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长三角16城市GDP占全国经济总量18.9%
http://www.cction.com 2008-07-10 10:28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中央对长三角地区发展的要求,不断加深区域经济协调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总体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中央对长三角地区发展的要求,不断加深区域经济协调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总体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据初步核算,16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672.07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8.9%;平均增幅达到15.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从长三角三大区域的经济总量和增幅看,江苏8城市实现生产总值20551.93亿元,占长三角地区16城市经济总量的44%,平均增幅达到15.7%;浙江7城市实现生产总值14118.98亿元,占30.3%,平均增幅为14.9%;上海实现生产总值12001.16亿元,占25.7%,比上年增长13.3%。
从城市经济规模看,2007年,除上海继续保持绝对优势外,苏州生产总值规模突破5000亿元,达到5700.85亿元;杭州生产总值规模突破4000亿元,达到4103.89亿元;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的城市还有无锡(3858亿元)、宁波(3433.08亿元)和南京(3275亿元)。从经济增幅看,舟山虽然是唯一增幅同比回落的城市,但仍以17%继续领跑长三角;南通和苏州的增幅分别达到16.2%和16%,增幅超过15%的城市有扬州(15.7%)、泰州(15.7%)、南京(15.6%)、常州(15.6%)、镇江(15.5%)和无锡(15.3%)。
2、产业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升,结构趋优
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365.64亿元,平均增幅为1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712.49亿元,平均增幅为15.9%,提高0.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间平均增幅差缩小0.3个百分点。从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4%、54.4%和42.2%。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高出全国5.2个、3.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增长继续提速,第二产业则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形成二、三产业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
分区域看,2007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1.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2001年以来最高;江苏8城市三产比重为38.2%,提高1.1个百分点;浙江7城市三产比重为40%,提高0.4个百分点。从城市看,除舟山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继续下降以外,其余城市的三产比重比上年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上海(51.9%)、南京(48.4%)、杭州(45.7%)、舟山(45.3%)、宁波(40.5%)和无锡(40.1%)6个城市的三产比重均超过40%(见下表)。
表1 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产业结构情况
市
|
第一产业
增加值比重(%)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增加值比重
(%)
|
比上年提高
(百分点)
|
增加值比重
(%)
|
比上年提高
(百分点)
|
||
全 国
|
11.7
|
49.2
|
0.3
|
39.1
|
-0.3
|
长三角16城市
|
3.4
|
54.4
|
-0.5
|
42.2
|
0.9
|
上海
|
0.8
|
47.3
|
-1.2
|
51.9
|
1.3
|
江苏8城市
|
3.5
|
58.3
|
-0.7
|
38.2
|
1.1
|
# 南京
|
2.6
|
49.0
|
0.0
|
48.4
|
0.4
|
苏州
|
1.7
|
63.7
|
-1.7
|
34.6
|
1.9
|
无锡
|
1.4
|
58.5
|
-1.2
|
40.1
|
1.3
|
浙江7城市
|
5.4
|
54.6
|
0.0
|
40.0
|
0.4
|
# 杭州
|
4.1
|
50.2
|
-0.2
|
45.7
|
0.6
|
宁波
|
4.5
|
55.0
|
-0.1
|
40.5
|
0.4
|
3、工业生产稳中加快,产销衔接良好
2007年,工业继续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指标增长稳中加快。16城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3257.14亿元,平均比上年增长17.2%,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上海实现工业增加值5295.9亿元,增长12.5%,增幅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占长三角地区16城市工业增加值的22.8%。江苏8城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1025.93亿元,平均增长18.1%,增幅提高1.2个百分点,占47.4%。其中,南通(21.6%)、扬州(21.3%)和泰州(19.4%)增幅居前,苏州(15.6%)和无锡(15.5%)增幅略有回落。浙江7城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935.31亿元,平均增长16.7%,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台州(17%)、宁波(15.8%)、绍兴(16.3%)和舟山(20.1%)增幅提高较快。16城市中,上海(5295.9亿元)、苏州(3442.2亿元)和无锡(2134.36亿元)3个城市的工业增加值均超过2000亿元;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数达到9个,比上年增加3个。
2007年,长三角地区工业产销衔接继续保持良好。16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平均达到97.9%。分区域看,上海工业产销率为99%,江苏8城市和浙江7城市平均工业产销率为98.2%和97.4%。16城市中,南通(99.5%)、上海(99%)和苏州(98.5%)位列前三。
4、投资增幅趋稳,消费增长继续加快
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措施,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投资项目得到抑制,投资增长的稳定性增强。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3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增幅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6个百分点。分区域看,江苏8城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88.15亿元,增长18.9%,增幅提高0.9个百分点;浙江7城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90.92亿元,增长10.9%,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上海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58.61亿元,增长13.6%,增幅提高2.8个百分点。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看,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78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增幅虽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平均增幅12.8个百分点。分区域看,江苏8城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71.41亿元,增长30.1%,增幅提高8.9个百分点;浙江7城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07.84亿元,增长16.3%,增幅提高7个百分点;上海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07.53亿元,增长2.5%。增幅提高0.2个百分点。分城市看,泰州(45.9%)、绍兴(38.9%)、无锡(36.6%)、常州(31.6%)和湖州(30.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居前;台州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回落,比上年下降5.7%。
2007年,长三角地区市场销售增长继续加快,保持了快于投资增长的运行格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16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2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高出投资增幅1.6个百分点,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持平。分区域看,江苏8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3.98亿元,增长18.3%,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各城市增幅较为均衡,增长最快的苏州、常州和南通(增幅均为18.4%)比最慢的扬州(17.7%)增幅仅高出0.7个百分点;浙江7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6.22亿元,增长16.8%,增幅提高1.6个百分点;上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7.79亿元,增长14.5%,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
5、积极应对挑战,外向型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继续克服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升温等不利因素影响,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良好态势。从出口情况看,16城市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4506.7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7%,比上年增长26.8%,增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但高出全国出口增幅1.1个百分点。分区域看,江苏8城市出口总额1976.14亿美元,增长26.8%,增幅回落3.3个百分点;浙江7城市出口总额1091.34亿美元,增长26.9%,增幅回落4.4个百分点;上海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439.28亿美元,增长26.7%,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从出口规模看,上海和苏州(1188.84亿美元)两个城市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628.12亿美元,占长三角地区出口总额的58.3%。从进口情况看,全年实现外贸进口总额3268.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9%,增幅提高1.6个百分点。分区域看,江苏8城市进口总额1422.5亿美元,增长18%,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浙江7城市进口总额455.82亿美元,增长27.1%,增幅提高0.8个百分点;上海外贸进口总额1390.45亿美元,增长22.1%,增幅提高2.9个百分点。全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外贸顺差达到1237.9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87.8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总额的47.2%。
2007年,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态势。16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增幅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374.51亿美元,增长18.4%,增幅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占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50.1%。分区域看,江苏8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实到金额规模继续领先,达到202.26亿美元,增长22.3%,增幅回落11.2个百分点。其中,苏州实到外资73.8亿美元,与上海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扬州(增长50.5%)、常州(46.6%)和镇江(45.6%)增长较快。浙江7城市增势平稳,实到外资93.04亿美元,增长16.3%,增幅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舟山(增长50.2%)和嘉兴(36%)增长较快,宁波(3.1%)和台州(持平)增幅较低。上海外资实到金额增长加快,达到79.2亿美元,增长11.4%,增幅提高7.6个百分点。
6、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持续改善
2007年,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好转。16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突破5000亿元,达到5188.44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增幅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分区域看,江苏8城市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21.54亿元,增长37%,增幅回落6.9个百分点,但总量和增幅仍领先于浙江和上海;浙江7城市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40.12亿元,增长32.3%,增幅提高8.7个百分点;上海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26.78亿元,增长20%,增幅提高4.3个百分点。在16个城市中,上海(1326.78亿元)、苏州(791.41亿元)、无锡(491.52亿元)、杭州(418.86亿元)和宁波(389.04亿元)利润总量位列前五。增幅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舟山(73.1%)、南京(69.4%)、南通(53.8%)、泰州(51.4%)和扬州(46.8%)。
经济较快增长和企业效益好转也带动了长三角地区财政收入的加快增长。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共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965.86亿元,平均比上年增长33%,增幅同比提高9.2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上海地方财政收入2102.63亿元,增长31.4%,增幅提高19.8个百分点;江苏8城市地方财政收入1709.53亿元,平均增长35.7%,增幅提高10.2个百分点;浙江7城市地方财政收入1153.7亿元,平均增长30.1%,增幅提高6.5个百分点。分城市看,除上海外,地方财政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城市还有9个,其中苏州(541.82亿元)、杭州(391.62亿元)、南京(330.19亿元)、宁波(329.12亿元)和无锡(300.58亿元)5个城市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300亿元。舟山(增长44.5%)、南通(39%)、泰州(38.6%)、无锡(36.1%)和扬州(36%)增幅居前五位。
7、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继续提高
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居民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从绝对水平看,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23元,继续保持长三角地区最高。浙江7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水平较高而且落差较小,宁波(22307元)、台州(22245元)、绍兴(21717元)、杭州(21689元)和湖州(20046元)均突破20000元,舟山(19856元)和嘉兴(19238元)也已接近20000元水平。江苏8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落差较大,苏州(21260元)、无锡(20898元)和南京(20317元)超过20000元,扬州(15057元)和泰州(14940元)较低,极差达到6320元,比上年有所扩大。
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看,2007年,长三角地区多数城市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呈现加快增长态势。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7255元,比上年增长16.9%,增幅同比提高9.7个百分点。江苏8城市中,苏州(13959元)、常州(13789元)和南京(13278元)居民消费支出水平较高,镇江(增长30.6%)、扬州(17.2%)和苏州(11.9%)增幅较高。浙江7城市居民消费支出水平较高,其中,台州为15666元,杭州为14896元;增长最快的是宁波和嘉兴,增幅均为9.9%。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需关注的问题
2007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稳中趋优。但仍应看到,长三角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一些传统优势正在逐步消失,新的矛盾和考验有所突出,而部分制约经济长远持续发展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须引起关注。
1、节能减排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在投资、消费、出口尤其是快速升温的房地产市场的拉动下,企业产品利润快速扩大,激发了地方和企业内在的投资冲动,部分高耗能、低产出的工业项目加快扩张,使长三角地区本已紧张的能源供应、生态环境负担加重,加剧了节能减排的压力。尽管按照中央宏观调控的措施要求,长三角各地出台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耗能项目、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等举措,合力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但在当前较高盈利预期下,企业加快发展的动力仍然较强。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工业用电量达到3823.1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9%。同时,从长三角目前的工业技术水平看,企业可挖潜改造的力度在短期内也难有大的突破。因此,长三角地区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推进落实“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的形势仍然较为严峻。
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较为明显
2007年,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与全国相似,出现结构性上涨。16城市中,仅有绍兴(2.7%)、上海(3.2%)和常州(3.3%)3个城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3.5%,南通(5.1%)、苏州(4.2%)、舟山(4.2%)、台州(4.1%)、镇江(4%)和湖州(4%)6个城市的涨幅超过或达到4%。从商品类别看,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是本轮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多数城市食品类价格上涨超过10%,其中南通(13.5%)和湖州(12.5%)涨幅最高;居住类价格也多呈现加速上涨态势,宁波和舟山的涨幅分别达到8.5%和6.6%。从目前情况看,引发居民消费价格出现结构性上涨的主要因素仍未消除,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有加速趋势,加上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形成的翘尾因素,未来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的压力仍较为明显,由此引发城市居民,尤其是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生活成本的提高过快问题,须引起重点关注。
3、出口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增多
2007年,为了减少贸易摩擦、控制国内流动性过快增长、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国家加大了对外贸顺差增长过快的调控力度,多次调整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加上人民币升值加快、国际市场需求逐步减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长三角地区外贸出口增幅连续第三年回落。其中,江苏8城市外贸出口增幅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浙江7城市出口增幅回落4.4个百分点;仅有上海出口增幅小幅提高了1.5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长三角地区必须着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继续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应对制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4、居民收入增长仍慢于经济总量
收入是反映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收入增长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看,多数城市呈现加快增长态势,仅有南京和杭州分别同比回落1.1个和0.6个百分点。但是,从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产总值的增幅比较看,扣除价格因素后,仅有泰州、镇江和上海3个城市的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分别高出1.5个、1.2个和0.6个百分点;其余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均低于经济总量增幅。虽然各地政府已采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离退休人员工资水平等一系列措施,但居民增收的渠道仍然有限,合理的收入增长机制仍未形成,在物价水平上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须对居民收入增长偏慢的问题继续保持关注。
附表 2007年长三角地区分区域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
上海市
|
江苏8城市
|
浙江7城市
|
|||
绝对值
|
增幅(%)
|
绝对值
|
增幅(%)
|
绝对值
|
增幅(%)
|
|
生产总值
|
12001.16
|
13.3
|
20551.93
|
15.7
|
14118.98
|
14.9
|
第三产业比重(%)
|
51.9
|
|
38.2
|
|
40.0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4458.61
|
13.6
|
10388.15
|
18.9
|
6490.92
|
10.9
|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1307.53
|
2.5
|
2071.41
|
30.1
|
1407.84
|
16.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3847.79
|
14.5
|
6183.98
|
18.3
|
4396.22
|
16.8
|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
1439.28
|
26.7
|
1976.14
|
26.8
|
1091.34
|
26.9
|
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亿美元)
|
79.20
|
11.4
|
202.26
|
22.3
|
93.04
|
16.3
|
地方财政收入
|
2102.63
|
31.4
|
1709.53
|
35.7
|
1153.70
|
30.1
|
注:本文中各项指标凡涉及江苏8城市、浙江7城市及长三角16城市的平均增幅均为按各城市增幅计算的简单平均数。
(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与 长三角 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