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顾问-为中国企业提供精准咨询服务 cction.com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内容标签
全国客服热线(7*24小时)

400-700-9228

(86)010-69365838
 

互联网与电信网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http://www.cction.com  2009-01-08 15:35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互联网与电信网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一、引言 
   
  互联网已成为目前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主体部分,互联网为社会信息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但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用户群体发生了巨大改变,互联网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互联网技术并没有产生根本的突破。互联网存在的严重问题日益显现,已经开始危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互联网技术对电信网的强烈冲击,打破了电信一统天下的局面,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的业务层出不穷,富有进取性,互联网业务在电信宽带网上已处于绝对统治地位。电信界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正在寻找发展方向和技术突破口,以使自己重新处于主动地位,但至今没有找到,电信网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 
   
  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发展都进入了十字路口,其方向应该是下一代网络。下一代网络将会是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主体。作为国家通信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主体,其要素为安全、可信任,可以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和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可持续、良性发展,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与现有的主流技术可互通、共存、平滑演进,使之成为人人可以参与创新的网络平台。 
   
  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1.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已经成为目前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互联网是不可能达到目前这样高的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互联网为社会信息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互联网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强烈的开拓精神,建立了可以和电信网抗衡的全球性大网,打破了电信的垄断地位,大大加速和推动了通信信息业的技术发展。互联网的思维创新、技术创新,业务与承载相分离,使业务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得以实现,提供了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信息平台,极大地引发了社会的创新能力,互联网创造出来的新业务,已经使亿万用户获益。 
   
  2.互联网引发的问题 
   
  互联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安全问题。互联网不保证网络基本的安全性和网络的基本可信任性,而网络的不安全性和不可信任性导致用户滥用安全加密技术。安全加密技术严重失控及加密技术的滥用大大提高了安全的成本,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Web3.0和P2P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大大推进了互联网上业务和应用的发展,繁荣了互联网的业务市场,同时也提供了可以快速生成和广泛传播的不良信息的能力、传播通路和渠道。互联网难以定位与溯源,使得网络诈骗、网络犯罪难以控制与管理。互联网的发展导致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国政府正投入巨资来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互联网上的所有业务网都是以寄生网的形态存在,业务网上的业务网没有传输资源也不掌控传送资源。以寄生网形态存在的业务网的好处是,这样的业务网运营起来很便宜,因为它所使用的、并赖以生存的传送资源是无偿的,使用完全是免费的。其缺点是,因为业务网没有亦不掌控传送资源,它就无法确知它所提供的业务可能达到的服务质量,从而无从向用户作任何业务质量方面的保证和承诺。这样的业务是无法经营的,只能是免费提供。另一方面,由于传送资源是免费使用的,其必然的结果是,为了提高业务的服务质量,就要尽力去使用传送资源,从而将激化业务网运营商和承载网运营商之间的矛盾,引发产业链的稳定问题。业务网的寄生性导致非良性产业链,目前尚处于平衡态,一旦失衡,产业链将会产生严重问题,而一旦产业链断裂将会影响整个产业,危及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互联网设计理念的变迁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可以断言,互联网的创始人绝没有想到互联网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必须清楚地看到,三十年来,互联网的用户群体、互联网的应用场合发生了巨大改变,互联网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的核心技术TCP/IP技术则是以不变应万变。网络技术(IP网)也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互联网已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回顾互联网的设计理念的变迁,寻找问题的根源,将是有益的和有启示作用的。 
   
  过去,互联网的设计核心理念是,端到端的透明性,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公平性和用户自律性,网络不管理,用户拥有最大的自由度,以文字通信业务为主。互联网原本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是完全非商用的。互联网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一个人人可以参与创新的网络平台。潜在的问题是,应用的控制权交给了用户,安全存在问题,没有为商业使用考虑,为日后从事商业应用留下了隐患。 
   
  现在,互联网的设计核心理念是,保持互联网端到端的透明性。但由于NAT设备和防火墙的存在,这个理念正在被破坏。互联网目前可以提供的还是“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但是,随着业务的拓展,特别是向实时业务领域拓展时,互联网提供“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要求网络提供有资源保障的传输能力。因此,对互联网传输能力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但因受到实际网络传输能力的限制,目前互联网还是只能支持非实时业务和“尽力而为”质量的实时业务。互联网的公平性和用户自律性正在被破坏,UDP业务的广泛使用及P2P的使用,已使用户自律性荡然无存。目前的互联网依然是不管理的,用户拥有最大自由度,互联网已完全商用化。互联网的特点是不能改变,即它仍是一个人人可以参与创新的网络平台。 
   
  潜在问题是,互联网把网络的控制权交给了用户,故网络是不安全的和不可信任的。网络运营商缺乏对业务的控制及业务网的寄生性,无法构建良性的商业模型。资源正在被无节制地、掠夺式地消耗,有可能产生产业链的断裂,危及互联网的良性发展。 
   
  未来互联网的设计核心理念随着其业务发展的需求,将会发生极大改变。为了安全,端到端的透明性将发生改变,以便做到既能保证用户的安全,又可方便地提供“执法检查”(Lawful Intercept)的能力。为了能满足广大用户的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提供令人满意的实时/非实时等业务,互联网的传送能力也要改变,不仅要能提供“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还需提供有资源保障的业务传送能力。用户群体的扩大,用户群体差异化要求的公平性和用户自律性已经是不合理的要求,实际上也很难达到。就差异化服务而言,对用户进行必要、合理的约束是必要的。网络不管理将要发生改变,网络将是可控、可管的。互联网的用户应该是适度受控的,用户只能拥有必要的自由度,以保持互联网的活力和创新性。良性的商业模型是必要的,它是互联网能持续发展的基矗可以肯定地说,未来互联网存在极大的变数,互联网存在的变数远远大于确定数。未来互联网可能有很大的改变,但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即它永远应该是一个人人可以参与创新的网络平台,这个特点是不能改变的,这是互联网的本质和它的活力所在。 
   
  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是,网络应该是安全、可信的,应该是可运营、可管理的。网络资源是可知的,资源消费是合理、经济和高效的。未来互联网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主体。  
   
  4.互联网上的业务网及其发展方向 
   
  除对互联网的承载网(IP网)技术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使之能适应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需要外,对互联网上的业务网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使之能良性发展。 
   
  业务网可以分为两类,即寄生性业务网和经营性业务网。寄生性业务网的特点是,寄生者一般不考虑宿主的意愿和承受力,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因此,寄生性业务网的趋势是,不自律,资源掠夺式消耗。经营性业务网的特点是,它拥有承载资源,其必然结果是,经营性业务网将会具有有效合理的使用资源,以求得最高单位资源的性能/价格比。 
   
  在目前的互联网中,寄生性业务网是主流。由于它无需为它所消耗的承载网资源付出费用,故这样的业务网成本低,发展容易。由于它不掌控资源,故无法掌控业务网发展的主动权,难以持续发展。因此,寄生性业务网不应是业务网发展的方向。经营性业务网目前是无人关注的,因为很少有人在可以吃到“免费午餐”的时候去付费吃饭,但它应该是发展方向,因为它符合商业规律,可以持续发展。在设计和发展业务网时,应考虑产业链中的全部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产业链将会严重扭曲甚至断裂,对整个产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业务网的发展方向是,互联网上的业务网是以寄生网的形态存在的,而业务网以寄生网的形式存在是有极大的弊端的。寄生可以分为良性寄生(犹如大豆与根瘤菌之间的良性寄生关系)和恶性寄生(冬虫夏草的草与虫之间的恶性寄生关系)。良性寄生是共存互赢的,恶性寄生对宿主来说是毁灭性的。目前,电信宽带网处于“有网没有业务”的尴尬境地,所有的宽带业务都是互联网业务,要促进宽带网发展,除了大量采用互联网业务外,别无出路。相反,互联网则是处于“有业务没有网”的环境,因为要经营一个IP网投入太大,互联网业务的经营者没有能力经营。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寄生在电信宽带网上,到目前为止处于良性的寄生态,要发展,谁也离不开谁,尽管有矛盾,但仍是共存互赢。寄生业务网的特点??导致资源的无节制消耗及产业链的非良性发展,甚至使产业链断裂。目前,互联网上的业务网有从良性寄生向恶性寄生发展的趋势,值得引起高度警惕。 
   
  5.P2P技术 
   
  P2P是当前互联网上的热点技术之一。围绕IP音频和视频文件共享和播放应用,P2P技术获得快速发展。目前,P2P应用占宽带流量的50%-60%(白天)和90%(晚上)及企业带宽流量的40%。P2P已经成为宽带的主要流量消耗者和重要的业务支持技术。 
   
  P2P是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技术,并非最近发明的新技术。在长达30 40年内,P2P技术并没有获得广泛的使用,近年来却获得爆炸性的应用和急速发展。究其原因,是互联网技术(IP承载网)的发展无法满足互联网上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互联网的“尽力而为”的传输特性和网络资源的不可知、不可控和不可管,使得网络资源不能获得充分使用,特别是本地网络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再加上P2P业务提供者在其网络资源的消耗方面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免费午餐”谁都想吃,并希望尽力多吃。另外,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端设备的能力(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大为增强,系统设备分布化已是大势所趋,从而引发了P2P应用的快速发展。 
   
  P2P技术的本质是化集中处理和存储为分布处理和存储,将闲散的资源集中起来使用。因此,它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技术,用好了它可以大大促进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成本及提高网络和系统设备的利用率,有着十分广阔的使用前景。但同时必须注意到,P2P技术也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技术,它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甚至以用户设备的安全性为代价来提高业务的服务质量,用得不好可能会危及用户的安全,也可能导致产业链断裂,从而阻碍产业的发展。P2P技术的应用要非常认真地加以考虑。如何使用P2P技术,站在什么立场上使用这种技术,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兴利除弊”是引导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在P2P的应用上,要从信息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出发来考虑P2P技术,而不是图一时之利来使用P2P技术。从信息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出发考虑使用P2P技术,可使之持续发展。如果只是图一时之利来使用P2P技术,很难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因而在P2P技术的使用上要进行充分考虑。 
   
  对待P2P技术及其应用的态度与可能获得的收益及其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互联网界的业务系统开拓者对P2P技术是采取欢迎态度的。互联网的业务提供商表示欢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目前互联网的业务网都是“寄生网”,业务网与承载网是完全分离的,业务网的运营成本与其消耗承载网资源完全无关。使用P2P技术大量消耗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的承载网资源,用消耗承载网的资源来换取业务提供者所提供业务的服务质量,从而吸引用户使用,当然是业务提供者很自然的选择。从本质上说,P2P技术与互联网的设计理念是相背的,它违背了互联网的基本原则(自律性和公平性原则)。P2P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尽力而为”网络能力和包月收费的商业模型逼出来的。建立在P2P技术上的弹性重叠网,是承载网的重叠网,它可以对承载网的资源进行二次调度,以充分利用已有承载网的闲置或轻载资源,是对“尽力而为”网络的适配,以充分利用目前可能提供的“尽力而为”网络的能力,力求得到更好的服务质量。但必须注意的是,建立在P2P技术上的弹性重叠网,可以有效于一时,即在承载网资源尚没有完全耗尽时,可以对承载网的资源进行二次调度,以充分利用已有承载网的闲置或轻载资源,在这种场合它是有效的。但它不可能有效于长期,即当承载网的所有资源完全耗尽后,建立在P2P技术上的弹性重叠网将会完全失去作用,这一点特别要引起目前热衷于P2P弹性重叠网专家们的高度关注。 
   
  目前的电信运营商,一般都是主流IP承载网的运营商,他们不会欢迎目前这种P2P的使用方式,因为目前这种P2P技术的引入的确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烦恼。原因很简单,即使是以P2P技术开发业务的业务提供商,也是以大量消耗承载网的资源来换取其业务质量的提高,承载网资源的大量消耗,并不能使承载网的经营者,特别是主流IP承载网的运营商得到合理的回报,承载网的经营者自然不会欢迎。但是,电信网的经营者所经营的IP宽带网处于“有网没有业务”的尴尬处境,电信运营商没有宽带业务,而不依靠互联网的宽带业务就无法发展它的宽带用户。因此,不论互联网提供什么业务,用什么技术提供业务,只要是宽带业务它就必须接受,没有选择余地。在P2P技术没有引入之前,产业链处于良性状态,产业链中的两个最重要角色(宽带IP网运营商和宽带业务运营商)处于“和平共处”状态,P2P技术的使用和引入,使产业链由良性状态向非良性状态转变,产业链上的这两个角色也由“和平共处”向利益冲突日益加剧转变。尽管目前从表面上看电信运营商是无可奈何,但这种状态是不可能维持的,也不会长期维持,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目前,一些治标的措施已经出台,如识别和控制P2P流,在IP宽带网中采取限流措施,提出宽带用户按流量计费(包括采用计费套餐,对用户的上行流量计费等)。这些手段会有一定作用,但很有限。由于一些措施是放不到桌面上来的,搞得不好,运营商还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治标是不可取的,必须考虑要有治本的方法。从本质上说,这与目前采用的商业模型直接相关,不改变目前的这种商业模型,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业务网以寄生网的形态存在是不正常的,也不是方向,承载网资源无端被消耗,而得不到合理的回报,从商业上来讲绝对是不合理的,也是无法持续发展的。业务网不掌控必要的传输资源,就无法向用户提供业务的质量保证和承诺,业务同样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小打小闹”可以,建设大规模业务网就不可能。业务网不以寄生网的形态存在,是根本的解决手段。这需要技术支持,而目前技术严重缺位,这是运营商面临的重大挑战,当然巨大的机遇也摆在面前。 
   
  P2P是一项技术,用好了可以促进发展,如在IPTV内容分发系统中使用P2P技术将会大大降低系统的设备费用,有利于大规模发展音/视频业务。用得不好,将会加速互联网上的业务网从良性寄生向恶性寄生发展的趋势,并引发大量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 
   
  6.互联网的消极面在增加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用户群体发生了巨大改变,互联网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对互联网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互联网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互联网正在成为事实上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主体部分。目前,人们对互联网的作用和互联网产生的积极意义已经有足够的认识,但对其消极面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对互联网技术上存在的严重问题而导致的互联网安全问题、对社会和消费者的影响问题和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安全问题是互联网存在的最大问题。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互联网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互联网正在成为事实上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主体部分。Web2.0和Web3.0的应用,使得原来需要一个网站才能进行的工作,现在个把人就能完成了。P2P技术的“非理性”使用,使得原来需要大型设备和大型传送网络能够进行的工作,在目前的互联网中就可以轻易完成。特别是Web2.O和Web3.0的应用和P2P技术在互联网中的“非理性”使用,不良信息的制作、生成能力大大加强,传播和扩散速度大大加快,网络的恶意攻击、网络欺诈等网络犯罪增多,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互联网是以“用户自律”为基准设计的网络,它假定互联网的用户都是“谦谦君子”,在对网络资源的使用上都是“自我约束、相互谦让的”,互联网上的一个著名的协议TCP协议”就是一个以用户自律为基础的通信协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互联网的用户严格遵守自律原则,互联网据此保持稳定的运营。随着互联网业务的不断开拓,应用的迅速发展,“用户自律原则”已遭到彻底破坏,掠夺性的资源消费在不断增长。特别是P2P技术的广泛应用,用户为了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用户体验,无节制地掠夺和把控网络资源,“用户自律”原则在新一代的互联网用户中已不复存在。但是,所使用的互联网技术并没有获得根本改进,互联网的网络运营者(IP网的运营者)和互联网上业务的运营者原本和谐、共存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两者之间的冲突在增加。业务网有从良性寄生向恶性寄生发展的趋势,其结果有可能使通信信息产业链严重扭曲甚至断裂,对整个产业产生严重影响。世界各国对此都高度关注,并已经投入很大力量进行研究。 
   
  美国在1996年提出了Internet2计划,并开始执行和实施,但成效不大。美国从2000年设立多项研究计划以来,深刻反思Internet2的成与败。分析表明,互联网的情况正在变糟,目前的信息基础设施非常容易受到预谋的攻击,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随着全球ICT的复苏,互联网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互联网的安全性、管理的鲁棒性和经济持续性之间的不断冲突,使得美国人提出了GENI。在美国形成了一个主流意见,就是要创新思考互联网基本体系结构,要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尽管到目前为止,他们还不知道如何去做,但依然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特别是那些已经获得利益的利益集团的影响。 
   
  GENI的全称是Glob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Innovation,是“全球网络创新环境”的行动计划,于2005年8月22日正式公布。GENI将在NSF下属的美国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及工程(CISE)理事会筹划,准备投入3亿美元,花5-7年的时间完成。GENI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研究计划(Research Program),另一个是全球实验设施。这个设施就是为了确保计划的完成设置的平台,主要是用来规模性地开发新的网络体系结构的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之后,网络才可以健康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政府主导的项目,应该集中力量对这些问题进行攻坚。GENI是从国家高度来看问题的,国家是重大行动计划的主导者。GENI有明确的目标,就是建设新一代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技术是为之服务的,“名称”是不重要的。  
   
  三、电信网 
   
  1.电信网的现状 
   
  互联网技术对电信网的强烈冲击,打破了电信一统天下的局面。电信业被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搞得“措手不及”。在没有对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互联网技术全单照收。由于互联网的设计理念和电信网的设计理念是完全相背的,全部照搬的结果是电信网把自己搞乱了。互联网提供了很好的业务创新空问,故互联网业务层出不穷,富有进取性。与互联网的开放性相比,电信网的业务网设计理念是封闭的,是千方百计研究和发展的防御性技术,总体上电信界处于相当被动局面。电信界正在寻找发展方向,寻找技术突破口,使自己立于主动地位。但至今尚未找到,电信网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 
   
  2.电信网的商业模型 
   
  目前,一个很大问题是电信网的商业模型不明确,电信网是一个商业网,商业模型对它来说至关重要。但恰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是相当模糊的,众说纷纭,模棱两可。从前,电信网的商业模型是清晰的,即按业务收费,电信网整体上运作得很好。受到互联网冲击后,特别是受到互联网业务免费冲击后,电信运营者对自己原有的商业模型变得没有信心。目前,电信网的商业模型很不清晰,要不要坚持按业务收费的商业模型,如何从技术上保障这种商业模型,是目前电信经营者需要重点考虑并应尽快解决的问题。以下一些问题需重点加以研究。 
   
  电信运营商要不要提供业务,如何提供业务,要不要提供有特色及不同等级、不同收费的差别服务,如何提供这种差别服务?有特色和不同等级、不同收费的差别服务是任何商业领域必须提供的。电信运营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是否需要它的网络及业务也具有这样的能力?接入费包月,业务免费提供,依靠广告或资本运作来维持运营,是否符合电信经营的商业模型,能否支持产业的良性发展?业务网与承载网相分离后,业务网应能自成系统,能否独立发展?目前,业务网成为寄生网,而寄生网是无法独立良性发展的,业务网以寄生网形态存在是否是方向?是否是一种方向性误导,正确的方向是什么? 
   
  目前,真正存在的问题是技术缺位,将互联网技术不加分析,不加消化,全单照收,无法支持符合商业规律的电信运营模型,电信网又没有可支持符合商业规律的技术。因此,无论承载网的设计或业务网的设计都要加以深刻思考,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使电信网的运营符合商业规律,良性发展。 
   
  3.电信业务网 
   
  电话网(包括固定/移动电话网)是电信业务网目前唯一完备的网络,其通信功能完整,标准体系完备,监管手段齐全,是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是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是社会大众的主要通信工具,也是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宽带业务网是未来电信部门要重点发展的业务网,将会构成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思路,没有标准(正在研究和制定),无法形成相应的产业。电信部门至今没有自己的宽带业务网,处于“有网(承载网)没有业务(业务网)”的状态,故宽带网电信经营者没有具备完整的电信经营能力。互联网业务是目前电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宽带IP电信业务的主体,互联网业务与电信承载网有相当强烈的依存关系。尽管互联网业务是以寄生网的形式与电信承载网共存,目前还处于良性共存状态,相互依存,但因两者的商业模型完全相背,故这种状态不可能长期存在,这种“蜜月”态是“暂态”而非“稳态”,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随着Web2.0,Web3.0和P2P的应用,寄生网的恶性度在增加。资源无度消耗,使监管难度增加,导致电信网以互联网业务为主体业务的风险大增(包括商业风险和政策风险)。 
   
  4.电信承载网 
   
  电信承载网(IP网)是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基础,无论是电信业务网还是互联网的业务网都要以IP网来承载。目前的IP网存在严重的问题,实际上无法满足电信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阻碍和影响了互联网业务的拓展。其中,安全问题、服务质量问题和大规模组网问题是最需要重点关注和予以重点解决的三大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世界难题,各国都在研究并寻求突破点。ITU-T提出了对未来分组承载网的技术要求,即Y.2601,它为未来分组电信承载网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对电信承载网的要求是,下一代电信承载网应该是一个安全、可信任的网络。网络能保证基本安全性,网络的使用者或建立在其上的业务网无须采用专门的加密技术,即可获得满意的安全度。下一代电信承载网应能承载目前电信网的全部业务及可预见的将来可能发展的新业务,并可提供完全能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承载能力。下一代电信承载网资源是可知的,网络是可控和可管理的,网络是可以运营和可扩展的。下一代电信承载网应能与现有网络(现有的面向连接和不面向连接网络)共存、互通和平滑过渡。 
   
  四、电信网与互联网 
   
  电信网与互联网的共同点是,电信网和互联网是共宗同源的,它们采用的是相同的技术。电信新发展的业务已全部IP化,电信网赖以生存的主营业务——电话业务,也正在IP化,电信网上承载的业务(企业网的业务)也已完全IP化。因此,电信网上业务的全IP趋势已完全确定。业务趋势的确定也决定了网络技术的使用,电信网将建立在IP技术的基础上。互联网使用IP技术是很成功的,尽管在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还是十分严重的,但那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它不会改变未来信息业务使用IP技术的方向。电信网和互联网在技术上是共源的,它们都是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网络。 电信网与互联网的差异点。从设计理念上讲,对承载网(IP网)的要求和设计理念没有什么差别。电信网业务的发展和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都证明,目前的IP网完全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要求,不仅不能满足电信业务发展的要求,事实上也阻碍了互联网业务(如实时业务)的发展和业务范围的进一步开拓。因此,对承载网(IP网)的要求几乎是一致的,即一个安全的网、一个可以信任的网,一个可以控制、可以管理和有服务质量保证的网,具有大规模组网能力。但对业务网的设计而言,他们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最主要的差别是业务网商业模型的差别。互联网上业务网的设计,基本上是以寄生网(业务网与承载网彻底的分离)形态存在,寄生性业务网很难有良性商业模型要求,而且业务网的寄生性正越来越由良性寄生向恶性寄生发展,有可能危及产业链。电信业务网的设计是按经营性业务网设计的,但目前的设计与承载网不适配,业务网的开放度非常有限,影响了业务创新。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电信网和互联网都不可能按当前的业务网发展思路走,两者必然是相互借鉴,渐行渐近。当然,这一点不会在现在发生,目前两个主导的技术集团的技术理念上的差距太大。 
   
  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是有基础的,电信网和互联网的承载网(IP网)由于采用的技术相同,其要求又相同,合一是必然的。电信网和互联网的业务网在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上各有优缺点,事实上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两个网都建立在IP技术的基础上,业务上相互趋同和相互重叠,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两网合一。当然,不会是简单的合一到目前的互联网上,也不是合一到目前的电信网,而将会合一到下一代的以IP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上。目前,主流电信运营都采用相同技术的双网(两个重叠的IP网)架构,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例。 
   
  五、结束语 
   
  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发展都进入了十字路口,都面临寻找下一代网的技术方向问题。“下一代网”在表述上是不确切的,因为下一代网之后还有下一代网,故笼统地说下一代网往往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从电信网的发展看,目前所指的下一代网应该是第三代电信网。第一代电信网是以模拟技术为核心的电信网,无论信息生成、传输、交换、复原等全部用的是模拟技术。第二代电信网是以时分复用数据技术为核心的,但仍然是保持部分模拟技术的混合型的电信网,尽管不彻底,但引入数字技术是第二代网的最大特征。第三代电信网是以分组复用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电信网,是一个完全分组数字化的网络(包括承载网和业务网),分组数字化是第三代网的最大特征。当然,在未来还可以有第四代、第五代网络等。到底这些网络是以什么为特征,目前看不清也说不清。目前看得清的是现在和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处于第三代电信网的研究和发展阶段,尽管第三代网的起点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而不是现在。因大家都已习惯下一代网络的说法,这里也予以沿用,但它的定位及特征是第三代电信网。 
   
  下一代网应是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主体。作为国家通信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主体的要素包括安全、可信任,可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和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可持续/良性发展,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与现有的主流技术可互通、共存、平滑演进;人人可参与创新的网络平台。 

关于中企顾问

  作为中企顾问咨询集团核心基础研究机构,中企顾问不懈地致力于互联网经济领域基础性行业研究、研究产品的创新研发以及数据挖掘,以此实现对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推动。
  中企顾问下设行业研究、创新研发和企业研究三个部门,通过众多分析师的不断积累,已发展成为国内权威的互联网经济研究团队,每年发布各类权威报告超过70份,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了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