速的影响在0.3个百分点左右,考虑到企业和政府共同消费部分也会下降,我们估计,“三公消费”对GDP的影响在0.5个百分点左右。
长期看,“三公消费”的规范有助于真正的民生支出和居民消费的增加,并不会持续约束消费和相关产业的增长。
首先,规范“三公消费”有助于社会资源恢复正常配置。“三公消费”造成的奢靡消费和昂贵的高档品价格,本身就不是合理的经济活动,国民经济不应该把这种无谓浪费资源的经济活动,当作正常的经济活动来支持,以维持表而的经济繁荣。春节前后,包括春节期间,各地高档酒店的高档菜肴销售明显下降,像燕窝、鲍鱼这类产品下降40%左右,鱼翅下降70%以上,高档酒店的食品礼盒销售额下降45%。
媒体所报道的“湘鄂情转型家常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社会资源正在恢复正常配置,这表明,真正的消费产业不会得到约束,反而将受益于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
其次,政府自身消耗下降,财政调节经济的功能才会增强。由于政府支出总量是一定的,降低政府自身的“三公”的内耗支出,对其他领域的调节和转移支付能力才会增强。从2013年的财政预算看,虽然整体财政支出增长只有10%,但由于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仅有2.9%,因此财政对医疗、社保、环保和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支持能够显著增加,预算增速都在10%以上。
最后,企业和个人减少对政府消费负担,降低沟通成本,将最终带来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增加。从狭义上将,“三公消费”来自于财政资金,如果能够合理减少三公消费支出,那么就可以相应地减少财政税收收入,直接减少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承担的税收,减税所起到的带动经济作用,将抵消三公消费减少带来的需求减少。从广义上讲,企业和个人减少对政府人员的消费负担,与政府沟通的成本下降,长期来看会转化为居民的消费,带来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和社会效率的提高。
经济结构分析(%)
2013年中国一般公共服务预算支出比重大幅降低
2012年政府消费分项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