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进度有望加速
本文导读:《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视;《规划》要求对5大重点防控行业的4452家重点防控企业实行多方面的有效监控,未来5年国家计划投入750亿元。
1、土壤污染调查和监测已展开
早在2006年-2010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就联合启动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预算资金达10亿元。不过环保部2011年6月公布的《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仅简单披露了调查过程;而在2012年6月发布的《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关于土壤污染,只是提到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共同组织编制《土壤环境保护规划(2011-2015)》。在环保部和国土部之外,农业部也在行动,2012年3月,财政部拨款8.27亿,由农业部用五年的时间对全国农产品产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
调研时间 |
部门 |
投资 |
成果 |
2006-2010 |
环保部、国土资源部 |
10亿元 |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采集土壤、农产品等各类样品213754个,获得有效调查数据495万个,点位环境信息数据218万个、照片21万张,制作图件近11000件。建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和样品库;组织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报告和专题报告;针对重金属类、石油类、多氯联苯类、化工类污染场地和污灌区农田土壤等开展试点研究,完成12项试点工程、18份研究报告和7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指南草案 |
2012.3 |
农业部、财政部 |
8.27亿元 |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由农业部用五年的时间对全国农产品产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 |
2011.9 |
中国工业污染防治协会、湖南农业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及长沙绿色潇湘等领域的环保志愿者等 |
—— |
走访了广西境内的湘江源头区,湘江流域永州、衡阳、郴州等8个地级市,东安、临武、衡南等32个县市区,潇水、蒸水、舂陵水等16条一级支流,桃林河、甘溪河等7条二、三级代表性支流,三十六湾、水口山等7大矿区,行程8000多公里,历时一个多月,最终形成了《湘江流域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等专题报告,并成为2012年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湖南省湘江管理条例》时的参考资料。 |
在国家和政府部门外,民间的调查也在进行。2011年年9月4日中国工业污染防治协会、湖南农业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潇湘晨报》以及长沙绿色潇湘等领域的环保志愿者组成一个调查队伍,历时一个多月,最终形成了《湘江流域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等专题报告,结论是“发现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依然存在隐患”。
我们认为在土壤污染调查确定污染源之后,修复治理和防治再度污染对人民健康安全将显得更为迫切。
2、国家和地方层面重金属污染治理规划和政策频出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视;《规划》要求对5大重点防控行业的4452家重点防控企业实行多方面的有效监控,未来5年国家计划投入750亿元。
时间 |
部门 |
政策 |
主要内容 |
2011年2月 |
国务院 |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 |
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
2011年3月 |
国务院 |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 |
规划项目927个,总投资595亿元;涉及湘江流域的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娄底、岳阳、永州8个市,7大重点区域。铅、汞、镉、铬、砷等重金属,排放总量在2008年的基础上削减70%左右。规划初步确定实施按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从2011年至2012年为近期;从2013年至2015年为中期;远期展望到2020年。 |
2011年11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
“十二五”期间要推进重点地区污染场地和土壤修复,以大中城市周边、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治污设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典型污染场地和受污染农田为重点,开展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
2012年6月 |
湖南省人民政府 |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工作方案(2012~2015年)》 |
2013年以前,要以治理历史遗留的各类含重金属固废为主。2013年以后,在前期开展的试点示范基础上,逐步开展土壤和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以及相关环境修复工程;到“十二五”末,湘江流域内危害群众健康的重金属污染突出问题要得到基本解决。《方案》同时指出,重金属污染问题在湖南省的非湘江流域同样十分突出。 |
2013年1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 |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到2015年,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 |
|
环保部 |
《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尚未获国务院批复 |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拨出300亿元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重点防治五大行业(主要采矿、冶炼、铅蓄电池、皮革及制品、化学原料及制品),重点治理省区14个,全国重点防控区138个,涉及26个省,重点防控企业4452家。 |
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但这个工作安排以土壤污染调查和监测为主,治理安排涉及较少。早在2011年8月底,环境保护部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专家论证会议。来自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发改委、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以及环境保护部生态司、规财司、污防司的领导和规划编制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专家组一致同意《规划》通过专家论证。《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后,可作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开展的土壤环境保护综合性规划。我们认为2013年上半年《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有望获得国务院批复。
3、重金属土壤修复产业刚刚起步产业盈利模式未明
在中国,土壤修复的兴起,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这其中,更得益于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大量位于城区的污染企业从市中心迁出,以此满足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对市区土地的需求。迁走的化工厂、焦化厂、农药厂、加油站等,给城市土地遗留下来的是重金属污染、持续性有机污染和电子废弃物污染场。而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领域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目前修复率不足3%,但重金属污染因其持久性、严重性和不可逆性,治理已迫在眉睫,重金属污染事件的频发将催化该市场的启动。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仅湖南、湖北、广东、陕西等6省土壤修复计划投资额就在780亿元以上。其中湖南十二五计划投资505亿元;湖北省十二五期间重金属污染规划投资达142亿元。我们认为土壤修复和地下水修复等环境修复行业,将是“十二五”、“十三五”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目前除北京、上海外,全国范围内如湖南、重庆、浙江、江苏和沈阳等城市,都已经开展了土壤修复的示范项目。据粗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已有几十亿元。
而另一方面,土壤修复项目和资金大多依赖政府,缺乏明晰的盈利模式,与火电脱硫脱硝有电价补贴、污水处理有污水处理费不同,由于没有一套成熟的收费机制,土壤修复行业缺乏明确的投资回报预期。目前少数比较成熟的商业化项目,主要依托于房地产,由房地产开发商埋单。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土壤修复项目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或者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