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软件行业竞争结构研究分析
本文导读:软件业的下游产品一般直接面对实际应用,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和销售对象决定了产品的多样性。对于差异化的产品软件企业对下游用户的议价能力明显高于同质化产品。
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根据在于其内在的竞争结构。在一个行业中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这五种竞争力量的现状,消长趋势及其综合作用强度,决定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行业获利能力。
一、上游讨价还价能力
我国的软件企业在上游的基础软件和支撑软件方面的议价能力很弱,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基本上只能被动的接受国际软件企业的报价。因此,发展软件产业应该提高上游的基础软件议价能力。但是,发展基础软件对企业的成本和技术要求都很高,目前还看不到实质性的突破,预测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软件企业在对上游的讨价能力方面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二、软件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细分领域来看,管理软件作为国内软件行业发展重点,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较为激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整体服务方案优势逐步显现,管理软件行业集中度通过兼并收购进一步提高,优势技术服务商能力的健全,其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规模经济进一步显现。基础软件、支撑软件以及高端应用软件市场等领域国内还没有企业能够打破微软等国际大公司的垄断地位。IT服务外包领域市场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并不激烈。技术服务业务持续向好,国内产生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软件技术服务企业,它们凭借良好的客户关系和长期从事某一领域业务积累的经验,已经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保持着一定的领先优势。在嵌入式软件领域,由于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也诞生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制造业企业。在嵌入式软件领域,中国软件企业存在着赶超国际水平的机会。
规模来看,国内的软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软件产业的主导地位,对于小型软件企业来说,其研发力量、管理水平、资金来源等因素使它无法推出更新,更具有竞争力的软件产品,而且面临目前人力资源、开发等成本的高涨,在残酷的竞争上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这一部分企业将逐步消失,或被并购,或被淘汰,而能够生存下来的小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大,推出的产品及其服务也将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青睐,这对中国软件的发展是有利的,不仅仅能统一国内软件市场的秩序与标准,而且也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三、下游用户讨价还价能力
软件业的下游产品一般直接面对实际应用,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和销售对象决定了产品的多样性。对于差异化的产品软件企业对下游用户的议价能力明显高于同质化产品。IT咨询和实施等从客户需求出发的整体服务极大的影响软件企业对用户的议价能力,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管理软件业为主的中国软件企业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新进入者的威胁
软件行业以技术为主导,技术上进入壁垒相对较高。但政策和资本方面的进入壁垒很小。软件企业的资本投入以无形资产为主,固定资产投资很少,退出壁垒也几乎不存在。来自新进入者的主要威胁在于测试、外包、知识管理软件等低端软件领域,而技术壁垒高的高端市场国内难以有新进入者威胁。虽然欧美等国外领先软件企业作为新进入者在技术上不存在壁垒,但是本土化的软件企业在IT咨询和软件的结合方面和渠道的建设方面会有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