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酒产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导读:从产量比重上看,四川、山东占有绝对的优势,四川占全国的1/5,山东占1/10,从能级上划分为产业产量的第一梯队;其次是河南、辽宁、江苏、安徽,这几个省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比较高。贵州虽然适宜产好酒,但产能比较低,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48 %。
内容提示:从产量比重上看,四川、山东占有绝对的优势,四川占全国的1/5,山东占1/10,从能级上划分为产业产量的第一梯队;其次是河南、辽宁、江苏、安徽,这几个省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比较高。贵州虽然适宜产好酒,但产能比较低,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48 %。
目前, 我国白酒生产企业有1.8 万余家, 截止2010年全行业获生产许可证企业8824 家, 规模以上企业1607 家,行业资产总额2259 亿元[1]。2010 年,规模企业全年完成产量890 万千升, 完成工业总产值2793.3 亿元, 工业销售产值2661 亿元, 行业出口交货值达13.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713 亿元,利税总额678 亿元,其中利润351 亿元。
2012-2016年中国高端白酒市场评估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在“十五”期间我国白酒产量总体特征呈下滑趋势, 从2001 年的420.19 万吨下滑到2004 年的311.7 万吨,2005 年开始步入上升。在“十一五”期间增长较快,从2006 年的353.48 万吨快速上升到2010 年的890.83 万千升,其中2007 年上升比较明显,同比增长达到39.74 %;从2008 年后产量呈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中国的白酒产业地域性特征很明显, 近年来行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白酒产业的高度集中。主要体现在西南地区凭借白酒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省份, 还有就是白酒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和消费量较大, 这些重点白酒经济强省近年来的发展呈稳定、快速的态势,如川、鲁、豫、苏、皖等地区白酒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具有优势酿酒自然条件的川、黔两省,其白酒产销量占据行业40 %以上的比重。全国及部分重点产区的产量发展见图3、图4。
产能、产量发展较快的是四川、山东、河南。同时,自“十五”以来各省份中四川省白酒发展每年的同比增长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上, 逐年的递增使其产能、产量在短短几年里就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将其他省份远远抛在后面。除了四川、山东、河南外,其他江苏、安徽、河北、湖北等省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贵州近年来在产能、产量上虽然有所发展,但发展比较慢,没有实现产能、产量的积聚。这可能与地区经济及其基础环境的发展有关。
从白酒区域板块发展来看,主要白酒产区中的政府都高度重视白酒业的发展,如四川提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推进“长江上游白酒经济带和千亿产业的建设规划”建设工程,实现产业空间上的集聚,为白酒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四川宜宾打造“中国白酒之都”,泸州积极打造“中国酒城”;山东出台“山东省白酒产业振兴和调整指导意见”; 贵州出台“贵州白酒品牌基地建设方案”,重点建设黔北、黔中、黔南三大“贵州白酒”品牌基地等。这一系列的区域性产业政策推动了区域性规模白酒经济的发展,重点白酒省份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模式、扩展流通渠道、资本战略联盟优化、产业链整合等一系列创新发展战略, 从而加快了区域内白酒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了其白酒产业在全国的比重。
从产量比重上看,四川、山东占有绝对的优势,四川占全国的1/5,山东占1/10,从能级上划分为产业产量的第一梯队;其次是河南、辽宁、江苏、安徽,这几个省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比较高。贵州虽然适宜产好酒,但产能比较低,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48 %。
主要省份白酒产量在“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增长来看,“十一五”期间全国白酒在“十五”的基础上增长了1.68 倍。另外,增长较快的省份是辽宁、河南、湖北、四川,分别为2.33 倍、2.53 倍、2.22 倍和2.35 倍,这几个省份对中国白酒的产量、产能贡献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