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性
本文导读:土壤是农业生产中物质转化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评价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意义重大。
1转基因大豆基因漂移
虽然一直认为由于大豆是白花授粉植物.通过花粉逃逸的基因漂移风险较小。但我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和种质多样性集中地.野生大豆在我国分布广泛、种类丰富.是重要的遗传资源。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染色体数相同(2n=40),同属G染色体组,种问杂交没有生殖隔离。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D00l的外源基因能通过花粉向非转基因大豆品种和野生大豆逃逸.且杂合率随间隔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hen等研究结果显示.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RS08的外源基因可以漂移至野生大豆.在多风、多传粉昆虫的情况下.基因漂移距离会更远。也有研究发现。在形态上处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之间的半野生大豆.研究者推测可能是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发生基因渐渗的结果。在自然条件下.孟山都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AG6702RR与野生大豆的杂交率最高可达0.097%。
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另一风险是杂草化.包括抗性作物自身杂草化,以及抗性基因逃逸到杂草上,导致抗性杂草的产生。周军英等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草甘磷大豆ARG与其受体大豆n—ARG及我国传统栽培大豆苏豆3号相比.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阶段,对温度、水分及盐分胁迫的抗性并没有因为转基因而得到增强.相反,在某些方面抗性更弱.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ARG在环境中的竞争性及入侵性不强.杂草化的机率很小…。宋小玲等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GTS40—3—2在南京地区的杂草化潜力的部分因子进行了研究.得出相似的结论:在适宜季节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竞争能力和繁育能力明显低于当地常规品种。康岭生等对高油酸转基因大豆HOA舯和受体大豆SW80等进行安全检测.其结果为.高油酸转基因大豆没有增强其自身生存能力和繁育能力.也没有与杂草相竞争的优势.对农业环境生态安全无影响。并且,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呼交03—263、呼交06—698对豆田主要杂草多样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是在北美地区由于大量使用草甘膦.许多杂草进化出了对草甘膦的抗性.农户已经开始转而使用其他类型的除草剂来治理杂草旧。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请见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转基因大豆市场全景调查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2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土壤是农业生产中物质转化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评价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结论差异较大。有研究者认为.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不会向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生漂移.或者漂移频率很低。转基因大豆影响土壤的途径主要靠根际分泌物和一些落叶等植物残体,这些物质进入土壤.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Means等发现在抗草甘膦大豆田中大量喷施草甘膦,导致土壤根际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促迸了大豆田中镰孢菌和腐霉菌的生长.从而延缓和减少了抗草甘膦大豆苗根部的生长。Northcott与Kremer等研究均发现种植转基因大豆时的土壤中镰刀霉菌数目明显增多150-5q。周琳等研究发现转双价抗真菌基因大豆G0431和亲本非转基因大豆黑农35种植后对根部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无显著差异。杜伟等研究发现在南繁条件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变化无规律可循。桂恒等研究表明,与非转基因大豆对比,转基因改良大豆品系(富含硫氨基酸)OE08、OE-7、RNAi-3以及17-4、2l-8、57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酬。王争等人通过三年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S的根系土壤氮素转化进行研究发现.种植RRS对根际土壤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都有显著抑制作用。宋丽娟等发现抗盐碱转基因大豆(SRTS)提高了非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AOA)群落的多样性.但SRTS根系分泌物对根AOA的群落多样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研究也间接说明了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比普通大豆更为显著的影响,这与Dunfield、Vries和Douville等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的研究表明.相同生长时期转/非转基因大豆对比没有显著影响.并且氨氧化细菌随生长时期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这并不能认为转基因大豆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固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还需要长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