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袜业竞争状况解析
本文导读:目前,全球袜类企业将竞争注意力转向品牌提升和营销网络建设上来:欧美袜类企业注重强化品牌内涵,扩大品牌影响力和营销网络;中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的袜业企业,除继续依靠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外,正逐步向创立自有品牌和建设营销网络、提升全方位竞争能力过渡。
一、国际袜业
(1)国际袜业发展变迁过程
主要袜类产品生产国和主要纺织品生产国一样随着制造成本的变化经历了多次转移。袜业中心从早期的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转到20 世纪70、80 年代的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等远东地区,20 世纪90 年代后又逐步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中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等国。
(2)国际袜业分工格局
在高档袜类产品领域,欧美国家的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以及资金、技术及信息等方面具有优势。这些企业将品牌的维护与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以品牌优势为切入点,巩固品牌的市场地位,提升品牌的内涵,加大品牌的创新力度,进行有效的品牌推广,因此统领着高端袜类产品市场尤其是全球高技术、奢侈袜品市场,进而获取高额利润。
在中低档袜类产品领域,中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依靠人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赢得竞争优势并在该领域获得主导地位。中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等国袜类企业主要采取OEM 方式为欧美和本国袜类品牌企业进行生产加工,其着重点是维护客户关系,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生产规模,获取生产加工环节的规模经济效益。这些国家的袜业增长方式多以粗放型为主,研发、设计投入不足,多数产品缺乏品牌价值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
(3)国际袜业竞争趋势
目前,全球袜类企业将竞争注意力转向品牌提升和营销网络建设上来:欧美袜类企业注重强化品牌内涵,扩大品牌影响力和营销网络;中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的袜业企业,除继续依靠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外,正逐步向创立自有品牌和建设营销网络、提升全方位竞争能力过渡。中国一些袜类企业在品牌、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意识不断提升,在注重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的同时,已开始以自有品牌参与国际竞争。
二、中国袜业
目前国内袜业市场的基本竞争格局为:一是行业集中度低;二是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档产品产能过剩,且同质化现象严重;三是中高档袜类产品市场格局相对稳定,企业数量较少。
国内袜类企业运营呈现不同特点:
一方面,中小型袜类企业定位于低端产品,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依赖于粗放型增长方式,抗风险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①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②生产规模小,从单个企业规模上看,相当部分“企业”也就是“家庭作坊”。③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产品品种相对单一;④产品的下游客户主要是国内外中小品牌商或经销商;⑤自主定价能力较低。
另一方面,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浙江丹吉娅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宝娜斯袜业有限公司、浙江情怡袜业有限公司、海宁耐尔袜业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企业在国内袜类产品市场占有优势地位。这些企业主要定位在中高端产品,在研发、生产、质量、市场营销等方面与欧美企业的差距明显缩小。这些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产品开发速度和能力、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