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零售业的三次浪潮
本文导读:在第二次零售业浪潮末期,百货业步履维艰,论方便快捷比不上ZARA 等专卖店,论货物种类难敌沃尔玛为首的综合商场,加之人口向郊外迁移,消费者渐渐远离了以往的城中百货转投购物中心或品类杀手。此时,百货店出现了向高端门店发展和向大众方向转变的两级分化,在这一过程中,实施的最重要的就是自营战略,主要包括买断经营和自有品牌。
美国零售业的三次浪潮
|
背景 |
主要业态 |
行业特点 |
百货经营特点 |
第一次浪潮(1850-1950), 生产/零售驱动 |
消费需求的增长快于供给的增长,分销系统尚未成熟,人口由东向西、从农村向城市迁移,消费者获得商品的机会或途径非常有限 |
商品目录邮购、百货商店 |
品牌有限、市场零散封闭、营销系统不完善 |
生产商和百货公司拥有强势定价权,消费者只能接受能够得到的商品。百货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承担娱乐设施的费用, 不仅是商品,也是娱乐场所 |
第二次浪潮(1950-2000), 营销驱动 |
供过于求,生产商、零售商被迫创造需求、为消费者找出足够令人信服的理由去商店购物 |
购物中心、品类杀手、连锁超市、百货商店 |
美国梦催生大众市场、大众营销、广告和代表生活方式的品牌崛起 |
百货店面临品类杀手的激烈竞争, 丧失了电子产品、家电、玩具等产品的市场份额,为降低运营和成本,百货被迫减少娱乐设施,有部分百货开始进驻购物中心 |
第三次浪潮(2000至今), 消费者驱动 |
全球化和生产力提供使得商品更多、更廉价;多样化的分销、互联网以及移动电子设备使得服务更加便捷;技术的发展使得购物智能化 |
电子商务、购物中心、品类杀手、连锁超市、百货商店 |
行业开始饱和、品牌急剧增长、零售商不得不设法满足消费者最深层次的需求 |
百货店被迫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 开始于全国批发品牌签署独家经销协议, 同时加快建设自有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