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世界工厂”
http://www.cction.com 2009-01-16 11:40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Oerlikon作为全球首家提供薄膜太阳能模块Turn-Key服务的厂商,其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方案采用了非晶硅和微晶硅叠层薄膜技术,提供包括导电玻璃(TOC)制作,PECVD淀积,激光切割等薄膜电池制造的关键工艺步骤。
Oerlikon作为全球首家提供薄膜太阳能模块Turn-Key服务的厂商,其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方案采用了非晶硅和微晶硅叠层薄膜技术,提供包括导电玻璃(TOC)制作,PECVD淀积,激光切割等薄膜电池制造的关键工艺步骤。Oerlikon太阳能事业部亚洲区技术营销总经理孙海燕认为,中国具有相对丰富的原材料(玻璃)市场和人才储备,中国必将成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世界工厂”。
SIChina:您认为中国光伏企业进入薄膜光伏市场的切入点在哪里?
孙海燕:我们首先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谈谈为什么要进入薄膜太阳能电池:首先,薄膜太阳能具有成本的优势;其次,热膨胀系数较小、应用广泛。再有,中国具有进军薄膜太阳能行业的优势。因为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结构来看,原材料中玻璃材料占了约40%,而国内的玻璃产量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价格比较低廉。同时国内具有丰富的人才储备,这些人才包括来自半导体、FPD以及电子行业。跟半导体和平板显示行业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备和资金的要求、技术门槛值都比较低,如果我们的目标是0.7美金每瓦的话,中间肯定有一个甜点位置,关键看你怎么做。
SIChina::能否分析一下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走向?
孙海燕:薄膜电池已经具有30多年的历史,受转化效率的限制,过去薄膜电池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从而打开市场。以往双结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仅为5%左右,加上封装技术也有问题,因而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无法显现。目前产业开始逐渐进入薄膜太阳能电池大规模生产阶段。2002年Oerlikon开始全力投入到非晶加微晶的项目,采用此工艺,经过初始衰减之后的转化效率预期能够达到10%以上,目前,我们能保证客户达到9.3%的转换效率。通过设备的升级,可以将工艺从非晶工艺提升到非晶加微晶工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未来瓶颈在于:一是如何提高转化效率;二是如何提高工厂的制造效率,Oerlikon可以和客户共同建立database,对于设备公司来讲,降低TackTime的时间很关键,即缩短制造每片模组的时间;三是要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整体控制,实现成本效益。
SIChina::作为全球首家提供薄膜太阳能模块Turn-Key服务的厂商,您认为这种Turn-Key的模式会给对国内薄膜电池产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由于生产企业的技术主要依赖于设备供应商,是否会造成客户产品无差异性?
孙海燕: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工艺主要依赖设备供应商。而Oerlikon开发的工艺经过实验室、中试线再到量产,我们建议大客户买生产整线也买1:1的中试线。在1;1的中试线上客户在转化效率的提高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将1;1的中试试验成功的工艺菜单直接移植到量产线上。薄膜电池大规模产业化刚刚起步,现在还没有到考虑产品差异化的时候,各个解决方案都有市场,对于Oerlickon,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大尺寸,而首先是生产线的成熟度。一个重要标志是通过TUV等的国际认证。Oerlikon的非晶硅模组在2006年已获TUV认证,最近又通过采用自己TCO工艺生产模组的TUV认证,这样可以使为客户的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此外高的转换效率是我们追寻的目标。在现有的成熟平台上可升级而增加电池的转化效率。从非晶工艺到非晶加微晶工艺,将来可能在非晶和微晶之间增加一个中间层来增加光的吸收程度以提高转化效率,生产线可以随着工艺的提升不断升级,而已拥有的设备可随之升级,因而生产线的效率提高,成本减低。
SIChina:您认为薄膜太阳能电池与硅基太阳能电池分庭抗礼的时代何时到来?
孙海燕:我们估计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将从2000年的10亿美元到2015年扩大到1500亿美元,而薄膜所占的市场份额可能将从2%上升到52%,超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成为主流。
孙海燕博士简历:
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博士及瑞士巴塞尔商学院经济管理硕士;
欧瑞康太阳能事业部亚洲营销总经理,欧瑞康太阳能亚洲事业发展部经理,欧瑞康平板显示事业部台湾大客户经理及中国区总经理等职;
全球半导体协会中国光伏太阳能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中国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理事及中国液晶协会理事;
2008韩国DisplayBank太阳能论坛演讲人,2008中国第4届硅材料及光伏大会演讲人,2008新家坡半导体及2008中国半导体薄膜太阳能高峰论坛演讲人及主持人,2008欧中太阳能论坛薄膜分会主持人,2008深圳PhotonAcademy会议演讲人;2007年中国上海及台湾台北半导体太阳能高峰论坛、上海中德太阳能论坛及北京世界太阳能大会演讲人;2006北京长城可再生能源会议演讲人等。
SIChina:您认为中国光伏企业进入薄膜光伏市场的切入点在哪里?
孙海燕:我们首先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谈谈为什么要进入薄膜太阳能电池:首先,薄膜太阳能具有成本的优势;其次,热膨胀系数较小、应用广泛。再有,中国具有进军薄膜太阳能行业的优势。因为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结构来看,原材料中玻璃材料占了约40%,而国内的玻璃产量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价格比较低廉。同时国内具有丰富的人才储备,这些人才包括来自半导体、FPD以及电子行业。跟半导体和平板显示行业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备和资金的要求、技术门槛值都比较低,如果我们的目标是0.7美金每瓦的话,中间肯定有一个甜点位置,关键看你怎么做。
SIChina::能否分析一下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走向?
孙海燕:薄膜电池已经具有30多年的历史,受转化效率的限制,过去薄膜电池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从而打开市场。以往双结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仅为5%左右,加上封装技术也有问题,因而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无法显现。目前产业开始逐渐进入薄膜太阳能电池大规模生产阶段。2002年Oerlikon开始全力投入到非晶加微晶的项目,采用此工艺,经过初始衰减之后的转化效率预期能够达到10%以上,目前,我们能保证客户达到9.3%的转换效率。通过设备的升级,可以将工艺从非晶工艺提升到非晶加微晶工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未来瓶颈在于:一是如何提高转化效率;二是如何提高工厂的制造效率,Oerlikon可以和客户共同建立database,对于设备公司来讲,降低TackTime的时间很关键,即缩短制造每片模组的时间;三是要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整体控制,实现成本效益。
SIChina::作为全球首家提供薄膜太阳能模块Turn-Key服务的厂商,您认为这种Turn-Key的模式会给对国内薄膜电池产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由于生产企业的技术主要依赖于设备供应商,是否会造成客户产品无差异性?
孙海燕: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工艺主要依赖设备供应商。而Oerlikon开发的工艺经过实验室、中试线再到量产,我们建议大客户买生产整线也买1:1的中试线。在1;1的中试线上客户在转化效率的提高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将1;1的中试试验成功的工艺菜单直接移植到量产线上。薄膜电池大规模产业化刚刚起步,现在还没有到考虑产品差异化的时候,各个解决方案都有市场,对于Oerlickon,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大尺寸,而首先是生产线的成熟度。一个重要标志是通过TUV等的国际认证。Oerlikon的非晶硅模组在2006年已获TUV认证,最近又通过采用自己TCO工艺生产模组的TUV认证,这样可以使为客户的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此外高的转换效率是我们追寻的目标。在现有的成熟平台上可升级而增加电池的转化效率。从非晶工艺到非晶加微晶工艺,将来可能在非晶和微晶之间增加一个中间层来增加光的吸收程度以提高转化效率,生产线可以随着工艺的提升不断升级,而已拥有的设备可随之升级,因而生产线的效率提高,成本减低。
SIChina:您认为薄膜太阳能电池与硅基太阳能电池分庭抗礼的时代何时到来?
孙海燕:我们估计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将从2000年的10亿美元到2015年扩大到1500亿美元,而薄膜所占的市场份额可能将从2%上升到52%,超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成为主流。
孙海燕博士简历:
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博士及瑞士巴塞尔商学院经济管理硕士;
欧瑞康太阳能事业部亚洲营销总经理,欧瑞康太阳能亚洲事业发展部经理,欧瑞康平板显示事业部台湾大客户经理及中国区总经理等职;
全球半导体协会中国光伏太阳能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中国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理事及中国液晶协会理事;
2008韩国DisplayBank太阳能论坛演讲人,2008中国第4届硅材料及光伏大会演讲人,2008新家坡半导体及2008中国半导体薄膜太阳能高峰论坛演讲人及主持人,2008欧中太阳能论坛薄膜分会主持人,2008深圳PhotonAcademy会议演讲人;2007年中国上海及台湾台北半导体太阳能高峰论坛、上海中德太阳能论坛及北京世界太阳能大会演讲人;2006北京长城可再生能源会议演讲人等。